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规制理论与政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价格上限规制 采用合同形式限定被规制企业的价格变 动范围,规定企业一揽子产品和服务的 平均价格的上限 k pk pk 简化模型: k 案例:英国的RPI-X规制定价模型;
pt 1 pt (1 RPI X )
4、社会契约制 通过规制机构与被规制企业在一段时间 内签订价格合约,就设备转运率、热效 率、建设费等达成协议。如果企业实现 的业绩优于合约所规定的,则予以奖励; 否则,予以惩罚。 美国亚利桑那州:1984年起与发电企业 签订的规制合约


三、规制的目标
(一)有效配置社会资源 (二)保持企业财务状况稳定 (三)确保企业内部效率 (四)避免收入再分配 (五)解决外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三节 规制的类型与工具
一、规制的类型



直接规制: 依据由政府机构认可和许可的法律手段直接介入经济 主体的决策。 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间接规制: 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仅制约阻碍市场机制发 挥职能的行为。 主要内容包括以反垄断法为中心的竞争促进政策和以 解决信息不对称为目的的公开信息等政策。
潜在竞争产业:货车业和出租车业 自然垄断产业:电力产业



对规制俘获理论的评价:
规制俘获理论解释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历史上 的许多规制现象,因而更具说服力。然而,其所面临的批评 之一就是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解释规制如何逐渐被产 业所控制和俘获的。
三、规制经济理论
(一)斯蒂格勒途径
第六章 规制理论与政策
第一节 规制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规制依据与目标 第三节 规制类型与工具 第四节 规制改革
第一节 规制理论的发展
一、公共利益理论



公共利益理论的产生源于对市场失灵现象的认识,在 此基础上探索依靠政府力量来弥补市场缺陷。 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功能一般会在自然垄断、外部效 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领域产生失灵现象。 市场失灵的存在及对政府规制几乎无成本的假定,使 得纠正市场失灵现象和提高社会福利成为公众的共同 需求。 公共利益理论受到的批评:
四、新规制经济学


新规制经济学的定义(拉丰):
新规制经济学使用委托--代理理论的方法对规制者和 被规制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进行分析,沿袭机制设计的 传统,以描述最优规制机制的特征为目的 。


新规制经济学分析的框架:
建立委托代理模型,其中委托人是国家或规制机构,代 理人是被规制的企业。 此外,新规制经济学还运用博 弈论方法对规制的承诺、棘轮效应和再谈判等动态问题 进行了探讨。
(二)放松规制的技术基础:



自然垄断边界发生变化 自然垄断产业内部业务范围的重新划分 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发展形成了新企 业进入的技术基础 技术革新推动了产业间的替代性竞争和产 业融合趋势 市场需求范围的变化也会动态地改变自然 垄断的边界




规制改革的总体趋势: 规制的重点由经济性规制向社会性规制 转移 案例: 11-1 美国和加拿大停电事故(P237) 11-2 三鹿毒奶粉事件 11-3 双汇瘦肉精事件 11-4 网络团购的监管漏洞
2、行政手段 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违法违规情况予以罚款、 损害赔偿等制裁 3、经济手段 诱导型手段包括税收、收费及补贴 诱因型手段包括市场开创、押金-返还制度 4、信息提供与公开 利用行政法规手段,强制厂商向市场提供真实、 全面的信息。
第四节 规制政策的改革
规制失灵的表现: 1、企业内部低效率 2、规制滞后使企业蒙受损失 3、规制的目标和结果不一致 4、规制成本的增加 规制改革的思路: 一是原有规制框架内进行改革 二是放松规制
二、放松规制
(一)放松规制的理论基础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
现实中完全竞争的条件很难满足,只要能限制企 业提高价格和排斥竞争对手的能力,就可以实现 有效竞争,改进市场效率。

鲍莫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
应放松规制,维持市场的可竞争性,使潜在进入 者对在位企业产生威胁,迫使在位企业从获取垄 断利润为目的的垄断定价原则转化为以补偿成本 为目的的可维持定价原则。
思考与练习
1、规制理论有哪几个发展阶段? 2、自然垄断如何定义?为何要对自然垄断 产业进行规制? 3、简要说明规制的依据有哪些?规制的目 标有哪些? 4、经济性规制工具有哪些? 5、规制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可以采取 哪些激励性规制工具?
(四)合理再分配

自然垄断产业应该由一家企业来生产或经营。垄 断企业拥有市场势力,成为价格的制定者,从福 利分配的角度来看,会涉及到两种不同情形的收 入再分配问题:
企业的垄断定价未受限制而造成的收入再分配: 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利润的转移 企业内部实行交叉补贴:企业规避成本和获得利 润,消费者之间的不合理再分配
(二)斯蒂格勒/佩尔斯曼模型

