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_王金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
王金虎,蒋霞,王桃云,李雪英,吴兰兰(苏州科技学院生物系,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对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种类、植物性状和植物产地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传统花木的应用。

在苏州8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中大约有植物118种,隶属于56科。

8个园林中有很多共同的植物种类。

园林中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蔓类植物配合应用,落叶树木多于常绿树木(1.54B1),乡土植物(占总种数的64.4%)大大地多于外来植物,反映出了造园者师法自然,顺应自然的宗旨,符合生态要求,值得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借鉴。

另外,人们赋予某些植物的人格意义使苏州古典园林中大量采用传统花木。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组成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6)05-0886-02
Plants in the Cla ssica l Gardens o f Suzhou
W A NG Jin-hu et al(Departm en t of Biology,College of S&T of Suz hou,Suz hou,Ji an gsu215009)
Abstract Plan ts play a very i mportant role in the cl assical gard ens of Suzh ou.There are ab ou t118species belongi ng to56families in the ei gh t typical gardens.In the ei gh t gardens there are many com mon species,which m ainl y are arbores,shrubs,herbs and vines cultivated suitably;the nu mbers of decid-u ou s trees are more than th ose of evergreen trees(1.54B1decid uous/evergreen),and nu mb ers of local plants(64.4%of all)are much more than those of exotic on es.That indicated that the maj or i dea of the garden designers was to i mitate and acclim ate the n atu re.We s houl d learn from i t in the project of greening of cities n owadays.In addition,anthropomorp hized C hi nese tradi tional ornam en tal plants were cul tivated largely in the gard en s.
Key w ords C lassical gardens of Suzh ou;Plan t comp on en t
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为江南私家园林精粹汇聚之处,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0的美誉。

建筑、山石和植物是园林的三大要素[1]。

/山籍树为衣,树籍山为骨0植物与湖石、山石关系密切,两者互为凭借,相得益彰。

因此,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与建筑、山石一起,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具魅力的一个方面。

然而,对古典园林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对它的建筑、叠山诸方面,涉及植物的较深入的研究不多。

为此,笔者调查了苏州具有代表性的8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怡园、耦园、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及艺圃中的植物种类,试图从植物的种类组成、性状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古典园林中植物利用的特点,旨在为当今的城市绿地、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1植物种类分析
经初步调查得知,苏州8个古典园林中共有植物56科118种(不含盆栽花木、温室花卉和园内杂草;分类统计到变种,不含变型、品种)。

其中以拙政园的植物种类最多,约85种;其次为留园,约81种;排第三的为怡园,约68种;最少的为网师园,约为46种。

这与各园林的占地面积有直接关系。

拙政园、留园和怡园面积均在3hm2以上,如此广的面积,势必需要较多的植物来装饰和点缀;而网师园面积很小,仅为0.47h m2,且水体面积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栽种的植物就要少得多。

另外,园林本身的风格也会影响到植物的多寡。

拙政园、留园等比较古朴自然,其内的建筑物周围、庭院中种有多种植物,使建筑物和庭院掩映其中,令人觉得自然幽静,加上2个园林中均有大型土山,土山上更是树木葱郁,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真山之中;而网师园相对而言则比较明朗活泼,其中的几个庭院如殿春长、露华馆之前、后院有大型芍药花坛,需充足的阳光以满足芍药的生长,这些庭院中基本无高大树木,只在花坛中适当点缀一些小灌木,整个院落给人一种明朗活泼的感觉。

基金项目苏州科技学院资助项目(030444101)。

作者简介王金虎(1963-),男,江苏苏州人,在读博士,讲师,从事植物系统与进化及植物资源研究。

收稿日期2006-01-03
8个园林中有很多共同的植物种类。

118种植物中有22种植物为8个园林共有,占所有种类的19%,它们中的大多数在各个园林中占重要的地位,且多为传统花木,如白玉兰(Magno lia denudata)、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 x)、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梅花(Armeniaca mume)、紫藤(Wisteria sinen-sis)、黄杨(Bu xus mic ro phylla var.s inica)、山茶(Camellia japoni-ca)、紫薇(Lagerstro emia indica)、迎春(Jas minum nudi flo rum)、桂花(Os manthus f ragrans)、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 x)、南天竹(Nandina do mestica)、芭蕉(Musa b as joo)、沿阶草(O phio pogon japonicus)等。

