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宋江忠义

浅析《水浒传》宋江忠义
浅析《水浒传》宋江忠义

苏州科技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水浒传》宋江忠义

院(系) 天平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生姓名张志明学号0830304606

起迄日期2011年11月5日~ 2011年08月30日指导教师朱全福职称副教授

填写日期: 2011年08 月15 日

浅析《水浒传》宋江忠义

摘要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的三四百年间,人们对于主人公宋江的研究和评价便从未间断过。就如时下对《红楼梦》的研究一样,时刻备受关注。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最重要的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复杂、最矛盾、最具争议、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但对宋江的评价却也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一大争论。明李卓吾如此评价宋江:“身居水浒之中,而心系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之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而金圣叹的观点正好与之相反。他认为:“《水浒》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有犬彘不食之恨。从来人却是不晓得,《水浒传》独恶宋江,亦是歼撅渠魁之意,其余便饶恕了。”对于宋江是忠义还是反叛,百年来所议者甚多。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忠义

His Loyalty

Abstract

Since the "Water Margin" since the advent of three or four hundred years, people hero Song Jiang'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has never stopped. As nowadays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studies, always cause for concern. Song Jiang is the whole "Water Margin"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as a literary image, but also the most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most artistic charm of a character image. But it is also the evaluation of the ancient Song Jiang, a major literary controversy. Song Jiang Ming Liciu commented: "Water Margin reside among the heart on the court; an amnesty intended to specifically serve the country chart; death of the guilty disaster, into a great service; poison hanging with the dead without any hesitation. Is the strong loyalty also, True enough to service one hundred eight were single heart, and it could be sworn Liangshan, for the one hundred eight of the main one. "and tan view just the opposite. He said: "" Water Margin "a large segment decent place, but hated the Song Jiang, see the people there hate dogs do not eat swine. Never know who is not," Water Margin "independence evil Song Jiang, Jian-stick channel is the meaning of Quebec, the rest will be forgiven. "Song Jiang is for loyalty or rebellion, the proponents many years.

Keywords Water Margin;Song Jiang ;Loyalty

目录

一绪论 (1)

二忠义之名 (1)

三忠义斗争 (2)

四忠义的悲剧 (4)

五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一绪论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水浒传》中宋江是忠义思想的核心体现者,忠义思想是《水浒传》的主旨思想。这种思想的最大承载者就是作者以大幅笔墨塑造的宋江这个人物。宋江不但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发展、壮大了起义军,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要投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赤子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起义事业。“义”使他倾向反叛,不满现实;“忠”又使他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这也正如李希凡先生所说“抓住了体现在宋江形象里的一个方面——忠义思想的复杂性,即把宋江作为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及其斗争行动精神状态统一地来考察,他本身就混合着复杂的矛盾内容。如果我们客观地研究宋江的艺术形象,而又不必因为他有革命性格的一面去掩饰他的另一面,也就是说,不是借题发挥,不是简单化地对待他,那么,《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就大有深思和探讨之处。”[1]

二忠义之名

宋江出身地主家,“自幼曾攻经史”,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熏陶。他“于家大孝”,被称为“孝义黑三郎”:他又自称“呼保义”,以下级武官“武义郎”自居,表示了他对当朝皇帝的忠心;他平生只好结交江湖好汉,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不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来莫不交口称赞,俱以结交宋江为荣。

但在这一时期,宋江最大的一次义举是私放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虽然他出于“义”救了他们,但但内心里又觉得他们犯下了弥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可见,其所以之“义”,是以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为前提的,但是“义”和“忠”毕竟又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思想。当这两种思想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时,就难免要做出抉择。顾及了对晁盖的义,就不可以顾及对朝廷的“忠”。“忠”和“义”的矛盾本来就潜在,只不过在这一时期没有明朗化罢了。

三忠义斗争

如果说,第一个时期潜伏在宋江身上的“忠”和“义”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公开的话,那么从亡命落草到后来的招安,刚可以看作是宋江“忠”与“义”的双重性格的斗争时期,结果很明显,对朝廷的“忠”战胜了对兄弟的“义”,这也是宋江一生充满悲剧色彩的根本原因。

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宋江非但没有能够由刀笔小吏逐级升迁,反而在矛盾交错的现实生活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受到了贪官污吏的迫害,直到被梁山好汉从法场上解救出来,才不得已而上山的。但在宋江看来,造反上山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他外出避难,只有柴大官人的们下,花荣的官军营寨,孔太公的地主庄园,才是他心目中的安身之处,唯独不想去落草为寇。即使投案自首,刺配将江州,也宁做阶下囚,不上梁山泊。这种骨子里对封建王朝的“忠”与行动上的不忠矛盾地纠缠在一起,只是由于“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万不得已,他才上梁山。其实宋江上梁山,并不是投身于农民起义,而是“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招安”,继续等待时机,报效朝廷。他始终认为上梁山是“造恶甚多”,一直怀着诚惶诚恐而又焦灼急迫的心情等待皇帝的“赦罪招安”。

宋江上梁山之后,进接着就安排了“九天玄女授天书”的荒诞情节,所宣“法旨”的核心内容就是“替天行道”,这里作者捡起了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那一套,给宋江和他的投降主义路线涂饰了一层“天命论”的神秘色彩。“替天行道”的“天”,指的就是当朝天子宋徽宗;“道”指的就是儒家思想所谓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道,也就是孔孟之道。在《水浒》作者看来,封建皇帝是“君权神授”的“真命天子”,只因受了奸臣的闭塞,故而其道不行,所以才需要宋江那样的出来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也正是为了达到替天行道的目的。宋江从“九天玄女”那里领来了“替天行道”的法旨,随即逐步的推行。

同时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整饬山寨,训练队伍,亲率义军攻城掠地,打败官军,严重威胁到宋王朝的生存。为了壮大自己,他又不择手段地笼络人才,将宋朝的统军将领呼延灼、关胜等“逼”上梁山。为了招纳卢俊义上山,一方面,宋江大展“义”举,使卢俊义感激非常,另一方面又派人在他北京家中题下反诗,

