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的沉思》最后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
本文的文体是什么?
❖游记
一般游记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所见所闻,游览的经过,游览地 的景色。
玉米
本文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悟的?
❖ 感受的丰富性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 充分调动了自己敏锐的感觉,甚至错觉 和幻觉,全方位、多角度地写自己登临 埃菲尔铁塔的所见、所感和所思。
玉米
题目是《埃菲尔铁塔沉思》, 中心词在“沉思”二字上,
玉米
2 写作者自己, 什么是“实”,什么 是“虚”?
玉米
写自己登铁塔是 “实”,情感和心理的 变化是“虚”。
玉米
1 概括本文“写实 藏虚、虚实相生”的 特点。
玉米
本文由登临铁塔“所见”,触发作者的“沉思”,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就全文言,写埃 菲尔铁塔和作者的登铁塔是“实”,写作者感情和 心理的变化是“虚”;就写铁塔而言,写铁塔的特 点是“实”,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的人是“虚”;就写 铁塔的特点而言,写其高大雄奇的外形是“实”, 写其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的内蕴是 “虚”。本文就是这样“写实藏虚,虚实相生”。使铁 塔的形象更丰满,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沛, 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绝妙意境。
惜我没有带望远镜。——反衬铁塔的高。
第11、12、13段: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于是我知
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铁塔超尘的
气质和阔大的胸怀。
玉米
(2)孤独寂寞
第19段: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 它雄奇,却也孤独……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孤独寂寞的表 现。(齐读第19段)
玉米
2 其中最主要的特 点是什么?(讨论)
玉米
2 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讨论) 主要特点(作者着力表现的特点)
是:“孤独寂寞”。 “高大脱尘”是铁塔“孤独寂寞”的
原因;“坚韧宽厚”是铁塔“孤独寂寞” 中显示出的高尚品质。且“高大脱尘” 写在文章前半,“坚韧宽厚”写在文章 后半,而“孤独寂寞”写在全篇。
玉米
本文的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
❖ 欲扬先抑的手法,形象细腻的表现了自 己心理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过程是作 者被铁塔魅力所征服的过程,也是作者 对铁塔重新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 从而含蓄有力得表现了铁塔的独特魅力 和强烈震撼力。
玉米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
张抗抗
湖北潜江实验高中玉米
玉米
玉米
作者简介
❖ 张抗抗,1950年生 于浙江杭州。主要 作品集有《夏》 《张抗抗中篇小说 集》,长篇小说 《隐形伴侣》《赤 彤朱丹》《情爱画 廊》,散文集《橄 榄》等。
玉米
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 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 的权利》而知名,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 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 从此以后,她一直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当 代青年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上。 1986 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 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示了一代知青 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运用细腻的精神 分析手法,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 求。
第15段: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 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第20段:当年曾经被保守的 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据说当年艾菲尔铁塔建造时,莫泊桑、 大仲马等一批作家领着市民签名反对,说这个高高的铁家伙是在 给巴黎毁容。)——孤独寂寞的原因:世人的误解和排斥。
第1段: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 铁架……,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 的冷峻。第15段: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 会晃悠颤栗……第16段: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 之外,高傲无情的。——孤独寂寞的原因:作者的偏见和戒心。
第6、7段: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
深渊坠落……地壳在下陷,在沉没。——巴黎迅疾下沉,反衬铁塔
的高。
第8、9段:它像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
了。……我曾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
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我的上升,衬托铁
塔的高。
第10段:只是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
玉米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是像铁塔一样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 一生留下大量画作的凡•高,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创“日 心说”的哥白尼,丰富发展哥白尼学说的布鲁诺,受到教会的 迫害,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 斯蒂芬逊,遭到人们的嘲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 独醒”的屈原自投汨罗江,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 宗元被贬永州,“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的苏东坡被贬海南——他们都是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坚持变法而遭 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不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 有在哲学,艺术,政治上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无不具有孤独 而忧郁的气质。”他们因其高大超尘而孤独寂寞,也都因此而 受人景仰。所以说:“古来圣贤多寂寞,超尘脱俗留其名。”
玉米
4 写铁塔形象,哪 些是“实”,哪些是 “虚”?