(三)贝克尔模型
假设:政治家、政治党派、选民等传递集团压力,规制用来增加 有影响力的集团的利益。 结论:规制活动的数量取决于规制带来的边际损益的增减,如果 规制带来的边际净损失增加,那么规制活动数量减少。

规制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




第一,规制政策的设计倾向于牺牲规制偏好较弱的相 对较大的集团,而使相对较小的有强烈规制偏好的利 益集团获益。 第二,在政治支持最大化的目标下,规制政策的制定 会使利益或财富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 第三,规制最可能出现在相对竞争或相对垄断产业, 因为这些产业的规制会对某些集团的福利产生最大的 影响。 最后,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规制更可能出现,因为一 些利益集团的收益相对于其他利益集团的损失更大。
需求曲线所处成本劣加性范围的位置决定
成本劣加性
C
AC1
AC2
M
M’
O
q
q*
2q
Q
自然垄断产业的可维持性
C
D
AC1 AC2
p’ M
百度文库
D O q q’ q* Q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 指经济活动中,当事双方除了共同掌握的信息外, 有一部分信息只有一方知道的状况。前者称为共 同知识,后者称为私人信息。 非自然垄断产业 信息不对称的两种典型情况: 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与之相关联的是“逆向选择” 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与之相关联的是“道德风险”
R( p1 ,, pn ; q1 ,, qn ) pi qi C RB s
(二)社会性规制方式
1、直接限制 内容主要涉及: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 健康、卫生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灾害。 具体手段包括: 禁止特定行为 限制经营性活动 资格制度 检查与鉴定制度 基准与认证制度等
(一)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的定义 生产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函数是劣加的,即全行业 产量由单个厂商生产时成本最低。 成本劣加性
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 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复合产品的自然垄断 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成本劣 加性由范围经济决定。



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

假设: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权;利益集团可以说服政府使用 强制权为其谋利;行为人理性。 结论:规制的供给迎合利益集团收益最大化要求,成为政府转移 财富的途径。 假设:规制立法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立法者通过立法获得最大政 治支持;利益集团用政治支持换取立法上的倾斜。 结论:规制倾向于拥有明显偏好的利益集团,却牺牲偏好不明显 的利益集团。


政府与地方公共团体在提供某种公共事业服务 时,给予一个特定的企业垄断经营权。但为了 保证企业的内部效率,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投 标的方式将特许权授予出价最高或承诺最低价 格的企业。 当参与投标的企业数量较少时,就存在着企业 之间串谋的危险;并且已经取得特许权的企业 在拥有特许权期间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这使 得它在与新加入的投标企业进行竞争投标时具 有相对优势。


逆向选择: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 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 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案例:旧车市场 道德风险:当签约的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 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案例:保险签约之后投保人的行为

(三)破坏性竞争



拥有网络供应系统的基础设施产业的破坏 性竞争,会造成必需性服务的提供不能满 足需要,进而可能引起社会的混乱。 鲍莫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对该观点的 质疑——“它可以作为政府实施规制的指南, 而不是取消政府规制。” 解释的是自然垄断领域的规制,而不是竞 争性产业的规制依据。



评价:
实证研究比较困难 政策建议太复杂
第二节 规制的依据与目标
一、规制内涵



波斯纳的定义 维斯库斯的定义 斯蒂格勒的定义 史普博等的定义 植草益的定义


规制的定义(本课程使用)
规制是指政府根据一定的法规对企业行为进行 影响、干预及限制的综合表述。
二、规制的依据


(一)自然垄断 (二)信息不对称 (三)破坏性竞争 (四)合理再分配
二、规制的工具
(一)经济性规制工具 1、进入规制 自然垄断产业 注册制、许可制、申报制 2、价格规制 自然垄断产业 规制当局限制企业制定垄断高价 投资回报率规制定价模型: 单产品 R( p, q) p q C RB s 多产品 n
i 1 3、质量规制 防止企业在受到价格规制时通过降低质量来转移成本
一、激励性规制改革 1、区域间竞争 2、特许投标制 3、价格上限规制 4、社会契约制
1、区域间竞争


将受规制的全国垄断企业分为几个地区 性的企业,使某个特定地区的企业在其 他地区经营业绩的刺激下提高自己内部 效率的一种规制方式。 因为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要素禀赋等 不同,其可比性有限。
2、特许投标制
首先,前提假定受到了严厉批评。 第二,现实中实施规制的领域与公共规制理论预期的市场失灵领 域并不完全相符。 第三个主要的批评来自于大量能够对这一理论解释进行驳斥的事 实依据。
二、规制俘获理论


规制俘获理论的基本观点: 规制机构实际上代表了社会的某一特殊利益集团。不管 规制方案如何设计,规制机构对某个产业的规制实际上 是被这个产业所“俘获”的结果,规制提高了产业利润 而不是社会福利。 规制俘获理论对实践的解释: ——20世纪60年代以前规制有利于生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