断其归路。他一方面自称朝廷罪臣,辄称“小吏”,称自己不得已暂居水泊,另一方面,却又轰轰烈烈大造朝廷的反。

从宋江受招安,看当时的“忠君”思想。宋江自从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时时记挂招安之事,不时流露言表,尤其在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一次菊花宴上,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首:“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常叙兄弟情,如今玉统豺狼,御边幅,好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日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歼邪且,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写完后让乐和单唱这首词,当唱到“望天王早招安”时,武松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黑旋风李逵便睁圆怪眼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摔做粉碎。虽然其他兄弟都反对,但宋江的投降妥协路线占据着统治地位,所以在第八十二回,梁山众好汉受招安成功。但鲁智深对朝廷的认识是深刻的:“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怎说得干净?”。宋江他始终寄希望于皇帝的招安,这种现象,在《水浒传》中虽然表现得错综复杂,但它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史实。但是宋江的投降路线,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属下众兄弟又都是以“兄弟义气”忠于宋江本人,这样《水浒传》中的“义”和“忠”的思想是混杂在一起的,终于不得贯穿始终,以《水浒传》义军的反抗行动里可以看出,他们深切痛恨的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那些直接剥削压迫普通民众的人,却不反对他们的最高领导者——至高无上的皇帝。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部《水浒》,说的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2]

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指出:“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3]《水浒》里所描写的弥漫于农民起义队伍中的“义气”,是封建社会中的小生产者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往往遮挡了起义农民的眼睛,使他们上当受骗。宋江正事利用了梁山起义队伍中的“义气”,搞“结义结拜”,耍两面派,使大批起义军将领像被带上了枷锁,不得不让他牵着鼻子走。

宋江在上梁山以前,就有乐善好施、“山东义士”、“及时雨”的大名声上了梁山的。上山以后,又用仁慈宽厚,体恤弟兄的手段对待山寨将士。当他的路线得以推行,受了招安当上了封建朝廷的官以后,假面具也就摘下来了。宋江张口一个

忠,闭口一个义;他对上是忠的很,对下又何尝把所有的人都当兄弟看待。第八十三回《陈桥滴泪斩小卒》就充分说明了宋江的的义的虚伪性。当招安的丑剧刚刚收场,起义军中一个小卒激于义愤,杀了一个辱骂梁山起义军的军官,这下可吓坏宋江,他马上要砍下小卒的头,上报朝廷请罪,以示他对朝廷的忠心。可是他还得照顾一下义气,于是宋江他滴着鳄鱼的眼泪,哭了起来,叫那小卒痛饮一番,让他去上吊,然后再割下头来号令示众。总之他一面冷酷的斥责小卒“须是要连累我等”,一面虚伪的为自己辩解,说什么“我自从上梁山泊以来,大小兄弟,不曾坏了一个”。

四忠义的悲剧

无论宋江骨子里如何忠于朝廷,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把他置于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正因为如此,招安以后,四大奸臣始终对宋江心存芥蒂,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造过朝廷反的人和自己同殿称臣呢?另一方面,正当起义军取得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的辉煌胜利之际,宋江的思想与行动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童贯是个大奸臣,按前七十回的原则,梁山英雄好汉定然会抓住机会杀死童贯以谢天下,但宋江却有意让童贯归逃,童贯手下的大将鄷美也被释放,甚至还求鄷美“望将军回朝,善言解救”。尤其荒唐的是,当梁山好汉将头号大敌高俅抓住后,宋江没有杀他,反而“纳头便拜,口称死罪”,还要“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报”,又是一再设宴,“肉山酒海”地招待,并且“大小头领,轮番把盏于殷勤相助”。对一个为天下人所唾弃的大奸臣如此低三下四,肉麻殷勤,这样的人与奸臣本人又有何异?置兄弟之义而不顾,只为自己落得个忠孝之名,这样的人又何有“义”字可言?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他在官军不能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投降。可见,他是把梁山起义军的一切胜利当作了向朝廷投降招安的筹码。招安之后,他又殚精竭虑地为宋徽宗镇压了另外三支农民起义军,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向皇帝表明他的拳拳赤子、忠臣之心吗?

可惜“尽忠报国”这只是宋江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宋徽宗这个无道之君再糊涂,有一点却表现的非常清醒,那就是从未信任过宋江(宋徽宗在自己的睿思殿的素白屏风上,书写着四大寇的姓名: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山东宋江、江南方腊)!正应了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宋江的悲剧其实在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并不自知,反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成了“忠”

的祭品。直到自己死之前还表白说“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为了扑灭不稳定因素,还为李逵准备了毒酒,在这种情况下,李逵却说出了“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的豪言,而吴用、花荣在宋江坟头自缢而死,更是让读者落泪,感叹这才是兄弟之义。但在我看来,这是“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愚昧,更是悲哀。揭竿而起,对抗朝廷,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差遣,是为不智;让众兄弟因他而死,是为不义。而宋江却被以“忠义”所标榜!

五结论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本质的艺术再现。本文从宋江忠义思想之间的斗争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不难看出,忠与义是宋江一生立命行事的根本指导思想,但忠与义之间的斗争和矛盾始终存在着,只不过在其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而忠对义,对于宋江而言占据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所以宋江并不是人们所标榜的忠义,他的忠义有着一定的目的性。不但使得宋江一人充满悲剧色彩,更让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军也在这种带有浓重英雄悲剧色彩中落下了帷幕。

参考文献

[1]李希凡.《沉沙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三闲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 恩格斯.《反杜林论》[M]第九十一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试论《水浒传》的忠义观