为7个园林共有的有罗汉松(Po do carpus macro-ph yllus)、银杏(Gink go bilo ba)、牡丹(Paeonia su ff ruticosa)、广玉兰(Magno lia grandi f lo ra)、石榴(Punica granatum)、洒金桃叶珊瑚(Aucuba ja ponica var.va riegata)、毛鹃(Rho do dendron muc ro na-tum)等7种。

共同存在于4个园林中的植物有64种,占总种数的54%。

总体而言,苏州古典园林对植物利用上并不追求种类的特有性。

2植物性状分析
在所有这些植物中,乔木为61种(含10种竹子),灌木为45种(含4种灌木状的竹子),乔灌比例约为1B0.74。

乔木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骨干材料,形体高大,枝繁叶茂,绿量大,生长年限大,景观效果突出,在植物造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故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乔木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光有乔木还不行,乔木一般较高大,占据了上层空间,中间及下层空间则相对空旷,而灌木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白。

灌木在园林植物群落中居于中下层,起着乔木与地面、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连贯和过渡作用[2]。

其平均高度与人平视高度一致,极易形成视觉焦点,加上灌木种类繁多,在园林景观营造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经常将乔灌木配合种植,并以乔木为主,辅以灌木,这样做可突出空间效果,丰富视觉感受,而且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

8个古典园林中藤蔓类植物约有10种,如紫藤、葡萄(Vitis vini f era)、木香(Rosa b anksiae)、凌霄(Campsis grandi flo-ra)、络石(T rachelo s per mum jasmino ides)、薜荔(Ficus pumila)、爬
安徽农业科学,Jou rnal of Anh ui Agri.S ci.2006,34(5):886-887,889责任编辑罗芸责任校对罗芸
山虎(Pa rtheno ciss us tricus pidata)、扶芳藤(Euon ymus f o rtunei)、迎春、金钟花(Fors ythia viridiss ima)等,在植物群落中常成为层间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利用藤蔓植物造景是常用的手法之一。

由于此类植物的蔓生习性,在园林造景中有多种用法,除了形成各式的紫藤棚架、葡萄长廊、围墙绿化外,还可用于水边驳岸、湖石奇石、黄石假山的美化与修饰上。

沧浪亭锄月轩前的小院中几乎无任何高大的植物景观,但其高大的粉墙上密布了一层爬山虎,郁郁葱葱,阳光下,风一吹,星光点点,沙沙有声,给整个院落增添了无限的生气和美感。

耦园的黄石假山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其上或藤萝蔓挂,或薜荔攀附,不但使之富有生机,形成幽静自然的气氛,而且能够掩饰人工雕凿的痕迹,从而真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0的艺术效果。

各种园桥配以适当的藤蔓类植物也会形成优美的园林意境。

网师园的引静桥为一小型圆拱桥,桥壁覆以薜荔,郁郁葱葱,极富野趣。

留园曲溪桥前的一座曲桥上覆盖着紫藤花架,成为别具一格的/花廊桥0。

而薜荔、络石之类攀附于乔木老干,更显天然之美。

常见的草本植物约12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沿阶草,它傍砌沿阶,因风飘拂,楚楚有致。

其他常见的是红花酢浆草(O xalis bo wiei)、美人蕉(Canna indica)等,因是今人补植,与古典园林的格调不甚协调。

园林中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蔓类植物的配合应用,从自然的角度看,恰好与天然山水中的群落相似,是符合造园主师法自然的宗旨的。

从常绿和落叶的角度分析,苏州古典园林中常绿乔木14种,乔木状竹子10种,落叶乔木37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例约为1B1.54或1B2.64(不包含竹类)。

常绿、落叶灌木分别约为17和18种,两者比例接近1B1。

落叶树不仅种数多,而且个体数量多、大乔木多。

各园林中常见高大落叶乔木,如银杏、白玉兰、朴树(Celtis sinens is)、榔榆(U lmus par vi f o lia)等,而常绿乔木高大者不多,主要为小乔木,如桂花、黄杨等。

