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刻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趋势-郑金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光刻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趋势-郑金红郑金红

(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是指通过紫外光、准分子激光、电子束、离子束、X射线等光源的照射或辐射,其溶解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刻薄膜材料。根据曝光前

后胶膜溶解性质的变化又可分为正型光刻胶和负型光刻胶,曝光后溶解度增大的

为正型光刻胶,溶解度减小的为负型光刻胶。光刻胶主要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和

分立器件的微细加工,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同时在LED、封装、磁头及精密传感

器等制作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光刻胶具有光化学敏感性,可利用其进

行光化学反应,将光刻胶涂覆半导体、导体和绝缘体上,经曝光、显影后留下的

部分对底层起保护作用,然后采用蚀刻剂进行蚀刻就可将所需要的微细图形从掩

模版转移到待加工的衬底上。因此光刻胶是微细加工技术中的关键性化工材料。

现代微电子技术仍按照摩尔定律在不断的发展,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隔18个月翻一番,芯片的特征尺寸每3年缩小倍,芯片面积增加1.5倍,芯片中的晶体管数增加约4倍,即每过3年便有一代新的集成电路产品问世。现在

世界集成电路水平已由微米级(1.0μm )、亚微米级(1.0~0.35μm)、深亚微米级(0.35μm以下)进入到纳米级(90~45nm)阶段。

投影式光刻工艺的分辨率是通过以下的瑞利(Rayleigh)公式计算:

R为分辨率,λ为曝光波长,k为工艺因子,NA为透镜的数值孔径。 1

从上式可以看出,要提高光刻的分辨率,主要有以下3条途径:?使用更短波长光源,缩短曝光波长;?采用分辨率增强技术将K因子逐步降低,如采用相1 移掩膜技术(PSM)、离轴照明技术(OAI)等,可以使K从0.6降低至0.4;?增1

加透镜的数值孔径,如发展更高NA值的透镜组,可以使NA从0.35提高到

0.7,

甚至0.8,但提高NA值会减小焦深(DOF)。

1

因为缩短曝光波长可以提高光刻分辨率,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光刻技术也经历了从G线(436nm),I线(365nm),到深紫外248nm,及目前的193nm 光刻的发展历程,相对应于各曝光波长的光刻胶也应运而生。

图1 光刻技术及光刻胶的发展趋势

随着曝光波长的变化,光刻胶中的关键组分,如成膜树脂、感光剂、添加剂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光刻胶的综合性能能更好地集成工艺制程要求。

表1 目前集成电路制作中使用的主要光刻胶

光刻胶体系成膜树脂感光剂曝光波长主要用途环化橡胶—双叠氮双叠氮化紫外全谱2μm以上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分立环化橡胶负胶合物 300~450nm 器件的制作

G线,436nm 0.5以上集成电路制作酚醛树脂—重氮萘重氮萘醌酚醛树脂醌正胶化合物 I线,365nm 0.35~0.5μm集成电路制作

聚对羟基苯乙烯及光致产酸248nm光刻胶 KrF,248nm 0.25~0.15μm集成电路制作其衍生物剂

ArF,193nm 130nm~65nm集成电路制作 dry 聚脂环族丙烯酸酯光致产酸193nm 光刻胶及其共聚物剂 ArF,193nm 45nm~?集成电路制作 immersion 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光致产酸电子束光刻胶 e-beam 掩模版制作共聚物剂

2

在2007年的的国际半导体技术线路图中,对32nm的下一代光刻技术提出了五种可能方案:193nm浸没式光刻+双重曝光/双重图形,EUV光刻,193nm浸没式光刻+高折射率浸没流体+高折射率透镜,无掩膜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

图2 下一代光刻技术的可能路线

曝光机的数值孔径NA=n?sinθ,n为透镜与基片之间介质的折射率,θ为平行激光通过透镜后聚焦成一直径有限的光点时,最外光线与光轴间的夹角,又称孔径角。由于孔径角的增大是有限的,Sinθ<1(θ<60?)。在干法曝光中,透max

镜与基片之间介质为空气,n等于1,所以当NA值为0.85时就几乎接近极限值。

增大透镜与基片之间介质的折射率,可以提高NA值。基于这一原理,在2002年

193nm浸没式光刻技术应运而生。它采用高纯水作为透镜与基片之间填充介质,由

于水的折射率为1.44,比空气大,一方面提高了透镜的NA值,另一方面是光通过

水介质后,波长变短,由193nm变成193nm/1.44=134nm,双重作用使分辨率提高。

图3 浸没式光刻系统,其中投影透镜和晶片之间充满了水

3

浸没式光刻早期存在的水印、气泡和残余物等缺陷问题已解决,已成为一种主流性的光刻技术。水为介质的浸没式光刻技术在2008年已用于45nm技术节点的量产。采用的光刻胶大多为93nm干法光刻胶加顶部涂层,顶部涂料(topcoat)是涂制在光刻胶膜表面的一层材料,在光刻胶膜上形成一层保护层,避免光刻胶与浸没液体的直接接触,是解决光刻胶组分在浸没液体中的浸出及污染等系列问

题的有效手段。

随着浸没式光刻技术的发展,以水为浸没介质的193nm浸没式光刻技术,其数值孔径达到了理论极限1.35,这项技术的下一个发展方向是使用高折射率的浸

没液体和镜头材料。而通过采用第二代浸没液体(折射率~1.65),其NA能够达到1.45,如果再配合使用高折射率镜头材料(镥铝石榴石),其NA就可以增加到1.55。采用第三代折射率达到~1.8的浸没液体及高折射率镜头材料,NA就可以增加到1.70,这时需要具有近似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光刻胶(目前光刻胶的折射率

1.6~1.7)。

一开始,半导体业界普遍相信曝光波长为13nm的极紫外光刻技术(EUV)将在2009-2010进入市场,满足32nm节点的需求。然而事与愿违,在过去的几年中这项技术进展缓慢,相反,得益于双重成像技术(double patterning,DP)的ArF浸没式光刻技术已经成为联系193nm光刻技术和EUV之间的纽带。DP的原理是通过将密集的电路图形一分为二,从而降低图形密度,再依次印制到硅片表面。

对于DP技术而言,图形线宽的均匀性和套准是尤为关键的两个技术指标。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