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综述_吕国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2期2014年2月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 Vol.34,No.2Feb.,2014

收稿时间:2013-07-15;修回时间:2013-12-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0ZD&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1093);德国科学基金会项目(LI 981/8-1AOBJ :595493)

作者简介:吕国庆(1984—),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创新网络。E-mail :lvguoqing2002@ 。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综述

吕国庆,曾

刚,顾娜娜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中国上海200062)

要:受1990年代末期“社会转向、文化转向、制度转向”思潮影响,近年来,有关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得到了进

一步扩展和延伸。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从知识、网络、学习、创新等4个方面展开,集中于网络特征、空间属性和动态演化等问题的探讨。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者文献的梳理,从创新网络的结构、邻近性、网络演化等3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简要评价并提出了未来深化研究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4)02-0001-08

Literature Review of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

an Economic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LYU Guo -qing ,ZENG Gang ,GU Na -na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about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in the economic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 and extended.Though significant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researches are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o-verall.Based on a summary of related researches ,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on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from three aspects ,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analysi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the relation betw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proximity.Finally ,we carry on a brief review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economic geography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literature review

创新是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

重要力量。Rothwell 指出,网络创新是经历了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拉动模式、交互模式、综合模式后的第五代创新模式,也是未来创新研究的主导方向

[1]

。从网络范式的角度开始探讨创新问题,创新

网络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Freeman 较早提出

了创新网络的概念[2]

,他认为:“网络是为了系统创新而形成的制度安排,可以被看作市场和组织相互

渗透的形式,

网络的基本连接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Cooke 进一步指出,创新网络的基本关

系构成包括互惠、互信、学习、伙伴关系、分权。其中,互惠与互信是网络各方合作的基础,学习是合作

的过程,伙伴关系和分权是网络形成后的结果[3]

。童昕等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地方行为主体(企

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组织及个人)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相

对稳定的系统[4]

经济地理学受1990年代末期“社会转向、文化转向、制度转向”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关于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文献。学者们依照自身的研究视角和尺度给出了内涵大同小异的称谓,如:高科技产业

集群

[5-6]

、高技术产业城市(区域)[7]

、传统产业集

[8-9]、学习型区域[10]、联盟网络[11]

等。创新网络、知识网络等概念的边界在研究中存在模糊化趋

势,使用中也日益趋同[12]

。总体上看,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从知识、网络、学习、创新等四个方面,集中于网络特征、空间属性和动态演化等问题的探讨,这些研究对于了解区域知

2

识溢出、创新与技术扩散地理过程、区域发展路径以及产业集群和科技园区等区域创新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相关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于区域创新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促进区域创新的对策。

有鉴于此,本文从创新网络结构、邻近性、创新网络演化等三个方面,展示经济地理学视角下有关创新网络的最新研究进展,识别当前研究状况的不足之处,厘清创新网络研究线索,以期对未来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有所启发。

1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研究的三个层面

纵观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管理和情报学界[13-17]。一类研究侧重于介绍、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和成果,以理论探讨和模型构建为主,如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结构方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另一类在实证研究和系统论证上展开了探索,但多侧重于网络的组织结构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讨论。而经济地理学者则主要从微观的节点、中观的集群和宏观的区域三个层面,通过对创新网络结构的解析进而探讨创新流动空间过程产生的机制和发展趋势。

1.1微观层面

主要集中在网络节点的定性分析及网络结构对组织绩效作用性质的分析和论证层面。Maskell、Martin等学者认为应该从企业层面的创新和学习来理解区域创新网络的本质和特征[18-19]。Liefner发现由于体制、机制(等)问题,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多,承担应用性技术开发较少[20]。曾刚等在对京沪两地高新技术企业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京沪创新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本地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集中于技术难题的破解(即样品研制和产品中试)阶段,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合作很少[21]。Graf等以东德地区4个创新网络为样本,认为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22],节点在网络中的守门人位置与其创新产出之间呈正U型关系[23];Liefner等以中国光电产业为例,采用中心度、紧密度等指标对创新网络的空间属性进行分析,认为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对于学习和创新至关重要[24];Bathelt等以上海地区化工行业为例,对供应商、用户和中介机构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需要在生产商和使用者之间“结合”和“桥接”的关系方面下功夫才能实现未来的创新[25];赵建吉等以管制理论、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地方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空间流动为核心,构建了技术守门员分析框架,以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为案例,研究了技术守门员在全球生产网络技术获取、地方生产网络内技术传播和扩散过程中的作用[26]。

1.2中观层面

创新网络的形成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产业集群为组织载体进行创新网络研究的成果颇丰,主要聚焦于网络内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近年研究发现,集群企业应系统构建与集群外部企业和非企业组织的关系网络来获得外部市场和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从而为集群创新注入动力[27-28]。Smith等通过实证证明,尽管本地知识溢出效率高于超本地知识溢出,但决定性的、非累积知识往往依靠“超本地管道”[29];Bathelt等构建了“本地蜂鸣—全球管道”(local buzz-global pipeline)模型,认为集群企业所需的知识和资源需要通过上述二者的互动来实现,该过程是理解集群成功的关键[30]。之后,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31]对模型进行证实,如Bathelt发现,波士顿生物技术产业不仅从本地互动中获取新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与区域外和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获得新知识[32];Giuliani等通过对智利制酒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发现,本地知识网络中不同企业的中心度有较大差异,集群中很多企业都独立于创新网络,只有部分企业与集群外的组织联系紧密,区域创新网络内部的不均匀性和选择性非常明显[33];Scott通过对好莱坞电影和娱乐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34];Maskell等从一种新的视角审视了现有集群企业在信息、知识方面的联系,首次提出了临时性集群的概念(temporary cluster)[35];曾刚、文嫮通过对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分析,发现浦东IT行业本地联系和企业学习是有限的,位于跨国公司下游的企业较容易与跨国公司发生技术转移[36-37];苗长虹则以许昌的发制品产业为例从全球和地方连接的角度对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学习过程进行了探讨[38]。

1.3宏观层面

区域层面的分析,更多的采用专利及论文合作来衡量创新产出,通过探讨区域间的知识、创新合作,进而考察网络的空间特征。这种区域间的创新合作网络关系往往蕴含着一定的空间特征和地理格局,其结构的发展轨迹和变动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9],已愈来愈成为当前经济地理学中的热点议

经济地理第34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