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成因导论课件第二章岩浆的生成、演化及主要岩石的成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辉橄榄岩
上地幔的矿物相关系
地幔岩根据可 能有的矿物组 合分为: 斜长石地幔岩 Pl+Px+Ol 辉石地幔岩 Ol+Px+Sp 石榴石地幔岩 Ol+Px+Ga
Upper Mantle Phase diagram
(T.H.Green和A.E.Ringwood,1967,简化)
按地热梯度计算,上地幔的软流圈顶 部正常温度为5000~10000C,至软流 圈底部为12000~20000C。由于软流圈 温度较高,且各处重力异常明显,必然 造成上地幔塑性固态物质的迁移和熔融, 所以软流圈被认为是地球深部极不稳定 的地带,是产生岩浆温度和构造运动的 总根源。
二、原始岩浆的形成机理
近代岩石学家威里(P.J.Wyllie)等认为 原始岩浆有三种来源: (1)来源于地幔橄榄岩的基性岩浆 (2)来种岩浆经过复杂的变异形成安山 岩浆,它们喷出地面而形成安山岩。
(一)上地幔中岩浆的生成 1、上地幔的物质组成
2.原始岩浆的种类问题
关于原始岩浆的种类问题,一个长期争论的 悬而未决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一元论观点
由鲍文1928年提出,他认为自然界仅存在一种玄武 岩浆,即一元论的观点,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玄武岩浆通过 结晶分异作用派生的。
问题:一元论观点难以解释大规模花岗岩的成因?
(2)二元论观点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根据莫霍面和 古登堡面,可将 地球内部分为三 个Ⅰ级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洋地壳
根据次级界 面,还可将进一 步分为七个Ⅱ级 圈层:地壳、上 地幔、过渡层、 下地幔、外地核 过渡层和内核。
大陆地壳
上地幔样品有四种类型:
(1)霞石岩及碱性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中的尖 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极少量的石榴石辉石岩包体 (2)金伯利岩中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 包体 (3)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深成岩,主要是斜方 辉橄岩和纯橄榄岩 (4)区域变质岩(深变质和强烈变形)中的榴 辉岩
在地表附近分离形成的是拉斑玄武岩浆。 在50KM深处,形成的岩浆成分为碱性橄榄 玄武岩-碧玄岩。 在100KM附近或更深,形成的是橄榄霞石 岩-金伯利岩岩浆。
长期以来,人们对橄榄岩浆的存在一直持 怀疑态度,但自科马提岩发现后,已逐渐得 到确认,并认为它是地幔橄榄岩直接融化出 来的。
格林根据研究认为当地幔岩达到30~60 %的部分熔融程度时,所熔出的熔体成分相 当于苦橄岩质和科马提岩质岩浆。
2、上地慢中玄武岩浆和橄榄岩浆的生成 根据目前的研究,认为有下列几种原
因促使上地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从而产 生岩浆。
(1) U、Th和K衰变生成的放射性热的影 响或构造运动(如板块的碰撞和俯冲)产生的 摩擦热。
(2) 压力释放的影响 (3) 挥发组分的影响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在80~150KM最易发生 熔融。林伍德进行了含0.1%水的地幔岩中岩 浆组成与熔融程度、温度和岩浆分离深度关系 的实验,得出了地幔岩熔融形成玄武岩浆的模 式。
据波速、包裹体及实验研究,目前多认为 地幔岩石圈的岩石的是橄榄石、辉石和石榴子 石的某种组合,化学成分相当于纯橄榄岩和橄 榄岩组成(见表)。
上地幔成分质量分数(%)(以中国为例,据刘玲根等,1992)
主要陨石类型的相对含量
普通球粒陨石
原始地幔的化学和同位 素组成相当于球粒陨石
上地幔的矿物组成 地幔包体资料
(4)多元论观点
