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
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与舞蹈犹如孪生的姐妹,密不可分。新课标早已指出:“音乐可以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有机结合,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作为音乐老师,不仅要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更要带着孩子们在实践中一起去体悟。虽然具体实施时在场地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客观条件的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音乐老师是美的天使,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去让孩子感受美。教室小又有什么关系,连沐浴阳光的操场都可以成为音乐课不可多得的舞台。笔者以为:
一、舞蹈能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是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课堂中一种群体综合的心理状态,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或效益。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对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一种刺激,它能使师生双方焕发精神,活跃思维,迸发灵感;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交融情感,共振心理,配合自然默契;使得师生教与学的最佳心理状态得以吻合,从而激发师生发挥各自的最佳潜能,高效地达成目标。那么笔者以为,舞蹈可以在形体与视觉中诠释作品,舞蹈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立体思维能力,充分地调动课堂气氛。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一(下)欣赏《节日舞曲》一课时,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发觉仅凭单调的听赏,孩子们很快就感到疲倦、厌烦。于是在这节课中笔者加入了集体舞,用这个欣赏的音乐作为伴奏。这时孩子们不用我提醒他们要认真听音乐,为了把动作和音乐合的更好,他们一个个自发地竖起了小耳朵,手拉着手,头随着音乐节奏轻轻地点着,那种投入的样子让人特别欣慰。乐曲的情感、风格就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在他们的心里有了烙印。可见,此时音乐与舞蹈融为了一体,歌曲中蕴涵丰富情感的艺术美被淋漓尽致地挖掘了出来,这就是舞蹈的魅力所在。
二、舞蹈有助于学生感受音乐,区分音乐风格
舞蹈与音乐是要相互交融的,尤其是民族音乐舞蹈。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下)中,就结合了江南的歌曲,给孩子们拓展知识,把江苏民歌、新疆民歌、蒙古民歌等一并欣赏并总结其风格。孩子们对于江苏民歌我们并不陌生,那么就先安排让他们来谈谈江苏民歌的风格。孩子们各抒己见后,教师可总结:儒雅,风范,婉约,似柔水清波,能荡涤污泥等,接着让孩子们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师可以先做示范引导,跳一段绣江南,让孩子们模仿,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风格。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歌,这时候教师可以顺势引出,让孩子们跟着自己一起体会几个民族的民歌,同时与我们的江苏民歌做一比较。先一起听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让孩子们用自己用自己喜欢的合适的动作伴舞,再次聆听乐曲。再安排看一段新疆舞,学一学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再跟着《掀起你的盖头来》的音乐跳一跳。最后我们总结出新疆民歌的特点:悠长高亢、婉转抒情、生动活泼等。同样在欣赏蒙古民歌《牧歌》后,孩子们的感受是优美、辽阔。接着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一下歌曲,看一段蒙古舞,学几个典型的动作,再为《牧歌》伴舞。总结出蒙古民歌特点:声音高亢嘹亮,低吟回荡,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大气、有力量。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同学们在不同舞姿的体验中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些民歌的特点,音乐响起,就能区分它们的风格,因为有肢体语言这个形象记忆的支撑。所以我觉得课堂上有舞蹈能更好地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区分音乐风格的能力更强。
三、舞蹈能提高孩子表现力,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
对于孩子们而言,越多的自我表现形式,发展的潜力越大。肢体表现是人本身就具有的本能,充分的挖掘,能让学生从小习惯于自由地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对于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这是一个从思想到灵魂,从身体到组织都在高速运转的时代,是一个全民提高素质的渴望时代,舞蹈教育从娃娃抓起是真知灼见。这一点是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的,效果可能具有滞后性,但是时间久了,你就会明显的觉察到,在音乐课上表达自己情感很大胆的
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方面都会显得自信。
笔者的实践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笔者看到了舞蹈可以让孩子们走近音乐,走进音乐,爱上音乐;可以让他们成长快乐,大胆抒发自己的情感。音乐课上怎能忽视舞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告别无趣的唱歌,告别乏味的听赏,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