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 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
昇 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上一张 下一张 封底
----
魏晋时期的碑石摹拓,可视为雕版印刷的先驱.
拓碑和雕版印刷的不同,在於碑上的字是凹刻,摹拓时把墨汁涂在纸上, 而雕版上的字是凸刻,印刷时将墨涂在雕版上.
活 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 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
字 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 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
在欧洲传播开来,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
1584年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
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
汉字结构复杂,每个人写的字都会不同,有的秀丽美观,有的粗鄙丑陋, 促使人们追求书法艺术。提高书法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模仿好的书法作品,但是 写字好的人,一般都是书吏之类,其大部分作品一般是政府公文,一般人很难 见到。古代盛行石碑刻文,找写字好的人写成底文再由石匠刻出,是人们练习 写字的最好模本。石碑笨重,不能带回家中继续模仿。 西汉晚期已出现纸张,但那时的纸张纤维粗糙,着墨性能差,主要是代替布用 作包裹、衬垫之物,也有偶而在包装纸上写字记事的现象,如悬泉(或者是居 延)遗址发现写有药名的纸张。造纸技术先是借鉴我国早已成熟的缫丝技术, 把纤维物质浸于水捣碎以分散纤维,将碎纤维捞出摊凉而成,纤维粗、纸质厚, 书写性能差,未能广泛用作书写材料。东汉和帝时的蔡伦改革造纸法,制出薄 而均匀、纤维细密的新型纸,大大提高了纸的书写性能,纸的主要用途才被转 向书写。 纸张薄而软,使得书法练习者们想出仿照印章盖印拓印碑文方法,带回家模仿, 即拓片方式。纸的发明,使拓印成为可能,使每个书吏都能练就一手好字,也 造就了三国及晋代大批书法家的出现。西文字母文字结构简单、字母数量少而 且用硬笔书写,可以写得很花哨,但无艺术可言。人们写好几十个字母后,就 可以大量写字,没有拓片模仿他人字迹的需求,纸能写字就行了,没有对造纸 术的需求,所以西方人没有发明造纸术的社会基础。 隋炀帝创建科举制度,用写文章的办法选拔官员,写的一手好文章人就能当官。 传播好的文章的要求又在社会上出现,专业抄书匠们为了大量复制好文章,仿 照拓片技术大量复印,后又结合印章阳文反书法,创制雕版印刷术。其出现的 年代大约在盛唐至中唐之间,盛行于北宋,最后由布衣毕升发明泥活字而成熟。
如果将所需文字及图形,利用雕工技术刻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板上刻出 阳文反字,然后在於版面上刷上油墨,并在其上覆上纸张,用乾净的刷子轻 轻地刷过,使印版上的文字及图型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就成为雕版印刷.
雕板印刷所需要技术为文字雕刻,造纸和制墨,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大技术 的出现,才有了雕版印刷的出现.
雕 版 印 刷 的 发展
的 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 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 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
发 泥。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
完成刷墨之步骤.
4. 印刷
面版刷好油墨之后,版面表面覆盖上一张纸张并用的刷子轻拍打纸面,取下纸张之后便
完成了印刷.
上一张 下一张 封底
胶泥刻字
铁范置上 蜡先、设纸铁灰板冒之
密布字印
密布字印
就火炀之
平板按其面
字平如砥
已自布字
一板印刷
瞬息可就
再火令药熔
其印自落
每
韵
一帖
古代印刷术的演进
雕版印刷的步骤
1. 写版
请书法很好的人写版,将所刻的内容写於纸上,后将写好的纸张反贴於欲刻之木板面,使
力向下压,使文字或图像呈反向印於木板面上.
2. 雕版
雕刻成反向凸起的文字或图像,并校对是否有误.如无误,则一版面便制作完成.
3. 上油墨
刷油墨.将以雕好之版面,固定於一个台面上,将刷子沾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预印之版面,
上一张 下一张 封底
活字印刷在高丽和日本 13世纪末,高丽用金属活字印《清凉答顺宗 心要法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 本。
1376年,朝鲜出现木活字《通鉴纲目》。 1436年朝鲜用铅活字刊印《通鉴纲目》。 16世纪末,日本用活字刊行《古文孝经》、 《劝学文》。
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明与传播
1440年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 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 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 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
明 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 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 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 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
-----
中 国 四 大 源自文库 明 之 一 见 证 中 国 的 历 史
下一张 封底
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也有不便之处: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 费时费力,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一旦这部书不再重印,那雕得好好的木板 就完全没用了。
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 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昇 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上一张 下一张 封底
----
魏晋时期的碑石摹拓,可视为雕版印刷的先驱.
