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初中地理试卷分类汇编陆地和海洋(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读下列两幅地图,判断关于地球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C. 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
D.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西半球和南半球,南极周围是陆地.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地壳运动活跃期。
2000-2010年间,苏门答腊岛近海共发生8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
表为2000-2010年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的大地震统计,如图示意苏门答腊岛及周边海域。
表2000-2010年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的大地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点是()
A. 地形以高原为主
B. 山脉呈南北向延伸
C.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D.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苏门答腊岛沿海山脉上火山广布,其成因是()
A.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B. 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地壳活跃
C.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
D.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3)推测图示区域内印度洋板块边界的大致延伸方向是()
A. 东北-西南
B. 西北-东南
C. 东西
D. 南北【答案】(1)C
(2)C
(3)B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苏门答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故选C。
(2)苏门答腊岛沿海山脉上火山广布,是因为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故选C。
(3)由图中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呈西北-东南可知,印度洋板块的运动方向是西北-东南,故选B。
【点评】(1)描述地形地势特征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典型用语:以…地形为主;2、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
典型用语:…方向高,…方向低;3、主要地形分布,空间
排列方式;4、海拔状况,(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2)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3.世界上众多高大山脉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山脉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阿尔卑斯山脉
C. 落基山脉
D. 安第斯山脉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时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落基山和安第斯山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根据题意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4.世界大陆可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等六块大陆。
下图是“各大陆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图中序号表示另外四块大陆,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面积最小的澳大利亚大陆
B. ②大陆全部位于温带
C. ③是被称为“高原大陆”的非洲大陆
D. ④大陆全位于北半球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各大陆的平均高度和面积大小,①是面积最小的澳大利亚大陆;②大陆是南美洲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③是北美洲大陆,④大陆是有“高原大陆”称号的非洲大陆,跨了南北半球,故选A。
【点评】大陆是指面积大于格陵兰岛的陆地,与岛屿相对且有别于“洲”。
地球上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大陆;南极大陆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
5.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图中②和③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A. 巴拿马运河
B. 白令海峡
C. 苏伊土运河
D. 乌拉尔山(3)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陆球”
C. 世界海陆均匀分布
D. 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1)A
(2)C
(3)A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②为非洲,③为亚洲,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土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3)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正确;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B错误;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C错误;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运动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1)A;(2)C;(3)A;
【点评】(1)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2)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6.近年来,我国去南极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已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1)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在南极旅游可以看到()
A.
B.
C.
D.
(4)下列在南极地区旅游的行为正确的是()
A.采冰留作纪念
B.制作生物标本
C.爱护极地动物
D.随意丢弃垃圾
【答案】(1)D
(2)B
(3)B
(4)C
【解析】【分析】(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故答案为:D。
(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
读图可知,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乙。
故答案为:B。
(3)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A图所示的是驯鹿,B图所示的是企鹅,C图所示的是北极熊,D图所示的是长颈鹿。
故答案为:B。
(4)在南极地区旅游要爱护极地动物,选项ABD中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南极大陆附近有三大洋,从南极半岛向东(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为南美洲,向东依次为非洲、大洋洲。
(3)南极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4)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上唯一的净土。
7.黑人分布最多的大洲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分析】A大洋洲,B是亚洲,C是非洲,D是南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非洲是分布黑人最多的大洲。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8.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面两题。
(1)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P大洲位于亚洲西北部,该大洲是()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2)根据图示:P大洲位于亚洲的西北部,与亚洲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里海为界,所以P大洲为欧洲。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1)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部和南部是湿润的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和南亚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
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9.在探究海陆变迁的时候,同学们搜集到了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有同学对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进行了归纳,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是( )
A. 集中分布在沿海
B. 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
C. 西北部、西南部和台湾次数较多
D. 分布比较均匀
(2)同学们对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做了如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主要位于板块内部
B. 主要位于板块交界处