试论《水浒传》的忠义观 发表时间:2012-05-28T14:48:51.46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2月(下)供稿作者:匡进云万召[导读] 忠义思想是《水浒传》的主旨思想,这种思想的最大负载者就是作者以全力塑造的宋江这个人物。 匡进云万召(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000)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125-01摘要:“忠义”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理论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忠义中的“为君”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方面,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的爱国思想和民本思想;对“义”字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也正如此,《水浒传》所反映的“忠义”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为了正义和真理可以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多少年来,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思想;正流思想一从历史时代背景看《水浒传》的忠义思想解读一部古典名著应该持有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上了绝路。“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这一曲忠义的悲歌。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致于“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第一,《水浒传》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宋史》中的《徽宗本纪》、《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曾提及,略谓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兵莫被撄其锋”,后被张叔夜设计招降。北宋末年,当腐败的朝廷无力抵抗外族入侵的时候,各地的“忠义军”风起云涌,朝廷亦不得不颁布了忠义巡社制度。历史上宋江起义的性质,有待于历史学家去慎重讨论,但它作为“街谈巷语”在民间流传,则越来越深地染上了“忠义”的色彩。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就称宋江“不假称王,而呼保义”。《水浒传》的作者就沿着这一长期形成的思维格局写成了一部“忠义传”。第二,明代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忠良屡遭迫害的黑暗腐朽统治,使得人们期待有一批寄托着自己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的英雄们横空出世,来洗濯这污秽的世界。于是宋江“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即使最后被毒死,也是视死如归,大忠大义的壮烈之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气冲天,快意恩仇的绿林义气,构成了对好汉的人格崇拜,也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己经由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向自我意识的觉醒悄然转变,而这种转变,最集中地体现便是《水浒传》。二人物的出场设置为全书奠定了忠义的基调。有人曾经指出,最早的《水浒传》本子,应当只有晁盖、宋江等人的故事,就像《大宋宣和遗事》那样,开头就写杨志卖刀,接下来便是智取生辰纲,晁盖、宋江两位主人公早早就己登场。《水浒传》却在此前加上了王进、鲁智深、林冲等人的故事,从而使文本显得十分独特。这样一种文本结构,对小说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说来也怪,《水浒传》最先登场的亮相的人物不是一百单八将的成员,而是王进。这位王进在许多方面和林冲一致,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也同样受到了高俅的迫害。但也没有落草为寇,既没反也没乱,而是“私走延安府”。为什么要去延安府?小说交待得很清楚:第一、“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第二、“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安身立命”。王进三番五次强调去延安府的理由,就是要镇守边庭,这与后来梁山好汉受招安,破大辽用意完全一致。可见小说一开头就是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好汉如果受到迫害,最明智的选择是避开当权奸佞,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为国效力,而不是起来反抗。高俅逼走王进后,又将林冲逼上梁山,这是为了表明“乱自上作”。但有趣的是,在高俅设计迫害林冲之前,小说讲述的是鲁智深的故事。鲁智深最突出的性格是急人所难,无拘无束,为了救素不相识的金老父女,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又大闹了五台山。为救林冲而不惜得罪高俅,最后无处安身,只好去二龙山落草。因此,鲁智深的落草与林冲不同,他的落草有些“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味道,小说肯定赞美的是他那“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英雄豪气。一部大书,以王进、史进和鲁智深三人的故事开篇,强调的是到边庭立功和对义气的崇拜,显然忠义观念成为小说要表现的重要内容。三《水浒传》中宋江是忠义思想的核心体现者。忠义思想是《水浒传》的主旨思想,这种思想的最大负载者就是作者以全力塑造的宋江这个人物。宋江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要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起义事业。第一个时期是宋江人生的重要铺垫。作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出描写宋江的“义”。这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也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所以人物出场就为他定下了基调。小说第十八回对宋江有一个总的介绍,写他平生只好结交江湖好汉,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不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来莫不交口称赞,俱以结交宋江为荣。在这一时期,宋江最大的一次义举是私放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虽然他出于“义”救了他们,但内心里又觉得他们犯下了弥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可见,其所以之“义”,是以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为前提的,但是“义”和“忠”毕竟又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思想。当这两种思想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时,就难免要做出抉择。顾及了对晁盖的义,就不可以顾及对朝廷的“忠”。“忠”和“义”的矛盾本来就潜在,只不过在这一时期没有明朗化罢了。总的来看,侠义英雄时期的宋江,仗义疏财,扶贫济困,是一个心怀忠义,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如果说,第一个时期潜伏在宋江身上的“忠”和“义”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公开的话,那么从亡命落草到后来的招安,刚可以看作是宋江“忠”与“义”的双重性格的斗争时期,结果很明显,对朝廷的“忠”战胜了对兄弟的“义”,这也是宋江一生充满悲剧色彩的根本原因。四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在宋江的一生中,我们能看到他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宋江人物形象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章回体白话小说,其艺术 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典型的人物如林冲、武松、宋江等。本文主要通过概括宋江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特点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 金圣叹曾说:“《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所状,人 有其声口。”他又说:“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初读 《水浒传》很容易认为宋江是个绝对的好人,又读会发现其优劣参半,再读会发现劣处胜于其优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所决定的。 一、“宋江寇东京,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宋江其人 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形象实际上已基本定型。自南宋以来,宋江起义军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艺人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水浒传》中介绍宋江出场时写道:“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且又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 义黑三郎。常济人贫苦,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①这段话 分别从宋江的社会身份、为人、声望等方面对宋江加以叙述。除此之外,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思想、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做了详细的刻画。 二、“身在官府,心在江湖”和“身在江湖,心在朝廷”――宋江人生的特点 宋江的一生是复杂、矛盾的。他于小说第十八回出场,第四十回上梁山,并死于最后一回。他的一生,以梁山为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前半生――身在官府,心在江湖。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可谓能文能武,是个全才。然而官场并不属于宋江,他虽然每天处理案牍,心 思却全然不再官府上,当朝廷下令捉拿晁盖等人的时候,他却放走了朝廷“要犯”。宋江平 日里把精力都用在了江湖上,他好结识江湖好汉,济人贫苦,扶人之困。 后半生――身在江湖,心在朝廷。自宋江在江州被劫不得已上了梁山后,就是江湖之 人了,然而他却把心放在了朝廷上,一心想着招安,还把“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在招 安之后,又主动请命攘外安内,想朝廷之所想,急朝廷之所急。从宋江前后半生的身心错位可见其复杂矛盾的人生特点。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吴用: “智多星”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武松:“行者”血刃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一身虎胆,武艺高强,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逵:“黑旋风”真假逵、沂岭杀四虎,打死殷天锡,斗浪里白条,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志:“青面兽”志卖刀、押送生辰纲,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人物绰号归类 一是比为动物的:玉麒麟卢俊义,白花蛇春,插翅虎雷横,锦豹子林,入云龙公胜,鼓上叉时迁,白日鼠白胜,金毛犬段景住; 二是反映体貌的:美髯公朱仝,紫髯伯皇甫端,白面郎君天寿,青面兽志,赤发鬼唐,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一丈青扈三娘,摸着天杜迁,青眼虎云,矮脚虎王英,金眼彪施恩; 三是表示性格的: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笑面虎朱富,鬼脸儿杜兴,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拼命三郎石秀,活阎岁阮小七,母大虫雇大嫂,母夜叉二娘,浪子燕青; 四是体现职业的:神医安道全,圣手书生箫让,行者武松,菜园子青; 五是提示兵器的:大刀关胜,没羽箭清,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六是标明特长的:混江龙俊,浪里白条顺,神行太保戴宗,神算子敬,轰天雷凌振; 七是直接赞扬的:及时雨宋江,镇三山黄信,百胜将滔; 八是比做以往英雄的:小广花荣,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病尉迟立。 中考集萃 名著考查一向是中考命题的一大难点:考细了,毕竟是课外阅读篇目,