拓碑和雕版印刷的不同,在於碑上的字是凹刻,摹拓时把墨汁涂在纸上, 而雕版上的字是凸刻,印刷时将墨涂在雕版上.
活 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 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
字 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 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
在欧洲传播开来,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
1584年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
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
汉字结构复杂,每个人写的字都会不同,有的秀丽美观,有的粗鄙丑陋, 促使人们追求书法艺术。提高书法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模仿好的书法作品,但是 写字好的人,一般都是书吏之类,其大部分作品一般是政府公文,一般人很难 见到。古代盛行石碑刻文,找写字好的人写成底文再由石匠刻出,是人们练习 写字的最好模本。石碑笨重,不能带回家中继续模仿。 西汉晚期已出现纸张,但那时的纸张纤维粗糙,着墨性能差,主要是代替布用 作包裹、衬垫之物,也有偶而在包装纸上写字记事的现象,如悬泉(或者是居 延)遗址发现写有药名的纸张。造纸技术先是借鉴我国早已成熟的缫丝技术, 把纤维物质浸于水捣碎以分散纤维,将碎纤维捞出摊凉而成,纤维粗、纸质厚, 书写性能差,未能广泛用作书写材料。东汉和帝时的蔡伦改革造纸法,制出薄 而均匀、纤维细密的新型纸,大大提高了纸的书写性能,纸的主要用途才被转 向书写。 纸张薄而软,使得书法练习者们想出仿照印章盖印拓印碑文方法,带回家模仿, 即拓片方式。纸的发明,使拓印成为可能,使每个书吏都能练就一手好字,也 造就了三国及晋代大批书法家的出现。西文字母文字结构简单、字母数量少而 且用硬笔书写,可以写得很花哨,但无艺术可言。人们写好几十个字母后,就 可以大量写字,没有拓片模仿他人字迹的需求,纸能写字就行了,没有对造纸 术的需求,所以西方人没有发明造纸术的社会基础。 隋炀帝创建科举制度,用写文章的办法选拔官员,写的一手好文章人就能当官。 传播好的文章的要求又在社会上出现,专业抄书匠们为了大量复制好文章,仿 照拓片技术大量复印,后又结合印章阳文反书法,创制雕版印刷术。其出现的 年代大约在盛唐至中唐之间,盛行于北宋,最后由布衣毕升发明泥活字而成熟。
如果将所需文字及图形,利用雕工技术刻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板上刻出 阳文反字,然后在於版面上刷上油墨,并在其上覆上纸张,用乾净的刷子轻 轻地刷过,使印版上的文字及图型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就成为雕版印刷.
雕板印刷所需要技术为文字雕刻,造纸和制墨,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大技术 的出现,才有了雕版印刷的出现.
雕 版 印 刷 的 发展
的 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 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 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
发 泥。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
完成刷墨之步骤.
4. 印刷
面版刷好油墨之后,版面表面覆盖上一张纸张并用的刷子轻拍打纸面,取下纸张之后便
完成了印刷.
上一张 下一张 封底
胶泥刻字
铁范置上 蜡先、设纸铁灰板冒之
密布字印
密布字印
就火炀之
平板按其面
字平如砥
已自布字
一板印刷
瞬息可就
再火令药熔
其印自落
每
韵
一帖
古代印刷术的演进
雕版印刷的步骤
1. 写版
请书法很好的人写版,将所刻的内容写於纸上,后将写好的纸张反贴於欲刻之木板面,使
力向下压,使文字或图像呈反向印於木板面上.
2. 雕版
雕刻成反向凸起的文字或图像,并校对是否有误.如无误,则一版面便制作完成.
3. 上油墨
刷油墨.将以雕好之版面,固定於一个台面上,将刷子沾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预印之版面,
上一张 下一张 封底
活字印刷在高丽和日本 13世纪末,高丽用金属活字印《清凉答顺宗 心要法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 本。
1376年,朝鲜出现木活字《通鉴纲目》。 1436年朝鲜用铅活字刊印《通鉴纲目》。 16世纪末,日本用活字刊行《古文孝经》、 《劝学文》。
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明与传播
1440年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 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 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 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
明 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 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 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 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
-----
中 国 四 大 源自文库 明 之 一 见 证 中 国 的 历 史
下一张 封底
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也有不便之处: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 费时费力,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一旦这部书不再重印,那雕得好好的木板 就完全没用了。
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 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