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摘要】通过分析《会计学原理》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结合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特征,明确了提高其教学质量是提高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整体质量的必要步骤之一。为了更为全面地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应明确课程定位、改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重视教学评价。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课程定位
会计被认为是一切商业、经济活动的语言、准则和根基。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拥有所有课程教学的共性,而且存在一些特性。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特性的准确把握,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关键。《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必然拥有会计学专业教学的特征,对如何根据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特征,有效地实施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引导作用。基于《会计学原理》对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影响,提高其教学质量已成为会计界和教育界热门讨论的话题。为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结合其教学特征从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明确课程定位
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需要特定的思维方式与职业操守,其建立是从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时开始的。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先导课程,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并能够形成对所有会计学专业课程都适用的教学方法。
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思考、应用等习惯,是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时就逐步形成的,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所有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讲授该课程时应该将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课程性质、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课时安排等信息传达给学生,明确课程的定位,提纲挈领。
二、改善教学方法
(一)理清授课顺序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角色,会计学原理的教学顺序至关重要。首先应向学生讲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即定义、职能、对象、要素、方法等,让学生建立起对会计学科体系的一个初步概念;然后讲解簿记原理,让学生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再讲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使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生成机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最后讲解会计工作的组织,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是如何运转与管理的。根据笔者的经验,这样的授课顺序由浅入深,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学习与理解有较大帮助。
(二)分清授课主次
《会计学原理》中有些内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有些内容学生作一般性理解即可。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方面,会计的性质、职能、目标、对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等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但是对于学科分支、基本假设方面的内容就可只作一般性了解。复式记账原理方面,要求对所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整个会计的记账技能,这部分内容在以后会计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不会再次讲述。会计工作组织方面,有关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及人员配置方面的内容可作为一般的了解内容,应重点讲授会计职业、人员素质等内容,让学生对会计职业和要求有充分的认识。会计规范方面,可作一般讲授,但是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需要重点讲授,使得学生在接触会计之初就形成职业道德观念。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
会计学原理主要讲授的就是会计技术与方法,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会计学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的印象。学生很可能认为会计简单重复因而对其失去了学习兴趣,一旦失去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很可能对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
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案例教学可以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授课时,可以将案例先交予学生讨论,然后再总结出解决方案。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可以增强应变的能力,更能够培养对会计的兴趣,并从案例讨论中获得成就感。在运用案例教学时要注意,学生此时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知识,否则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可以适当的考虑加入一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敏感性。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运用实验教学法
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使得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内容及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一些较为基础的操作流程。可以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应用自编教材,使用模拟原始凭证和真实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五)运用上岗教学法
上岗教学不仅包括教师上岗,还包括学生上岗,目的是提高师生的会计职业素质。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安排教师与学生进行上岗的实习。教师应该争取上岗培训机会,校方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会计后续教育的学习,使教师及时了解会计实务发展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对学生而言,真实的企业环境会让他们更加完整的了解会计账务处理流程,更系统地将会计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接触到书本及模拟实验中所看不到的实务,亲身体会理论与实务的差异为其学习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也为其以后的专业实习、就业创业提供很好的借鉴。
三、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改革还没有真正完成,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的今天,考试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师确定教学重点的作用。事实上,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之所以不注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实际操作训练,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考试中这类操作题很少考甚至根本不考,教师忽略对这些教学内容的详细介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日常考核与期末闭卷相结合
大多数开设会计学原理的的院校对其考核的方式是期末闭卷考
试一种,将其调整为日常考核与期末闭卷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日常考核应该将重点放在实务操作的考核上,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同时,日常考核也应该包括考勤、作业、笔记、小测验等多种形式。
(二)期末测验加强综合性、全面性
在题型上应该尽量减少甚至取消名词解释、简答、问答题等死记硬背的题目,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的主观题为主,应该设计出更多体现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题型,也避免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心理。淡化标准答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日常考核采取开放式
在日常考核中,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办法,旨在提高教师对实务教学内容的重视,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务操作能力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力图通过考试的改革,引导学生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在思考中、动手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