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效应会制约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_省略_吗_以中越_中老和中缅的数据为例_杨荣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越、中老和中缅有着漫长的边界线,跨境居住的多个民族、人文和亲缘等关系是否会为中越、中老和中缅双方开展跨境经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发挥中介作用,对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带来促进作用,还是会形成合作双方的竞争壁垒,加剧市场分割,出现屏障效应,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通道,双边贸易和投资如果可以得到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支持,其开放效果会更加明显,有效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必定会保证中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谐。

一、文献回顾

目前,关于边界效应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从市场分割的角度,衡量某一国家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之间贸易流量,重力模型是主要方法。第一类关于边界

收稿日期:2013-09-23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12年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项目(SYSX201211)

作者简介:杨荣海(1979-),彝族,云南昆明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昆明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产业经济;李亚波(1982-),女,云南昆明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边界效应会制约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吗

———以中越、中老和中缅的数据为例

杨荣海1,李亚波2

(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2.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要:对近年来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概况综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边界效

应对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所产生的影响。结论为:首先,中国与越南、老挝和缅甸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边界效应是存在的,突破边界效应来构架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次,以国家为主体的角度来测算中越、中老和中缅的边界效应,发现其对双方贸易流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以边界省区为例,如云南的角度,发现边界效应对双方贸易流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再次,云南地区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区的有效建设,必将拓展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实践领域,跨境经济区的建设也将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经贸、投资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边界效应;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图分类号:F4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4)03-0073-12

Vol.30N o.3MA R .2014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第3

0卷第期2014年3月

3

效应的测定,Tinbergen(1962)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把引力模型引入国际贸易研究之中,之后引力模型成为经典研究双边或者多边贸易的理论基础。Anderson(1979)建立了一个替代弹性不变的效用函数作为引力模型的微观基础,这成为了以后研究引力模型的标准范式。McCallum(1995)运用加拿大的省级和国际的贸易流量数据,分别计算了加拿大国内贸易量和加拿大与美国的跨境贸易量。Deardoff(1998)运用引力模型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如何影响区域内成员间的贸易关系,他认为两个国家的贸易量与其经济规模之积正相关,而与其空间距离负相关。Anderson和Wincoop(2001)研究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数据,发现即使是在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进行的贸易,虽然已经极大的减少了传统贸易壁垒,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贸易额差距,而他们把这个原因归结于边境地区的贸易障碍。Anderson和Wincoop(2003)完善了重力模型的研究范式,提出了一个有效的静态贸易摩擦估算模型。第二类测算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阻碍作用,这类方法一般而言是从产业的层次上进行研究,模型的基础是Krugman(1980)提出的垄断竞争贸易模型。Grossman等(2006)运用引力模型研究了异质性企业,零贸易流量时运用引力模型的问题,使用二阶段最大似然估计法,并使用probit非线性估计方法处理变量中部分为零时出现的有偏问题。

在国内的实证研究中,国内的学者大部分是从第一类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即一

定区域范围内进行边界效应的分析。李郇和徐现祥(2006)采用经典的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江苏与浙江、上海与江苏、上海与浙江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王振波、朱传耿和徐建刚(2008)运用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对淮海经济区1995~2005年间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定,得出苏鲁豫皖四省边界效应存在着一体化边界和疏远型边界两种类型。赵永亮、徐勇和苏桂富(2008)从产业的层次上运用垄断竞争贸易模型进行研究,他们利用1997年和2005年的多重面板数据,从中国28个省份和八大行业两个层面来获取中国贸易的边界效应。

关于中国对周边国家边界效应的研究,尽管中国各个边境省区均提出并实施了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思路,例如:广西提出了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战略(中国凭祥-越南同登、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云南提出建设中缅、中越和中老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吉林提出建设中俄、中朝两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中俄珲春-哈桑、中朝珲春-罗先跨境经济合作区),西藏提出建立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吉隆跨境经济合作区),但是,现有的研究并没有从边界效应的角度来探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途径,仅有胡超(2009)从中越边境的角度出发,认为通过边境地区城市化的要素集聚、分工深化和市场制度建立等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边境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出把边境地区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取消要素自由流动限制和适度工业

化的观点。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边界效应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从市场分割的角度,衡量的是某一国家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之间贸易流量,重力模型是主要选择的方法。第二类测算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阻碍作用,这类方法一般而言是从产业的层次上进行研究。中国的学者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边境效应研究也日趋增多,但对中国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边界效应是否存在,特别是运用经典的重力模型分析各相关因素对边界效应的影响,提出突破边界效应来构架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论述是非常有限的;对中国与周边部分国家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仅仅限于描述,没有对开展跨境经济合作的内在机理、理论联系和实际承接模式进行大胆的探讨,特别是实证研究的较少。

二、现状分析

边界是主权国家领土的分界线。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恰好位于中国与越南、老挝和缅甸经济往来的前沿地带,边境区域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否会对双方经济交往起到正效应的促进作用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一般而言,边界效应包括边界屏蔽效应和边界中介效应两类。边界屏蔽效应是指不同区域跨界往来和空间相互作用受到边界存在而产生的一种阻碍作用,是明显的负向效应。而边界的中

介效应是跨区域物质和信息交流的中介面,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社会交流、文化沟通越来越紧密,中介效应是明显的正向效应。

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线长1347公里,有许多对开的口岸和通道,包括两国已经开放的七对国家级陆地边境口岸(其中广西四个: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云南三个:河口、天保、金水河),以及四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其中广西三个:中国凭祥-越南同登、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和中国龙邦-越南茶岭;云南一个:中国红河-越南老街)。广西凭详-越南谅山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主要由中国广西政府与越南谅山省政府谈判和签署协议,划定边境两边一定区域共同规划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共同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两国希望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为中越两国经济深层次合作的试验区。中国百色正在充分利用龙邦国家一类口岸的优势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国百色及越南高平省之间的经贸、文化、旅游、农业、工矿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促进中国龙邦-越南茶岭边境口岸经济的发展,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目的。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国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以推进中国河口-越南老街“两国一城”联动发展为目的,提升两国口岸综合能力,然后依托“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国经济合作区”,沿昆明-河口-河内-海防高等级公路和铁路(泛亚铁路东线),向两头扩展和延伸,以园区发展、口岸建设、特色产业群的培育以及州市县域经济发展为平台和支点,以真正推动昆河经济走廊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