水浒传宋江的主要事迹

水浒传宋江的主要事迹 宋江(1073~1124),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水浒传宋江的主要事迹,我们来看看。 水浒传宋江主要事迹一 宋江,字公明,北宋末年山东水泊梁山农民起义领袖。宋代自赵匡胤开国以来,一直举行对外耻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封建压迫非常厉害。特别是北宋末年,社会矛盾仍然相当锋利,农民起义次数很多。宋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势下举起义旗的。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他聚集36个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专打社会上的不平,杀富济贫,对抗北宋王朝的残酷统治,引起统治者的恐慌。起义发生不久,宋徽宗赵佶便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但由于宋朝军队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又由于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都是强悍猛勇之士,个个英雄,所以,这次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然宋最终接受朝廷的招安,投降后随官兵前往镇压方腊起义,宋江一生虽然传奇,但他从发动起义到最后失败,只有一年多一点时间;起义失败不久,他便死去了。宋江死后,影响逐步扩大。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英雄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喜欢,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描述,被作

为史实来传颂着。 水浒传宋江主要事迹二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绰号“玉麒麟”,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后被高俅用药酒 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浅析《水浒传》人物忠义观

忠义大不同 --浅析《水浒传》人物忠义观 内容摘要: 《水浒传》以史载北宋末年宋江三十六人起义故事为原型,经过宋元时代说唱艺人的加工,文人的润色渲染,敷衍出一百零八好汉啸聚山林,抗拒官府,最终全伙受招安的悲剧故事。里面涉及的事件繁多,而且人物形象各异,其塑造的李逵,宋江、武松等英雄形象千百年来更是令文人和民众感慕不已,这体现人们崇拜英雄的共同文化心理。本文拟通过对《水浒传》中“忠义”文化内蕴的宏观透视和对鲁达、武松、林冲、李逵、宋江等英雄的微观解读,阐释这种全民共同的文化心理。本文以“忠”、“义”为切入点,以水浒英雄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浒英雄多层面的视角关照和多维度的文化解读,以此作为对《水浒传》中人物忠义观异同分析的一个尝试。窥知水浒英雄人物性格命运嬗变发展和多舛命运背后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以及市民文化思想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进而引起对中国传统文化某些思考和反省。 关键词:忠义水浒人物忠义观异同 Different loyalty - on the character’s loyalty view in " Tales of the Marshes " Abstract: " Tales of the Marshes "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SongJiang and thirty-six people’s uprising story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t evolves into a Amnesty 's tragic story about one hundred and eight men take to the forest, to resist the government after era rap artist processing during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It relates various events, and different characters, The creation of the heroic image as Li Kui, Song Jiang ,Wu Song make the scholars and the public feeling very much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 shows the common cultural psychology of People’s hero worship.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national

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江作为一个受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在他身上会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如大家熟知的宋江冒死探父的故事所讲的那样,当他得到弟弟写来的书信,知道父亲已故后哭得昏迷,半响才醒。后来又星夜兼程回家吊丧,当被官兵拿去时不断的给宋太公宽心。如此之人,真是孝义的典范。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概括,而中国人的谦虚是中庸思想最浅化的表现,作为一名儒生,在他身上也会寻找到这一点。如《水浒传》第六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话: “……次日,宋江杀羊宰马,大排延宴,请出卢员外来赴席,再三再四,谦让在中间坐了。酒至数巡,宋江起身把盏,陪访道“夜来甚是冲撞,希望宽恕。虽然山寨窄小,不堪歇马,员外可看“忠义”二字之面,宋江情愿让位,休得推却……”。 单从这简单的对话足以看出谦虚内敛这一特点。也许有人会说,宋江此番话完全是容套之意。试问宋江既然想做第一把交椅又为何要请卢俊义进梁山呢? 宋江作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难道他就没有抱负,没有理想吗?其实在《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中,宋江的那首言志诗《西江月》足以看出他的抱负: 心在山东身在关,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好一个“凌云志”道出了他的心迹,道出了招安的一个原因,道出了那时知识分子的心愿。 卓越的军事才能 梁山泊的发展壮大与战斗取得的胜利是分不开的,而取得胜利的关键又与宋卓越的军事才能是分开的。 在《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合中,宋江率领将士攻打大明府时,已猜出关胜将采取围魏救赵一计,于是不得不退军。同时,他又想到敌军定会反攻,于是将计就计,在途中做好埋伏,采取引狼入室,再用关门打狗的方法,当敌人进入埋伏圈时,一战告捷。这既保全了梁山军队的实力,又打破了敌军反攻计划。 在《水浒传》第五十六回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徐宁道:“……家中妻少,必被官司擒捉,如之奈何?”宋江道:“这个不妨,观察放心,全在小可身上,早晚便取全到此完聚。” 这寥寥数语足以见得宋江在军事上考虑周全细微。 又如第七十六回,面对童贯雄兵压境,宋江泰然处之,用九宫八挂阵把敌人围的水泄不通,最后一举歼灭了所用敌军。 这些都充分证明宋江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才可以看到好汉们的英雄气魄。 宋江除了这三方面的特点外,仗义等其它性格也是其具有的。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招安,选择了归顺朝庭,的确在今人看来,招安这步棋确实是走错了,错在哪呢?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他的阶级本性与保守这一性格决定的。封建大一统的思想和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同时他有时时刻刻为自己的兄弟千古名声着想,他对朝廷抱有着幻想,幻想着在那里实现理想。 宋江,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阶级与封建知识分子的结合体.孝义,他谦虚,他仗义,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又充满了抱负,面他却又难以跳出时代的怪圈。蓼儿洼上的一抹黄土,那是他的悲剧,也是作者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宋江的主要事迹