玉米
写铁塔的特点是“实”, 喻生活中的人是“虚”。写 铁塔的特点,其外形(高大) 是“实”,其内蕴(超尘脱俗、 孤独寂寞、坚韧宽厚)是 “虚”。
玉米
(二)探究作者的情感和心理
1 作者写登铁塔,写出了自己情感和心理怎样的变化? (1)登铁塔前,有偏见、戒心。第1段:它只是比一座电视 塔略高些的大铁架……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 ——存有无知的偏见和戒心(第17段)。 (2)在铁塔下,凝视、仰望。第5段:我凝视它,仰望它, 唯独没有膜拜它…… ——开始仰视,但没有膜拜。 (3)登铁塔中,震撼、上升。第6、7段:写错觉——巴黎下 沉,反衬铁塔之高,更是表明自己受到强烈的震撼。第8、9段: (指名读第8段)无意间,我抬头仰视,怦然心跳——我忽然发现 了自己是在上升……透明的铁匣子还在疯狂地往上升,一个劲 地向上升……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 ——空间上升,更是登塔过程中思想的上升。
玉米
为什么说铁塔是孤独的?
❖ 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铁塔孤独而 寂寞的内心世界。这是作者“沉思”的独 特之处和深刻之处。
❖ 从文中可知,一百多年前埃菲尔铁塔“在 一片嘘声里”诞生,它曾被视为“标新立 异的怪物”而受到“强烈的排斥和憎恶”, 今天虽然已经成为巴黎的象征,但依然有 众多的人,如登塔前的作者一样,对它存 有“无知的偏见和戒心”。
玉米
(4)在塔顶上,超越、升华。(默读第15-18段)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 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此时它却纹丝不动(坚韧)。 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 露声色的老父(宽厚)。于是,我认识到,我过去“对它存有那么 无知的偏见和戒心”,感悟到,“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 轻视”。
玉米
❖比喻: 本文所使用的修辞
❖ 如”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 以父亲喻铁塔,既表现了铁塔平易近人的 博大胸襟,也表现了对铁塔的无限赞美和 由衷敬仰之情。
❖ 排比:
❖ 2段”你才是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 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高度是真实 可见的,气势是主体感受事物,骄傲则是 作者的独特体验。
玉米
登塔前后作者对塔的 认识和感受有哪些变 化?
玉米
❖ 感受和思考: ❖ 登塔前:
❖ 作者对铁塔充满了“无知的偏见和戒心”,对 其并没有多少特殊感情和崇敬心理,正如第一 自然段的描写。
❖ 登塔后:
❖ 作者思想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却发现你是 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作者还告诉我们“你 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这是作 者登塔的收获,是铁塔给作者的启示,更是铁 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征服。
——可见作者在登塔中境界发生了超越,精神得到升华。 这与第4段相照应。
(读第4段)第4段:我是要登塔的。上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 它的灵魂。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我是要上去 的,默默企望一次没有国界的超越,一次没有阶梯的升华。
——作者经过沉思,终于寻觅到铁塔坚韧宽厚的眼神,窥 视到铁塔高大而孤独的灵魂。“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 轻视”(第18段),这是铁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征服,给作者的 启示;也是作者登塔的收获,是作者的超越和升华,体现了作 者一种强烈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悟。(齐读第4段)
1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哪些 特点?(用形容词概括你认为最重 要的特点,并引用文中语句说 明。)
玉米
(1)高大 脱尘
第2段: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
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第3段:它从一个平凡的
基点拔地而起……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第4段:它太高
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高大脱尘。(读第2、3段)
玉米
(3)坚韧 宽厚
第15段: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 裂倒塌……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 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坚韧。
第16、17段: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 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铁塔 是仁慈的,温暖的。——宽厚。
第20段:它从没有对人说过,当年曾经被保守 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铁塔,后来为什么竟成了 巴黎城市的一个象征。——宽厚。
“沉思”其实就是感受和思考。 因此,从散文的虚与实来看, 游览的经过、游览地的景色就 是实,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感
受就是虚。
玉米
二、整体认读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分几个部分,各写什么?