C. 全部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 全部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3)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
B. 进行防震演练
C. 设置紧急避难场所
D. 听到地震传言,立即在网上传播
【答案】(1)C
(2)B
(3)D
【解析】【分析】(1)读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图分析可知,2018年中国西北部、西南部和台湾地震次数较多;故选:C。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读图可知,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故选:B。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进行防震演练、设置紧急避难场所等措施能起到防震减灾的作用,切记不能听
到地震传言,立即在网上散布谣言;故选:D。
【点评】(1)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3)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
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 亚洲、北冰洋
B. 大洋洲、北冰洋
C. 亚洲、太平洋
D. 非洲、太平洋
【答案】 C
【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约18000万平方千米,比世界上所有陆地面积还要大。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上共有7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共有4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A. 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玛峰还在不断抬升
B.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D. 在宿迁花鸟市场欣赏热带鱼
【答案】 D
【解析】【分析】花鸟市场的热带鱼并不能反映海陆变迁,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是由于纬度位置决定的。
珠穆朗玛峰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而形成的,不断抬升说明两板块之间不断挤压;地壳运动使台湾与福建省分离;地壳下降,海水侵入形成台湾海峡;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运动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
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2.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 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
B. 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
C. 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D.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2)四地所在的大洲中,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高四周低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大洲的经纬度位置,结合相关地图解答即可。
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得,甲位于亚洲,乙位于非洲,丙位于欧洲,丁位于大洋洲。
故ABC错误,D正确。
(2)本题考查各大洲的地形特征,难度较难。
依据经纬度的范围,可判定图中甲地位于亚洲,乙地位于非洲,丙地位于欧洲,丁地位于大洋洲。
甲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势中部高,四周低,A正确;乙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地,B错误;丙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低,南部和北部高,C错误;丁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地势中部低,东部和西部高,D错误。
故答案为:(1)D;(2)A;
【点评】考查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北半球主要分布有欧洲、亚洲、北美洲,其中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南半球主要是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东半球主要是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主要是美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13.地理课上,同学们讨论海陆变迁的问题,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B. 亚欧大陆北部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
C.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D. 喜马拉雅山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是海洋变成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亚欧大陆北部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不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1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计划2020年完全建成,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下图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左图为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服务范围,右图为2012年北斗二号服务范围,在2020年将建成全球范围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由图可知()
A. 北斗一号系统服务范围为5°N~55°N,70°W~140°W
B. 北斗二号系统服务范围为55°S~55°N,55°E~180°
C. 目前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太平洋和大西洋
D. 目前西半球区域暂时暂时无法接收北斗系统服务
(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网而成,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运行周期约为()
A. 1年
B. 1月
C. 1天
D. 1小时(3)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
①人口普查②应急搜救③土地利用监测④海产品加工⑤汽车定位导航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
③④⑤
【答案】(1)B
(2)C
(3)C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北斗一号系统服务范围为5°N~55°N,70°E~140°E;北斗二号系统服务范围为55°S~55°N,55°E~180°;目前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太平洋和印度洋;目前西半球区域有一部分能接收北斗系统服务,故选B。
(2)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运行周期约为一天24小时,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故选C。
(3)目前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应急搜救、土地利用监测和汽车定位导航,对于人口普查和海产品加工无法运用,故选C。
【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一般是在地轴北端或沿赤道用一个自左向右的箭头表示。
(3)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到2020年,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完成全部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导航定位服务。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地球同步卫星,其运行方向、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相同。
北斗静止轨道卫星()
A. 自东向西绕地球运行
B. 运行一周约为24小时
C. 运行轨道周长不足4万千米
D. 运行轨道的半径为6371千米
(2)图示中,处于卫星探测区域的A地在()
①北半球②南半球③非洲④欧洲⑤太平洋沿岸⑥大西洋沿岸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北斗静止卫星其运行方向、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相同,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运行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运行轨道周长要大大超过4万千米,轨道半径也要大于6371千米,故选B。
(2)由图可知,处于卫星探测区域的A地在
欧洲,是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大西洋的沿岸,不在太平洋沿岸,故选D。
【点评】(1)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2)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地球上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16.读下图“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获取的地球影像”,完成下题。
该影像能表现()
①海洋水体的不连续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
④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获取的地球影像”认识地球的形状,也知道了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7.读下列四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