可以认为,苏州古典园林中落叶树的比重远高于常绿树,这一现象与苏州古典园林本身的特点、所在地的自然条件、2类树种的生长习性有关。

苏州古典园林为私家园林,它的主要作用是居住,因此在植物配置上最大的要求就是要适于人居。

苏州地处亚热带北缘,一年中四季分明,夏季比较炎热,冬季比较寒冷且往往阴雨连绵。

因此,夏季时房屋周围广植常绿植物,使人感到凉爽与幽静,但如果是冬季,一些高大的常绿植物如香樟(Cinnamo mum cam pho 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黑松(Pinus thunbergii)等树叶仍遮天蔽日,则会使地面缺乏阳光,造成阴森的感觉。

在多雨寒冷的冬季,高大浓密的树冠让人更觉潮湿阴暗,这样的环境是不利于人的居住的。

落叶树木随着一年当中的寒来暑往,早春抽枝发芽展叶,又伴有鲜艳的花朵,装扮着明媚的春光;到了炎热的夏季,树冠郁郁苍苍,正好为人庇荫;秋凉季节,叶色变化或红或黄,使人赏心悦目;及至冬季严寒之时,叶落又使日光通透。

因此,苏州古典园林中落叶树木比常绿树木使用频率高、数量多,符合人与自然谐调相处的要求。

3植物产地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大多采用本土植物。

在8个园林内应用到的118种植物中,有76种产自本地,只有约13种为国外引种植物,如夹竹桃(Neriu m in dicum)、广玉兰、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 f lo ra)、石榴、红花酢浆草等,其余产自外省,如白皮松(Pinus b un geana)、牡丹、芍药(Paeonia lacti flo ra)、含笑(Miche-lia f igo)等,乡土植物利用率高达64.4%。

外来树种中如广玉兰、夹竹桃、红花酢浆草等很明显为今人补种。

苏州古典园林的主旨是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0的精神境界,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多选用与当地植被相同的种类,营造出园外园内相同的植物景观。

且本土植物在当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很好的生长于园林中,有利于达到预期的种植效果。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的建造年代都较早,当时引种还不流行,即便有,也因缺乏相关的知识,效果并不好。

历史上就有过一些名园,如上林苑、艮岳等皇家园林,利用权势广搜天下名品,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并未收到完美的效果。

倒是聪明的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家,多采用本土植物,符合/适地适树0的原则,植物生长良好迅速,花费少且效果好,体现了造园家在植物应用方面的高超技艺。

4传统花木的应用
苏州古典园林以山水胜、以奇石胜,但传统花木的点缀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传统花木配以山水奇石、亭台水榭,才更显相得益彰。

历代造园家无不看重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并赋之文化内涵与人格象征,赏颂植物便成为历代文人风雅倍加的韵事与雅趣[3]。

我国20世纪80年代评选出的十大名花中的桂花、牡丹、山茶、梅花、荷花(Nelumbo nu-ci f era)、月季(Ro sa c vs.)、杜鹃(Rho doden dro n sp.)等常见于苏州古典园林中,为园林带来无限的情趣。

十大名花中的桂花,可以说是在各园林中使用最广的一种传统花木。

桂花是古老的树种,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5吕氏春秋6证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0可见人们对桂花的喜爱由来已久,种植于园林中可寄托园主某种思想。

某些园林中甚至以这些花木来命名亭台楼阁。

如留园的/闻木犀香0轩,怡园的金粟亭,沧浪亭的清香馆等均是以桂花或其别名或其内涵来命名的。

有人认为,对花木韵味的欣赏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的/比德0说[4]。

诚然,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将花花草草与人的某种精神联系在一起。

如梅花的傲视风霜、牡丹的雍容华贵、荷花的冰清玉洁等,园主借此来表明自己高尚的情操。

再如竹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

常用的丛生竹有孝顺竹;散生竹有刚竹(Phyllos tachys viridis)、紫竹(Ph.ni-gra);灌木状竹有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 is)、阔叶箬竹(In-docala mus latifolius)等。

