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及其环境保护对策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公益林及其环境保护对策的分析/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农科论文林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生态公益林及其环境保护对策的分析

山脉生态公益林是大洋山景区景区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区和城郊的森林资源,主要功能是景观美化、保健游憩、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特点基本符合功能要求。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培育、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做好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利用的必要保证。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现状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开发利用,发展 1.生态公益林资源特点分析山脉生态公益林是大洋山景区景区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区和城郊的森林资源, 主要功能是景观美化、保健游憩、环境保护, 森林资源特点基本符合功能要求。(1)森林覆盖率高, 乔木林单位面积生长量高、蓄积量大。山脉生态公益林中, 乔木林平均生长量1999 年高达0.27 立方米/亩·年、2003 年高达0.34 立方米/亩·年, 每年林木消耗量少, 所以, 每年蓄积量增加较多, 乔木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已从1999 年的 5.1 立方米/亩增至2003 年的6.2 立方米/亩, 公益林比较高大粗旷、林相整齐、林分质量良好。

(2)植物资源丰富、阔叶林比例高乔木林中阔叶林: 较高, 并且阔叶林中有多种树种混交, 林木生长良好, 其中木本植物179 属, 乔木类植物126 种, 乔木类中常绿阔叶树36 种。竹类植物6 属, 18 种。亚热带针叶林: 以马尾松林为主, 马尾松林在砂岩、火山碎屑岩分布区尤为集中,其中灵隐寺尚有柳杉、桧柏林分布。常绿阔叶林: 木荷林成片的见于北高峰南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青栲、紫楠、大叶锥栎为主要混交林, 紫楠、枫香混交林较集中分布周围。落叶阔叶林: 化香、黄连木、麻栎林在飞来峰等多处的山坡皆有分布。(3)生态林景观优美。生态林是大洋山景区景区自然景观的主景或背景、衬景,区内有阔叶林、柳杉林、竹林、桂花树、梅花林、茶园等多种特色知名景观, 如双峰插云、九里云松、永清竹浪、天外茶园、灵峰探梅等景点, 都与生态林景观有关。两侧的红楠、紫楠、木荷、枫香、毛竹、桂花的林带中, 生长着众多的被称誉为佛门植物象征的娑罗子( 七叶树) , 以它特有的姿态和

花果色彩, 渲染和散发着浓浓的朝香敬佛的佛国气氛。参考网。九里云松的上层青松、中层槭树、下层杜鹃花的植物配置, 谱写了“九里青松十里枫、林下片片映山红”的意境。2.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柔美的山脉轮廓起伏, 瑰丽苍翠的林相变幻, 丰富的名胜古迹, 厚实的文化积淀, 使景区山脉旅游备受中外游人青睐。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培育、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理念, 是做好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利用的必要保证。生态公益林在现代更担负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 因而在种植和上应注重满足保护及调节环境的功能需要, 要求突出整体的美和大环境美。对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中, 已厌恶了过分的人工环境, 因而希望通过公益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生态公益林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2.1 合理的生态采伐生态采伐的原则是,采伐不影响或尽可能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不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损伤。其采伐设计不仅考虑木材收获,而且要考虑维持天然林固有的生物多样性、树种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观及其功能等因素。参考网。这也正是这种理念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根本区别。生态采伐设计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养分、水分及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反映自然- 社会- 环境的和谐及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景观水平上,使采伐过程模拟自然景观特征。模仿自然干扰则是模仿森林在自然生长过程中会自然燃烧或遭遇风倒等现象,通过外力干扰帮助森林成长。如有计划地人工助燃,可以消灭森林中的病虫害,烧死一些过密的林下植物。风倒可以形成林窗、林隙,大小不同的林窗、林隙,其实就是多种生物的乐园。2.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的宗旨就在于管理和保护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合理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

则是世界各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很快,截至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已发展到1538处,总面积达到111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121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64处;全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0处, 面积有303公顷。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一定的组织机构、管理队伍、管理规则和资金来源渠道,有利于防止人为干扰破坏和任意改变林分的经营方向,还有利于保护珍贵树种,特别是稀有种和濒危种。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对环境资源林建设,有很大推动作用。2.3 不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 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当年,据对全国57个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县的典型调查,工程实施四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1)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治理初见成效。57个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四年间减少了41. 97万公顷,沙漠化减少了5. 05%。(2)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1999年到2002年四年间,退耕农户每人每年平均从退耕还林中得到的收入为241. 37元,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4. 7%来自退耕还林。(3)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1998年, 57个退耕还林县25°以上坡耕地面积为501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7. 32% ,到2002年,已累计退耕3516万公顷,其中25°以上坡耕地退耕16. 8万公顷。(4)农林牧产业结构有所调整。57 个县2002年的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1. 6个百分点。“十五”期间,退耕还林工程已经涉及到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00多个县、6亿多农业人口,工程建设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涉及中国生态类型的2个大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 、11个类型区(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水土流失区、风蚀沙化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等) 。2.4 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管理以生态和社会需求为主,兼顾经济利用,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分类发展。一是按生态、社会和经济利用的要求,将森林按区域进行分类经营和管理。区域的划分不是按行政区域,而是按资源的自然特征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