宋江的主要事迹 《水浒传》十位主要人物性格、绰号、简介及主要情节概括1、姓名:宋江绰号:及时雨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主要事迹: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 三打祝家庄、浔阳楼题反诗人物简介: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 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 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 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 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私放晁盖:捕使臣何涛逮捕了白胜。在严 刑拷打之下,白胜不得已招出了晁盖是黄泥岗事件的主犯。济州太守命令何涛秘密赶赴郓 城县调动当地官兵对晁盖等人实施抓捕。期间,何涛对宋江泄露了抓捕晁盖的计划。宋江 遂稳住何涛,以处理家事为由奔赴晁盖家中告知,晁盖十分感激。之后朱仝雷横率官兵协 助何涛夜袭东溪村。晁盖对庄中事务进行善后处理,准备携带“赃物”撤离,何涛等赶到。 朱仝故意以埋伏为由分散兵力,自己带人前往后门埋伏。晁盖率众人夺路奔逃,朱仝追赶。 朱仝假装闪了脚,和手下们停止追击。晁盖等人安全撤退到石碣村阮家,商议入伙梁山一事。怒杀阎婆惜: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 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浔阳楼宋江题反诗:宋江怒杀阎婆惜后,吃了官司,被发 配江州,结识了戴宗、李逵、张顺等好汉。一日,宋江寻友不得,独自来到浔阳楼上欣赏 江景,自斟自饮。触景生情,感恨伤怀,在墙壁上题下反诗两首。还留下姓名。被通判黄 文炳发现后,告到蔡九知府处。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宋江,宋江装疯未遂,被下到死囚中。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石秀、杨雄、时迁三人投奔梁山途经祝家庄时,把酒店里的一只报晓 公鸡给偷吃了,从而引发了梁山和祝家庄的矛盾。宋江带领林冲、秦明、花荣、李逵等十 多位好汉及六千余小喽罗下山攻打祝家庄。前两次攻打都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攻打时,宋 江得到了吴用等的增援,采纳了吴用的多条计策,安排孙立卧底,才破了祝家庄,杀死祝 家三兄弟,夺得钱粮无数。4、姓名:林冲绰号:豹子头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上一页下一页人物简介:东京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 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中第二员,初充太尉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他的妻 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 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 了陆谦,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

浅谈水浒传的价值取向

浅谈水浒传的价值取向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对后世文学乃至传统伦理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快意恩仇,舍生取义,让人热血沸腾;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淋漓酣畅。情节生动,人物鲜明,历来为人津津乐道。“该出手时就出手”。“兄弟情义,两肋插刀” 是多数人读这本书的价值取向,也是这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水浒传》里,最令人费解的又一直聚讼纷纭的问题是宋江全伙受招安。一般来说,一支起义军接受朝廷招安,总是发生在它的力量不足以动摇朝廷统治而朝廷又很难将它彻底消灭,即双方力量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然而宋江全伙受招安却是发生在起义军力量强大到不仅足以抵抗官军,甚至肯推翻赵宋王朝统治的时候。如果把梁山泊起义队伍看做是一支农民革命军,宋江难免受叛变之责。文化大革命中“评《水浒》,批投降”,撇开其政治原因不谈,其学术观点正是解放以来把《水浒传》当做“农民革命的教科书”的正统观点的合乎逻辑的引申。其实,《水浒传》描写的梁山泊聚义并不仅仅只是农民起义,宋江等人从梁山泊聚义到争取朝廷招安也不存在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的转变,而是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统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斗争。如果从价值取向来研究宋江全伙受招安,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宋江起义的性质,掌握宋江一伙全部行动的内在逻辑,解开受招安的疑团。 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对天盟誓中,宋江一伙吧“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最为共同誓言。嗣后不久的菊花会上,宋江作《满江红》进一步发挥道:“愿樽前常叙弟兄情,如金玉。统才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照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从这里可以看出,宋江等人的奋斗目标是颇为明确的:对内“替天行道”,“风尘障却奸邪目”;对外“顺天护国”,“平虏保民安国”。这是一种政治倾向,一种对封建社会的理想政治秩序的积极追求。这种倾向和追求并不是宋江一人独有的,而是为梁山泊英雄所普遍接受的;也不是英雄们上山以后才产生的,而是上山之前早已萌发于心或见诸行动的。宋江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宋江的一生表现了对理想政治的秩序的积极追求。还在宋江做小吏的时候,他就事亲至孝,为官清廉,乐善好施,济困扶危,获得了“孝义黑三郎”、“山东及时雨”的赞誉。按照传统的思想,只要修身、养家、平天下。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的办法,可以实现王道玉仁政。宋江便实践着这种理想。他用自己切切实实的行动去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表现了一个下层官吏对社会政治的高度责任心。这种责任心正是他一生行为的思想基础。 宋江曾幻想着朝廷能选贤授能,自己“以忠心求进步”,干一番事业。无奈奸臣当道,邪佞专权,贪赃枉法,卖官鬻爵,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私放了智取生辰纲的曹盖等人,他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反贪官污吏的斗争。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生死屈辱的痛苦生活之后,他终于看清了社会的真实面目,断绝了“以忠心求进步”的幻想,找到了“借来山东烟水寒,来买凤城春色”的特殊道路。梁山泊聚义,形式上是与朝廷对立,实际上时“替天行道”,即替封建王朝恢复王道玉仁政。“忠为君王恨贱臣,义连兄弟且藏身”,“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