竹是中国文人最喜爱的植物。

晋人王徽之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认为/何可一日无此君?0。

而到了宋朝,苏轼便有了/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0的名言。

因此,苏州古典园林中无一例外地栽有竹子,尤其是如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至少栽有14种竹子之多。

总之,传统花木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结语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文化背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且对新园林的建设发生了深远的影
(下转第889页)
887
34卷5期王金虎等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
图2 温室内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早红霞、早红珠桃果实硬核期有机酸的含量都较低,说明硬核期大量的营养物质都用于核的建造,所以硬核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2.3 桃果实发育过程中Vc 含量的变化 从图3中可以看出,桃果实发育过程中Vc 含量的变化曲线近似于V 形,Vc 含量花后7d 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硬核期(花后32~39d 天)最低,随后果实中Vc 含量又随果实生长速度的变慢而逐步回升,成熟时Vc 含量又达到略低于幼果的水平,具体原因与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相似,主要是由于果实生长速度的差异所致。

早红珠与早红霞相比,同期早红珠的Vc 含量高于早红霞,
成熟时差异很大。

图3 温室内桃果实发育过程中Vc 含量的变化
2.4 温室条件下桃果实纵横径动态变化 从图4中可以看出,早红珠桃果实在温室条件下生长曲线不是规则的双S 型,果实第1速长期是从落花后开始,历经30d;花后32~39d 为缓慢生长期,即为硬核期。

第2速长期为花后40~75d,历
经35d 左右,果实发育期75d 左右。

早红霞桃果实生长动态与早红珠基本相似。

2品种的特点:硬核期短,且硬核期生长量微弱,果实发育期75d
左右。

图4 温室条件下桃果实纵、横径变化曲线
3 结论与讨论
3.1 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
明,果实发育初期,还原性糖较低,随果实生长渐渐升高,到果实成熟期又渐渐降低。

非还原性糖在果实生长初期稍高,随果实生长渐渐降低,硬核期降到最低,随后又渐渐回升,成熟期达到最高,这说明硬核期大量的营养用于核的生长。

3.2 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规律 果实发育初期有机酸含量较高,随果实生长渐渐降低,硬核期降到低谷,以后又回升,成熟时下降到最低点。

总之在硬核期有机酸含量较低,成熟时达到最低,这种变化可能与果实生长期有关。

3.3 桃果实发育过程中Vc 含量的变化规律 果实发育初期含量较高,硬核期降到最低,硬核期过后开始回升,成熟时达到最高,呈V 字型变化。

综上所述,桃果实发育过程中,非还原糖、有机酸、Vc 含量在硬核期都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硬核期是一个关键时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

硬核前增施肥水对提高果实品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月娥,张传来,牛立元,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
变化及其系统分析方法研究[J].果树科学,1998,15(1):48-52.
[2]高丽萍,陶汉之,夏涛,等.猕猴桃果实发育期营养成分的变化[J].果
树科学,1994,11(3):181-182.
[3]甘林,谢永红,吴正琴.-嘉平大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
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2000,27(5):317-320.
(上接第887页)
响,其光辉成就已载入世界园林史册。

其中植物的巧妙应用又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精粹之一,是苏州古典园林形成特有艺术魅力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苏州古典园林在植物应用上有如下特点可资园林、城市绿地、小区绿化设计和建设借鉴:
(1)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组成虽然已有不少今人不尽合理的补充,但仍能基本反映出造园者的初衷,那就是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园林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配合应用效法了自然植被,而乡土植物为主,落叶植物多于常绿植物是顺应当地环境条件的结果。

这样的做法符合生态的要求,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2)苏州古典园林中大量采用传统花木,反映了人们赋予了某些植物的人格意义。

传统花木为人们喜闻乐见,当今仍为绿化建设中植物组成的重要部分。

(3)今人对古典园林的植物管理应符合古代造园思想,应该避免引入外来树种。

在当今城市绿化建设中,不应崇尚在植物种类上的新奇与独特性。

参考文献
[1]金学智.苏州园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2]赵世伟,张佐双主编.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
版社,2001.
[3]徐得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4]封云,赵雪倩.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山石的人格意义[J].文艺研究,
1997(4):129-135.
889
34卷5期 常美花等 温室条件下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与果实生长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