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恋性人格障碍分析
概述:
在对自恋的研究中,精神病学大师和精神分析学始祖弗洛伊德(Freud)首次较系统地论述了自恋的问题。在他著名的论文“论自恋”中对自恋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分别作了说明,并以此构成他性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论文里,Freud认为自恋是一种未区分的精神能量,来源于力比多(Libido),最初是用于自我及养育自己的女人,这被他称之为原始的自恋。原始的自恋被他假定为见于每一个人。在原始自恋里,孩子爱养育自己的女人是将其当作自己的一体来爱的,孩子尚没有能力将养育自己的女人独立开来,但这也为以后爱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个体打下了基础。
弗洛伊德认为,人首先将爱的力必多投向自己,随后健康发展,将其投向客体。如果投向客体的爱遭受挫折,这种朝向外的爱会折返回自我,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继发性自恋,亦即临床上的病理性自恋。这类人在以后爱的选择中,不是以他者为模型,而是以自我为模型,他们明显地将自我或自我理想作为爱的对象,这其中极端的例子为同性恋者。
1968年,美国心理分析学会定义自恋为:“一种心理的兴趣集中在在自身的注意力”。
[4]
近三十多年来,有关自恋及自恋障碍的文章汗牛充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为自体心理学(self-Psychology), 其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Heinz.kohut) 的贡献最为卓著。他发现这类病人与客体显现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称之为自体客体关系。自体客体(selfobject)是一种特殊的客体类型,它不能与自身加以区分,最重要的是,自体客体是用来服务于自恋的功能以保持由于创伤,损害或侵犯导致的发展过程中自恋的失衡[8]。在这类病人中,他们将他人潜意识地作为一个自体客体, 这样, 控制他人就象控制自己的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因而这样的一类人进入治疗,也将这样的客体关系带入治疗场所。
科胡特认为,这种对理想化客体强烈的依赖是由于病人希望以此来代替自身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病人通过对过去创伤性失去的自体客体的目前复制品的兴趣和赞美,来保卫自恋的平衡。
自恋的病理:
病态的自恋来自于共情的母亲功能的创伤性失败,以及正常理想化过程发展的失败。这些创伤性的失败带来的发展阻滞固着在原始的婴幼儿的无所不能自身的精神结构里。
随后,作为一个未满足的原始需要,残留在成人的真实自我里,消耗自我的能量。作为一种补偿, 在人际交往中,将一个理想化的客体当作自体客体以维持自恋的失衡,以及对赞美无限的需要来证实自己的无所不能。
3、临床表现:
表现为对他人缺乏共情和关注,对权威崇拜,希翼他人看重和赞美自已。对生活常无满意感。低自尊,害怕丢面子, 对赞美成瘾。因常无法满足自已的追求故有患抑郁症的倾向,或较明显的攻击性。攻击性被看作是衰弱的自身应对形形色色伤害的反应。
4、诊断标准:
一种需要赞美的,包括幻想和行为上漫延的无所不能模式。缺乏共情的能力。开始于成年的早期,并一直持续到目前。且符合下面五条以及五条以上标准:
(1)对自身有无所不能的感觉。比如:夸大成就和天赋,在没有相应的成就下,期待被看作最优秀的。
(2)被无限制的成功,权力、才气、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所迷惑。
(3)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和唯一的,并相信自己仅能被其它同样特别的或高地位的人理解,或应该被联想到与上述的人为一类。
(4)要求过度的赞美。
(5)有种特权者的感觉,比如,无由的期待特殊的好的对待或他人对他或她的期待自动的顺从。
(6)是人际间的冒险者,比如,摄取他人的利益,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7)缺乏共情的能力:无欲望去认识或认同其它人的情感和需要。
(8)常常嫉妒他人或相信其它人嫉妒自己。
(9)表现一种高傲自大的形为或态度。
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区别:
自恋性人格障碍固着或阻滞在共生期,边缘性人格障碍固着或阻滞在1岁——1岁半;
自恋性人格障碍与客体合并,边缘性人格障碍将客体与自我分裂成好的与坏的;这种结果导致消极和退缩以至不能发展一个真实的自我。因而导致更多的退缩,真实感遭到扭曲,导致过分敏感和抑郁。
自恋性人格障碍则穿了一件无所不能的盔甲;边缘性人格障碍更加脆弱、更加自我贬低和更加乖僻以及有更多愤怒爆发。
自恋性人格障碍恐惧蒙羞,因而比较冷漠和回避人际交往,边缘性人格障碍因自我印象极差,对自己仇恨并将这种情感投射到他人。他们不象自恋性人格障碍那样极力追逐权力和完美,也较少表达嫉妒的情感。
自恋性人格障碍则将追寻完美、达到赞美、追求有价值视为人生的终极;边缘性人格障碍较不太抱希望地寻求一点点他人的注意。
建议见解:
对自恋性人格的分析式心理治疗最重要的是系统地分析患者病态的无所不能。它弥散在分析过程的移情中。分析师应对这种弥散的无所不能加以治疗性利用。以避免治疗场合出现分离(dissociated),压抑(repressed)或投射(projected)的紧急状况,这种状况将不利于病态的无所不能以及最原始的客体关系的展现。在分析场所被激活的病态无所不能给人一种距离和情感上的空白感。在这种难以捕捉但作为一种“正常”的恶性呈现,或在患者与分析师之间“真实”的人际关系中。在患者这方,被激活的病态的理想化的自身,投射到分析师身上[9]。搬运(convey)来一种印象,在这间房里只有一个理想的无所不能的人和一个影子式的,赞美的补充物。在病人和分析师之间,时常角色颠倒,这一点,是这种自恋移情的基本表达模式[13]。分析师要忍受、宽容这段时期出现的生气和贬值,分析师对这种原因的解释要逐渐地进行,要允许病人去整合正性和负性移情,整合理想、信任和生气、轻蔑、偏执的不信任。
该病的治疗是个慢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其应该遵循的原则为:
(1)系统分析病理性无所不能,允许病人去整合正性和负性移情;
(2)让病人在与分析师的关系中,内化并变更客体关系,重建依赖;
(3)支持性心理治疗;
(4)共情:站在病人的角度与病人一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