水浒传人物(一)

水浒传人物(一) 一、宋江 1、私放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身为当地衙门小吏的宋江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但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还是伙同知名捕快朱仝私放了晁盖。 2、三打祝家庄宋江攻打祝家庄,首战失利,乃约李应不助祝家庄。二次进兵,遇扈家庄扈三娘,擒去王英,后林冲擒住三娘,扈庄求和,不助祝庄。宋江筹思破庄之计,适孙立携眷友来投,随计用里应外合,使孙立等假投庄教师栾廷玉,佯称合御梁山;又差石秀出战,故为孙立擒去,使祝庄不疑。乐和于庄内智锄祝小三,结合庄民钟离父子等内应,宋江外攻,大破祝家庄。 3、浔阳楼题反诗宋江被发配江州。一日无事,上浔阳楼喝酒,乘着酒兴题诗。城中有个在闲通判黄文炳,为人阿谀谄佞,平时竭力讨好蔡九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做官。发现宋江反诗,如获至宝,即向知府告发,说诗里“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有反意。宋江就被打入大牢。 4、怒杀阎婆惜晁盖等人抢劫生辰纲官府要抓他们,是宋江报的信并且收受了晁盖的贿赂。阎婆惜是宋江的老婆并且有了外遇喜欢上同为押司的张文远,她发现了宋江和晁盖等人有联系后以告发相威胁,宋江怒下不小心就给杀了。 5、宋公明雪天擒索超吴用识破关胜围魏救赵之计,逐步退兵。花荣、林冲埋伏飞虎峪两边,打退追兵。宋江兵回梁山。张横劫关胜之寨被俘。三阮、张顺救张横,阮小七中伏被俘。呼延灼诈降,关胜不疑,夜晚偷营,关胜被擒。忠义堂上,宋江重待关胜,关胜先欲就死,后为义气所感入伙,成了攻打北京的前部前锋。一交战便打败索超,吴用又故意输于索超一战,使他欢喜入城。吴用雪天掘下陷坑,引超超追来,被伏兵擒拿。 6、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在江州,宋江得到戴宗和李逵的照顾,但因酒醉在浔阳楼墙壁上题了反诗,被江州知府蔡京的儿子蔡九判处死刑。正准备行刑时,梁山泊英雄,在智多星策划下,大闹江州法场,前来劫走了宋江、戴宗。事后,29位英雄在江州白龙庙聚会,浩浩荡荡返回梁山泊,宋江在山寨中坐了第二把交椅。 7、宋公明弃粮擒壮士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吴用教用粮草车子和船只赚张清出城劫粮,张清去抢水中船上粮食时被水军头领擒拿。吴用又使人打进东昌府内。 8、锦毛虎义释宋江宋江夜来清风山,与燕顺、王矮虎、郑天寿相会.王矮虎,劫一妇人到自己房中,宋江问明是花荣同僚刘高的妻子,便跪拜在地,要王英放她回去,并许下日后与王英娶一个妻子的诺言。 9、石将军村店寄书宋江带大队人马前往梁山的时候在一家店里休息,遇到“石将军”石勇说有给他的家书,得知宋太公去世后回家却发现是宋太公不想他落草而发出的假消息。 10、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因为夺马事件,宋江决定向曾头市旧账新帐一起算,再次兵发曾头市。梁山好汉先是用火攻和诱敌追击的计策摧毁了曾头市外围的陷阱,再阵斩曾涂,又设伏大破劫营的

“及时雨”宋江性格分析

长寿中学 高一研究性课题 题目:?及时雨?宋江性格分析 组长: 组员: 班级: 序言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宋江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的。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最经得起琢磨的人物形象,那他的性格又是怎么样的呢?我将以我的管窥之见,努力分析宋江的多面性格。 一、宋江简介 排行:坐第一把交椅 籍贯:郓城 出生地:山东郓城县宋家村 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 星号:天魁星

上山前身份及职业;县押司 梁山职务:总兵都头领 武器:日月星辰旗、混元河双剑 二、宋江的?义? 宋江在做郓城县押司时,为人仗义疏财,好扶危济困,而被称为?及时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解难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这虽然不是对宋江的性格的具体描绘,但却揭示了宋江?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的性格特点,?及时雨?四方称颂,?呼保义?八方扬名。为宋江之后的际遇和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有人认为,宋江这种重义的性格特色,不是宋江单独具备的,在梁山其它英雄上也表现得很突出,柴进就是代表。相比柴进,宋江只是一个押司,出身也只是一个小地主阶级,可以说,他的收入是很少的,家境也不是相当富有。但相比柴进来,他更能想人说想,急人说急,且周详细腻,无微不至。如宋江在柴进庄上与武松相

