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的概念和相关研究:

通常认为“应激”是selye 1936引入生物医学领域,但目前的资料表明,著名生物学家Cannon,W.B 1914提出“应急”emergency理论时,就曾使用过“重大情绪应激”great emotional stress 及“瞬时应激”stress of moment 的概念。(李心天医学心理学)

1925年,cannon首先使用“应激”一词,来描述个体在实验条件下暴露于寒冷、缺氧和失血中出现的战斗-逃跑反应(fight-flight reaction)。并认为“搏斗或逃跑”反应是种“紧急反应”,是自主神经调节机体内环境,适应新环境,保持“内稳态”的过程。

Cannon1930-1932年,提出内环境稳定学说,其“内稳态”指由于体内存存在着明显的、复杂的缓冲系统和反馈机制,在交感神经系统发生障碍之后,体内可产生一种促使个体恢复稳定状态的持续性倾向。

1936年Selye提出应激(Stress),意为反应;并另创应激源

( Stressor )一词以示区别,意为能足以引起机体内稳态变化的较强烈的刺激。并把应激源持续存在或有害刺激会引起机体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与体征,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Selye曾将警戒期独立为急性应激引起的“一般警戒反应”general alarm reaction;与GAS相对应,对身体的某一部分刺激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称局限性适应综合征;local adaptation syndrome 张理义

应激stress:在心理学文献中三含义:应激源;应激本身;对应激的心理生理反应。车文博

应激概念模式conceptional models of stress 是关于应激本质的理论概括。应激的刺激模式;应激的反应模式;应激的心身模式;应激的认知评价模式;应激的生物化学模式;应激的相互作用模式;应激的保护性反应模式应激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onal model of stress 1976拉扎勒斯Lazarus,R,S,认为应激源向机体提出应对和适应要求时,如这种要求超出机体的适应能力或难以承受,机体才体验到应激。机体对情境和事件的感受、认知评价是引起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

应激心身模式psychosomatic model of stress 亚历山大等提出,基本假设是:应激源在身体的一个系统所造成的“应变”可以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导致其他系统的病变。该模式认为,在应激模式中,心理反应应先于生理反应,生理反应是由心理反应引起的;情绪状态的急剧变化导致了身体的生理变化,接着又造成内脏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损毁。许多人认为,应激反应中,情绪状态、身体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都是主要成分,他们同时发生而不是相继出现。

应激保护性反应模式:protective reaction pattern model of stress:沃尔夫Wolff,H,G提出,认为机体受到某一方面的威胁时,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以保护身体不受损害。优点是指出心理社会刺激物也引起应激反应。忽视了中介因素如人格结构的重要调节作用。(车)

现代应激概念认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李心天应激反应的表现与过程:

应激状态下动物的常见表现有:①搏斗fight或逃跑flight,机体在遇到挑战或危机的情况下,常产生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这利于机体战斗或逃避,是维持个体生存的积极适应方式;②保守(conservation)与退缩(withdrawal),蜷缩、不动、木僵、假死等;③转换动作(displacement movement)、刻板动作及古怪动作:刻板动作是反抗挣扎无效到顺从少动过渡的表现,有缓解应激状态的作用。Mason1993认为刻板重复动作是作为目的受阻,缺少新异的替代性刺激,尚有剩余精力需要在活动中释放的表现。(张理义)

➢应激生理反应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stress

➢坎农cannon以“搏斗fight或逃跑flight”反应来概括急性应激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并认为其核心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激活

➢selye的(GAS)认为反应的核心是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

警觉反应期:休克期(N 、肌张力血压↓,心率↑)→抗休克期

↑↓

阻抗耐受(抵抗)期:全身防御机制的水平高于正常,适应最佳期

↑↓

衰(耗)竭期:如刺激超强且持续存在,适应手段、应激资源渐趋匮乏、衰竭,慢性疾病、死亡期然而至。

应激过程中,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使一种普遍现象,使机体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抵抗力降低。

生理反应更多地与机体警觉度相关(arousal level)和应对行为相关,较少与心理感受不适的程度(distress or suffering level)相关。研究发现,应激状态下的各种生理变化指标与心理变化指标之间缺乏高相关。张理义✧Cannon及selye的早期理论专注外源性因素可激活植物神经系统与内分泌

系统,从而强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相对忽略其它客观存在的激素系统和内在的心理过程。Mason1968和lazarus1966的贡献在于将心理因素引进应激学说,并突出认知评价这一心理中介因素的重要性。

心理应激过程:

应激的情绪性体验与反应:医学心理学对焦虑和抑郁关注较多,还有恐惧、愤怒、敌意、自怜、过度依赖和失助感。

认知性应激反应:“灾难化”catastrophizing过度强调负性事件的潜在后果是常见。①两重评价说(Lazarus)Ⅰ.原发性评价(primary appraisal)Selye将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分为两类:(见车)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Ⅰ.应激源的预期性(predictability)Ⅱ.对应激源的控制(control)精神应激状态的临床表现:

意识状态: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

注意:分心、难于集中、易出差错

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匆忙决定、思维混乱

情感活动:不稳定、易激惹

动作行为:不安、震颤等

其它: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口干、头晕头痛等

嗜酒、服镇静剂等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