近年来,通过全球构造学、岩理学、高温高压实验岩石 学、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的研究,在有关岩浆成因方面积累 了大量的资料,多元论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多数 人认为:基性的拉斑玄武岩浆、碱性橄榄玄武岩浆;超基性 的金伯利岩浆、科马提岩浆、碳酸岩浆;中性的安山岩浆; 酸性的花岗岩浆、花岗闪长岩浆;碱性岩浆等都可能是原生 岩浆,但也有争议,尚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十九世纪末,以列文生-列信格和布恩等人为代表, 认为原生岩浆有两种,即玄武岩浆和花岗岩浆。
问题:在褶皱带存在着与花岗岩、玄武岩毫无联系
而大小不等的孤立的超基性岩体,它们又多在大断裂发展 的早期产出,显然不可能由其它岩浆分异而成。
(3)三元论观点
赫斯和库兹涅佐夫等人提出了原生岩浆有三种,玄武 岩浆、花岗岩浆和超基性岩浆, 即三元论观点。
对于超基性岩浆的形成机制、生成条件以 及形成深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尚未解决。
(二)地壳中岩浆的形成
1、地壳的组成 0-5KM 沉积盖层:沉积岩组成 5-20KM 地壳的上层:硅铝层 (花岗质层) 20-40KM地壳的下层:硅镁层 (玄武质层)
1 、地壳(A层)
厚度5-70 km之间。其中大 陆 地 区 厚 度 较 大 , 平 均 33km ; 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7 km; 总体平均厚度约16km。地壳 莫霍面 物 质 的 密 度 一 般 为 2.62.7g/cm3。
岩石开始溶化时产生的熔体中SiO2、K2O、Na2O 较高, 熔体偏于酸性;随着溶化温度的提高,熔体中FeO、MgO组 分增加而渐趋于基性。
局部熔融:在岩石开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温度区间内, 岩石中的易熔组分(酸性组分)先熔化,产生酸性熔体,残 留体为较基性的难熔固相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熔体数量 增加,其基性组分也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或超过岩石全部 熔化的温度时,岩石全部熔化,熔体成分和被熔化的原岩成 分一致。岩石的局部熔融又叫重熔作用或深熔作用。
第二章 岩浆的生成、演化 及主要岩石的成因
• 关于原始岩浆的种类问题 • 原始岩浆的形成机理 • 岩浆的演化机理 • 主要岩石的成因
一、原始岩浆问题 1.原始岩浆定义
原始岩浆(Primary magma):上地慢
物质局部熔融及地壳物质全部或部分熔融而产生 的最初的岩浆。又称母岩浆。
局部熔融的概念
局部熔融是现代岩浆成因的一个基本概念。与单矿物 比较,岩石熔融有两个特点:一是岩石熔化温度低于其构 成矿物各自单独熔化时的熔点;二是岩石从开始熔融到全 部熔化有一个温度区间。岩石熔化时,不同矿物熔化顺序 不同。矿物或岩石中FeO、MgO、CaO含量愈高,即组分 愈趋于基性,愈难熔化,称为难熔组分。矿物或岩石中 SiO2 和K2O含量愈高,即组分愈趋于酸性,愈易熔化,称 为易熔组分。
上地幔的矿物相关系
地幔岩根据可 能有的矿物组 合分为: 斜长石地幔岩 Pl+Px+Ol 辉石地幔岩 Ol+Px+Sp 石榴石地幔岩 Ol+Px+Ga
Upper Mantle Phase diagram
(T.H.Green和A.E.Ringwood,1967,简化)
按地热梯度计算,上地幔的软流圈顶 部正常温度为5000~10000C,至软流 圈底部为12000~20000C。由于软流圈 温度较高,且各处重力异常明显,必然 造成上地幔塑性固态物质的迁移和熔融, 所以软流圈被认为是地球深部极不稳定 的地带,是产生岩浆温度和构造运动的 总根源。
二、原始岩浆的形成机理
近代岩石学家威里(P.J.Wyllie)等认为 原始岩浆有三种来源: (1)来源于地幔橄榄岩的基性岩浆 (2)来种岩浆经过复杂的变异形成安山 岩浆,它们喷出地面而形成安山岩。
(一)上地幔中岩浆的生成 1、上地幔的物质组成
2.原始岩浆的种类问题
关于原始岩浆的种类问题,一个长期争论的 悬而未决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一元论观点
由鲍文1928年提出,他认为自然界仅存在一种玄武 岩浆,即一元论的观点,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玄武岩浆通过 结晶分异作用派生的。
问题:一元论观点难以解释大规模花岗岩的成因?