遇的情景宋江一见到武松后就拉着武松去喝酒,看到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临别时,宋江摆酒送行,并拿出十两银子给武松做盘缠。这场景,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结交李逵的情景,当时李逵一贫如洗,穷困潦倒,他耿直而粗鲁,贪杯而好赌,好打抱不平,惹是生非,宋江与他刚刚相识见面便给他十两银子,这让李逵感到宋江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关键的时刻,宋江施以钱财,解了李逵的燃眉之急,这是李逵非常感激,以至李逵终生相随,失志不移。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营救晁盖是他的性格中?义?的重要表现。身为郓城押司的宋江,缉贼捕盗是他的本分与职责。但是听到晁盖?生辰纲?事发之后,宋江?吃了一惊??心内慌张?,巧言安抚如何观察,独自飞马,急急的?舍着性命?去救晁盖。对朋友的义成了宋江性格的要素,也将其推向了一条全新的生活道路。?怒杀阎婆惜?是宋江性格中?义?的要素发展的关键。晁盖书信是兄弟义气的见证,阎婆惜以此来要胁宋江,使宋江在义与不义间进退失据。?宋江一时怒起,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来,便就残灯烧了。?宋江用自己的行动再一次维护了弟兄间的义。也由此走上了亡命之路。逃亡的路上?义?的要素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横海郡、孔家庄、清风山,宋江结识了一个个新的知音。柴进庄上与武松推心臵腹;孔家庄与孔明、孔亮义同师友,情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本科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论《水浒传》中的忠义观 姓名:乔辉 指导教师:周明鉴 专业:汉语言专业 年级:2007级 类别:高起本 学习中心:太原师范学院 完成时间:2008年10 月20日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摘要]“忠义”思想作为中国儒家道德观念中的重要范畴,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体现在每一个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为君尽忠”包含着一种朴质的爱国思想和民本思想;“为人有义”则表现的的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忠义”思想也就成为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华民族对个体人进行思想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准则。正因为如此,《水浒传》所反映的“忠义”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才会历经百年,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思想历史背景出场设置宋江 一、特殊历史时代背景下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所写故事源于历史真实的宋江起义之事。《宋史》中的《徽宗本纪》、《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曾提及,略谓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兵莫被撄其锋”,后被张叔夜设计招降。北宋末年,当腐败的朝廷无力抵抗外族入侵的时候,各地的“忠义军”风起云涌,朝廷亦不得不颁布了忠义巡社制度。历史上宋江起义的性质,有待于历史学家去慎重讨论,但它作为“街谈巷语”在民间流传,则越来越深地染上了“忠义”的色彩。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就称宋江“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到《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为帅”等三十六人就是“广行忠义,殄不奸邪”的英雄。元代的“水浒戏”,普遍把宋江写得有别于方腊之流:“则俺那梁山泊上宋江,须不比那帮源洞里的方腊”,忠义堂上高搠杏黄旗一面,上写着“替天行道宋公明”,“梁山泊上多忠义”。从中可见《水浒传》故事原型人物宋江所弘扬的就是历来为后人所称道的“忠义”,从而为《水浒传》奠定了思想基础。《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上了绝路。“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 明代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忠良屡遭迫害的黑暗腐朽统治,使得人们期待有一批寄托着自己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的英雄们横空出世,以“忠义”来洗濯这污秽的世界。忠,即是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尽,这也是忠。《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众英雄聚义梁山,“去邪归正”、“替天行道”。这里的“天”到底指的是什么?它只是借用天国的天来指大宋皇帝。所谓“替天行道”就是替大宋皇帝行道。“为主全忠仗义”就是说在受招安前作为山寨之主要依据兄弟们的支持忠心不二地给皇帝服务;“为臣辅国安民”就是说在受招安后作为大宋之臣要辅助皇帝安定黎民,在受招安后破辽系辅国,征方腊是安民。这些尽忠守义英雄人物承载着人民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人们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二、人物的出场设置为全书奠定了忠义的基调 《水浒传》最先登场的亮相的人物不是一百单八将的成员,而是王进。这位王进在许多方面和林冲一致,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也同样受到了高俅的迫害。但也没有落草为寇,既没反也没乱,而是“私走延安府”。为什么要去延安府?小说交待得很清楚:第一、“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第二、“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安身立命”。王进三番五次强调去延安府的理由,就是要镇守边庭,这与后来梁山好汉受招安,破大辽用意完全一致。小说以此作为发端,其用意不外乎要说明“上自乱作”,所谓的“聚众造反”②

水浒传主要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学习

1、宋江: 绰号:及时雨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任人唯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但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将招安视为起义军最完满的归宿,最终落得个毒酒赐死的下场。 主要事迹: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浔阳楼吟反诗,神聚蓼(liǎo)儿洼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私放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了。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还是放走晁盖。 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 怒杀阎婆惜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 2、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他疾恶如仇,又莽撞急躁。他具有最坚决的革命性和最强烈的反抗性,天不怕,地不怕,坚决反对招安。战场上冲锋陷阵,舍生忘死。李逵的性格中渗透着“真”和“直”的天性,但他头脑简单,做事鲁莽,此外还贪吃贪喝,耍泼耍赖,乱砍滥杀,破坏性很强。 主要事迹: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真假李逵李逵回乡探母,路遇一贼剪径。贼人自称是黑旋风李逵,真李逵见其竟敢冒用自己的名号作恶,怒从心上起,一下擒住假李逵,正待行凶,假李逵苦苦求饶,口称家中上有高堂,下有妻儿。李逵念此人虽然作恶,但亦是一孝子,于是放过贼人。其后,李逵路过一山野小店,入内吃饭之时,无意中得知此店乃适才的剪径贼所开。李逵听那贼人与妻子大侃自己骗过李逵,挽回一命之事,不由恶向胆边生,操起两把板斧,将那贼人并其妻子变作斧下亡魂。

