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新网络时代舆情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新网络时代舆情应对能力近几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2016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在京首次联合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境内活跃的手机网民数量达7.8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56.9%。而大多数网民均分布在街道社区、乡镇基层。基层领导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面各种社会矛盾,往往容易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正确面对网络新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已成为摆在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网络新媒体的特点
网络媒体集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实现全球互通与互动交流,极大丰富了传播方式,打破了地域和空间限制。
1、网络信息发布及时。首先,网络新媒体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互联网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qq、论坛等渠道为所有网民及时发表意见提供了重要渠道。其次,4G手机技术的兴起,手机拍摄功能和录像功能的完善,手机网络已经促成每个人成为一名“记者”。每个拥有手机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发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各种网络信息。
2、网络舆论传播迅速。今年发生的四川什仿、江苏启东等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在事件发酵到形成重大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舆论形成往往非常迅速,当出现了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网民
即时在网络中发布现场图片、录像,进行评论,从而引起更多的网民参与,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3、网络媒体内容丰富。网络媒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网民关注的事件和现象千差万别,发表的言论形形色色。由于网络是虚拟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发起讨论、评论和转载,而网民年龄、经历不同,讨论内容包罗万象,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4、网友可以互动交流。日本争夺我国钓鱼岛主权事件发生后,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参与意识,多数网民主张对日动武,也有一些网友理性看待,要求和平解决,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交锋,网友参与讨论的热情高涨。近年来,每一件社会热点事件背后都有网民参与。网民相互探讨、争论,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媒体的创新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5、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我国网民数量庞大,网民素质高低不一。一些网友网上发言缺乏理性,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个人情绪的场所。也有一些网友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使得网络舆论往往出现偏差。
二、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新媒体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不懂网络、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甚至不会打字。有的基层干部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舆情毫不关心。一遇突发事件,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归结起来,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网络知识缺乏。有关调查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乡镇领导干部不会使用电脑比例高达20%,不会使用网络论坛和博客比例高达50%。还有一部分领导用对待传统媒体的思路对待网络新媒体,一旦出现本单位和部门的负面消息,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删除,而缺少有效的应对预案和措施,最后演变成网络事件。
2、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他们只希望网络媒体宣传报道自己正面的东西,担心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负面信息。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网络媒体的介入,南京“周九耕”、四川“杨表哥”、广州“蔡房叔”纷纷落马,进一步增加了基层干部对网络媒体的恐惧心理,与网络媒体渐行渐远。
3、应对措施失误。一是“躲”。当涉及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出现在网络上时,某些基层干部不敢正面接触网络媒体,千方百计阻止网络报道,最后反而把事件闹大。二是“推”。一些基层干部面对网络媒体,缺少尊重和配合意识,敷衍应付,不提供真实情况,不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反映事实真相。三是“顶”。少数基层干部缺少与网络媒体沟通的心态和水平。面对网友质问,有时用过激的话语顶撞刺激网友,非但不利于舆情舆论及时引导,还会引起公众更多质疑和不满,最终成为网络媒体和网友的攻击对象。四是“压”。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一旦出现涉己的负面情况,第一时间找网络管理部门,试图通过动用各种关系删除内容,控制网络媒体的正常报道。
三、提高新网络时代舆情应对能力
如何应对网络新媒体,是基层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工作和责任,
如何加强学习,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一是认真学习网络知识。不会上网、打字,发帖的干部,要及时学习充电,切实掌握网络基础知识,提高应对网络新媒体的基本技能。二是掌握网络新媒体的传播规律。通过对网络事件处置经典实例的学习分析,了解新媒体的功能和传播规律,防患于未然。三是学习与网络新媒体打交道的基本方法。网络新媒体有自身特点,只有认真学习与网络媒体打交道必备的基本常识、方法技巧,方可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水平。
2、要具备民心意识。要尊重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的规律,要尊重互联网时代的民心民意的诉求,最根本点是要尊重民心的三重底线,第一重底线是民众的安全感的底线,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互联网时代,民众的眼睛把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雪亮。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我们必须要尊重民心最基本的对于息的获取,以及在信息获取基础上的民心的安全感的底线。民众只有在掌握了准确而全面的信息之后才会有安全感。任何一种试图去遮盖,试图去隐藏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都是不可奏效,甚至是会带来重重危险。第二重底线是参与感和权利意识的底线,就在前两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甬温高铁的对撞事件,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有这么一个网友说出了这么一段话,他说:当一个国家打个雷就能让火车追尾,过个车就能让大桥垮塌,喝几包奶粉就能肾结石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再置身事外。今天的中国本身就是一列在雷雨中行驶的动车,你我不是看客,你我都是
乘客。所以在这样的一段话当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民众在中国改革发展转型的过程当中所感受到的那种危机感,以及在这个危机感当中自发形成的自主、自救的意识。这种意识往往在网络舆情的发酵之中愈加地被放大,所以尊重民众的危机感和自主意识和也是我们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基础。第三重底线是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2012年11月16日,外交部在其网站上刊出的一个消息是“中国政府向马其顿捐助校车”,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也没有任何新闻爆点的消息,为什么一下子引发了公众的强烈的反感?我们来说,因为网友在这条新闻之后顺手贴了这么一幅照片,在照片上可以看到,自己国家贫困山区的校车在轻轻一个撞击之后就撞得稀烂和粉碎,那民众在这种对比当中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公平、不公正的感觉,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支援领予友邦,不予国人?当然,也许这里面有很多的国家层面的一种战略的考虑,但民众在这其中所感受到的只是自身所承受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所引发的怨愤的感觉。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当中,我们尤其要尊重民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尤其要尊重民众在最基本的权利上的诉求。
所以,只有在尊重民心的三重底线的基础上回归民心,正视民心,才是我们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的重要条件。是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
3、讲究网络舆情事件处置的方法。一是主动作为,积极寻求网络媒体的支持与配合。面对涉及本单位的网络负面消息,要坦诚接受舆论监督,检讨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以求得媒体谅解,变负面炒作为正面报道。二是善待网友,积极寻求网友的理解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