(2)二元论观点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根据莫霍面和 古登堡面,可将 地球内部分为三 个Ⅰ级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洋地壳
根据次级界 面,还可将进一 步分为七个Ⅱ级 圈层:地壳、上 地幔、过渡层、 下地幔、外地核 过渡层和内核。
大陆地壳
上地幔样品有四种类型:
(1)霞石岩及碱性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中的尖 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极少量的石榴石辉石岩包体 (2)金伯利岩中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 包体 (3)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深成岩,主要是斜方 辉橄岩和纯橄榄岩 (4)区域变质岩(深变质和强烈变形)中的榴 辉岩
在地表附近分离形成的是拉斑玄武岩浆。 在50KM深处,形成的岩浆成分为碱性橄榄 玄武岩-碧玄岩。 在100KM附近或更深,形成的是橄榄霞石 岩-金伯利岩岩浆。
长期以来,人们对橄榄岩浆的存在一直持 怀疑态度,但自科马提岩发现后,已逐渐得 到确认,并认为它是地幔橄榄岩直接融化出 来的。
格林根据研究认为当地幔岩达到30~60 %的部分熔融程度时,所熔出的熔体成分相 当于苦橄岩质和科马提岩质岩浆。
2、上地慢中玄武岩浆和橄榄岩浆的生成 根据目前的研究,认为有下列几种原
因促使上地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从而产 生岩浆。
(1) U、Th和K衰变生成的放射性热的影 响或构造运动(如板块的碰撞和俯冲)产生的 摩擦热。
(2) 压力释放的影响 (3) 挥发组分的影响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在80~150KM最易发生 熔融。林伍德进行了含0.1%水的地幔岩中岩 浆组成与熔融程度、温度和岩浆分离深度关系 的实验,得出了地幔岩熔融形成玄武岩浆的模 式。
据波速、包裹体及实验研究,目前多认为 地幔岩石圈的岩石的是橄榄石、辉石和石榴子 石的某种组合,化学成分相当于纯橄榄岩和橄 榄岩组成(见表)。
上地幔成分质量分数(%)(以中国为例,据刘玲根等,1992)
主要陨石类型的相对含量
普通球粒陨石
原始地幔的化学和同位 素组成相当于球粒陨石
上地幔的矿物组成 地幔包体资料
(4)多元论观点
近年来,通过全球构造学、岩理学、高温高压实验岩石 学、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的研究,在有关岩浆成因方面积累 了大量的资料,多元论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多数 人认为:基性的拉斑玄武岩浆、碱性橄榄玄武岩浆;超基性 的金伯利岩浆、科马提岩浆、碳酸岩浆;中性的安山岩浆; 酸性的花岗岩浆、花岗闪长岩浆;碱性岩浆等都可能是原生 岩浆,但也有争议,尚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十九世纪末,以列文生-列信格和布恩等人为代表, 认为原生岩浆有两种,即玄武岩浆和花岗岩浆。
问题:在褶皱带存在着与花岗岩、玄武岩毫无联系
而大小不等的孤立的超基性岩体,它们又多在大断裂发展 的早期产出,显然不可能由其它岩浆分异而成。
(3)三元论观点
赫斯和库兹涅佐夫等人提出了原生岩浆有三种,玄武 岩浆、花岗岩浆和超基性岩浆, 即三元论观点。
对于超基性岩浆的形成机制、生成条件以 及形成深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尚未解决。
(二)地壳中岩浆的形成
1、地壳的组成 0-5KM 沉积盖层:沉积岩组成 5-20KM 地壳的上层:硅铝层 (花岗质层) 20-40KM地壳的下层:硅镁层 (玄武质层)
1 、地壳(A层)
厚度5-70 km之间。其中大 陆 地 区 厚 度 较 大 , 平 均 33km ; 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7 km; 总体平均厚度约16km。地壳 莫霍面 物 质 的 密 度 一 般 为 2.62.7g/cm3。
岩石开始溶化时产生的熔体中SiO2、K2O、Na2O 较高, 熔体偏于酸性;随着溶化温度的提高,熔体中FeO、MgO组 分增加而渐趋于基性。
局部熔融:在岩石开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温度区间内, 岩石中的易熔组分(酸性组分)先熔化,产生酸性熔体,残 留体为较基性的难熔固相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熔体数量 增加,其基性组分也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或超过岩石全部 熔化的温度时,岩石全部熔化,熔体成分和被熔化的原岩成 分一致。岩石的局部熔融又叫重熔作用或深熔作用。
第二章 岩浆的生成、演化 及主要岩石的成因
• 关于原始岩浆的种类问题 • 原始岩浆的形成机理 • 岩浆的演化机理 • 主要岩石的成因
一、原始岩浆问题 1.原始岩浆定义
原始岩浆(Primary magma):上地慢
物质局部熔融及地壳物质全部或部分熔融而产生 的最初的岩浆。又称母岩浆。
局部熔融的概念
局部熔融是现代岩浆成因的一个基本概念。与单矿物 比较,岩石熔融有两个特点:一是岩石熔化温度低于其构 成矿物各自单独熔化时的熔点;二是岩石从开始熔融到全 部熔化有一个温度区间。岩石熔化时,不同矿物熔化顺序 不同。矿物或岩石中FeO、MgO、CaO含量愈高,即组分 愈趋于基性,愈难熔化,称为难熔组分。矿物或岩石中 SiO2 和K2O含量愈高,即组分愈趋于酸性,愈易熔化,称 为易熔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