《水浒传》之宋江篇

《水浒传》之宋江篇 新版《水浒传》正在热播中,说到里面的英雄人物,都是慷慨激昂,忠义两全。唯有对及时雨宋江就心中愤愤,说不配做山寨之主,心里只想投降招安。到最后众兄弟是伤的伤,出家的出家,死的死,曾经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在。曾经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已成故事。水泊梁上那面替天行道的大旗轰然倒塌,换成了接受招安,封官拿钱。 其实,我们看《水浒传》也知道,梁山上有三个好汉是坚决反对朝廷招安的。其中,豹子头林冲当数第一人,林冲本是一个安分的朝廷官员,怎奈高俅之子看上林家貌美如花的娘子,两次三番乘机调戏。迫于官大一级压死人,林冲七尺男儿也是心中窝火。那帮浪子之徒为了得到林妻,设计陷害他,结果堂堂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一夜之间成了阶下囚,家破妻亡。你说他能不恨那些权贵吗?已成了水火不容,不是他死,便是林亡!还有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也不同意。 宋江为什么不顾众兄弟的强烈反对而一意孤行了?我们细想,也能明白一二。 宋江小时的教育,我们都知道古时封建教育强调君臣,父子关系。从小曾功经史的宋江,在那大染缸里也被熏的死心塌地。如果自己真的落草梁山,那就是叛臣,是逆子,上愧对朝廷俸禄,下不敢面对老宋家的列祖列宗。如此的根深蒂固,及时雨怎能说反就反。 宋江没有看清楚朝廷的本质,对其还心存幻想。认为只要放下刀剑,做个良民,朝廷还会封个一官半职,那也众兄弟也有个安身的地方,也可以忠孝两全。宋江的想法是好的,可在朝廷眼中一日为匪,终身就是匪。放下了武器,也就只能任人宰割。 宋江跟农民起义的悲惨结局一样,不够彻底。 宋江没有“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魄力,唯有在醉酒的时候题上“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几句反诗,以泄心中的郁闷之气。从今天的角度去看,或许他所处的时代本身就有局限性。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在《水浒传》的第十八章回,宋江出场。此时,因白胜好赌,而败露了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在黄泥岗窃取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为岳丈蔡京准备的寿礼十万贯钱财的惊世大案。 济州府的三都缉捕何涛何观察奉命带二十个公人星夜赶往郓城县,要捉拿晁盖等一行七人。到了郓城县,何涛怕走了风声,安顿好随行人员,只带一人在巳时赶到知府,知县时文杉已退早衙,无事回家了。何涛在县衙对面的茶肆中一面吃茶,一面问清知县不在县衙的原由,急忙打听今日当值的押司是谁,方知是宋江宋押司,由此,宋江闪亮登场,好一个宋江…看原著慢慢道来。 一宋江的样貌 书中有诗为证,说宋江的相貌“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宽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这是诗的上半部分。按照书中原文所写,宋江的相貌同中国的官方和民间共同推崇的武圣人关羽在相貌上好有一比,两个人都是丹凤眼(中国古人以丹凤眼为美),耳朵相似,眼晴有神相似,嘴唇相似,有虎狼之形状也相似,不同的是关公红脸,宋江黑脸(外号黑三郎),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脸的颜色都重。关公是五胡柳须,宋江只是上嘴唇有胡须,关公脸长一点,宋江脸饱满一点。借书的原文和原意,回归宋江真实

的音容相貌,由此可以断定,宋江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美男子,同关公一般。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是以忠孝仁义传世,更是神似了,按现代人的说法是价值观相同。有诗的下半部分为证。诗是这样说宋江的“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岳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看来,宋江应该是一个忠孝仁义式的楷模,是个关羽式的人物。如果还要找宋江同关羽有何不同,身高六尺的宋江,按中国古代男人的标准“七尺男儿”来算,矮了,比关羽矮了点,但比武大郎又高了,只能说这身高不够伟岸,美中不足,但不能否定宋江的英武、仁义、忠孝、侠肝义胆及过人的谋略,人们往往冠以宋江婑、黑、丑之名,同原著相去甚远。这同理解有关,同影视等作品再造时没有尊重原著有关。 二宋江的家世 宋江是山东郓城县宋家庄人,排行老三,下有一弟叫铁扇子宋清,母亲早亡,父亲宋太公在堂,全家以务农为生,家有田产,殷实, 但不足以宋江挥霍。 宋江一生的名号很多,主要有江湖名号.,自称和官方头衔。江湖人称孝义黑三郎宋江,及时雨宋江,山东呼保义宋江;自称小吏宋江,官方头衔有,受招安后的第一个头衔是破辽兵马都先锋使,第二个头衔是平南都总管,征讨方腊正先锋,第三个头衔被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宋江的主要事迹

宋江的主要事迹 一、义释晁盖 “生辰纲”事发后,观察何涛得到了消息,前来郓城县找到了宋江与宋江一起抓捕主犯晁盖,宋江假意答应,却偷偷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 二、怒杀阎婆惜 一天·,被宋江救济过的阎婆来报答宋江,并在做媒的王婆撺掇下,把女儿阎婆惜嫁给了宋江作小妾。但宋江并不钟情于阎婆惜,因此阎婆惜与押司张文远渐渐勾搭成奸。 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一条黄金,不料被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要信不回,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 三、四处流亡 宋江杀人后,逃回家隐藏起来,后得好友朱仝私放,于是与弟弟宋清一起到了柴进庄,在这里与武松结为了异姓兄弟,孔家庄上的孔太公十分担心宋江安危,得知宋江在柴家庄后便把宋江接到了孔家庄去,宋江在孔家庄见孔家庄两位少庄主孔明、孔亮喜欢学习棍棒,便留下来指导。 一天孔家庄抓到一个人,却是已经变装为行者的武松,宋江连忙救下,互相讲了近况并澄清了误会后,宋江决定与武松一起离开孔家庄,武松独自去了二龙山。 而宋江决定前往清风寨投靠花荣,并于清风山结识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三位山寨头领,又救了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 四、发配江州 宋江提议弃了清风寨投奔梁山,于路在对影山劝收吕方、郭盛,不期路遇石勇得宋江家书,原来是宋父为了骗宋江回家写书称自己已病逝。[9] 于是宋江独自回家奔丧被擒,发配江州。宋江在发配途中被梁山人马所救,梁山众人让宋江落草,但宋江不愿并以死明志,众人无奈,梁山军师智多星吴用向宋江介绍了在江州的相识神行太保戴宗。宋江离开了梁山后,路过揭阳岭被催命判官李立用蒙汗药迷倒,得混江龙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所救。 五、梁山聚义 宋江上山后,担心父亲与弟弟受牵连,不顾众人反对亲自下山接父弟上山,却被埋伏已久的官军追捕。宋江躲进破庙,见到了九天玄女,得知自己星宿下凡,并从九天玄女手中得到了三卷天书。梦醒后,梁山好汉们及时赶到杀退官军,救走宋江一家。 后在攻打曾头市晁盖被史文恭毒箭射死后,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打退朝廷多次围剿后归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