玉米
1.登塔前对塔的认识(1-5) 2.登塔过程中的感受(6-9); 3.登上塔后的沉思(10-20)。
玉米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玉言米 ,它确实是孤独的。
3 作者这样写铁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借塔喻人,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高大脱尘
而孤独寂寞”的人。李白诗云:“古来圣贤多寂 寞”。古今中外有许多“圣贤”,卓有建树,但不 为人知,不为人容,因而孤独寂寞。李白还说: “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自嘲,是调侃。我们 改为:“超尘脱俗留其名”。埃菲尔铁塔最终不 是成为“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巴黎城市的一个 象征”吗?那些不为人知、不为人wenku.baidu.com的“圣贤”,最 终不也成为受人景仰的人吗?
本文的文体是什么?
❖游记
一般游记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所见所闻,游览的经过,游览地 的景色。
玉米
本文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悟的?
❖ 感受的丰富性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 充分调动了自己敏锐的感觉,甚至错觉 和幻觉,全方位、多角度地写自己登临 埃菲尔铁塔的所见、所感和所思。
玉米
题目是《埃菲尔铁塔沉思》, 中心词在“沉思”二字上,
玉米
2 写作者自己, 什么是“实”,什么 是“虚”?
玉米
写自己登铁塔是 “实”,情感和心理的 变化是“虚”。
玉米
1 概括本文“写实 藏虚、虚实相生”的 特点。
玉米
本文由登临铁塔“所见”,触发作者的“沉思”,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就全文言,写埃 菲尔铁塔和作者的登铁塔是“实”,写作者感情和 心理的变化是“虚”;就写铁塔而言,写铁塔的特 点是“实”,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的人是“虚”;就写 铁塔的特点而言,写其高大雄奇的外形是“实”, 写其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的内蕴是 “虚”。本文就是这样“写实藏虚,虚实相生”。使铁 塔的形象更丰满,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沛, 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绝妙意境。
惜我没有带望远镜。——反衬铁塔的高。
第11、12、13段: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于是我知
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铁塔超尘的
气质和阔大的胸怀。
玉米
(2)孤独寂寞
第19段: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 它雄奇,却也孤独……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孤独寂寞的表 现。(齐读第19段)
玉米
2 其中最主要的特 点是什么?(讨论)
玉米
2 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讨论) 主要特点(作者着力表现的特点)
是:“孤独寂寞”。 “高大脱尘”是铁塔“孤独寂寞”的
原因;“坚韧宽厚”是铁塔“孤独寂寞” 中显示出的高尚品质。且“高大脱尘” 写在文章前半,“坚韧宽厚”写在文章 后半,而“孤独寂寞”写在全篇。
玉米
本文的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
❖ 欲扬先抑的手法,形象细腻的表现了自 己心理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过程是作 者被铁塔魅力所征服的过程,也是作者 对铁塔重新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 从而含蓄有力得表现了铁塔的独特魅力 和强烈震撼力。
玉米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
张抗抗
湖北潜江实验高中玉米
玉米
玉米
作者简介
❖ 张抗抗,1950年生 于浙江杭州。主要 作品集有《夏》 《张抗抗中篇小说 集》,长篇小说 《隐形伴侣》《赤 彤朱丹》《情爱画 廊》,散文集《橄 榄》等。
玉米
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 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 的权利》而知名,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 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 从此以后,她一直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当 代青年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上。 1986 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 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示了一代知青 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运用细腻的精神 分析手法,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 求。
第15段: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 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第20段:当年曾经被保守的 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据说当年艾菲尔铁塔建造时,莫泊桑、 大仲马等一批作家领着市民签名反对,说这个高高的铁家伙是在 给巴黎毁容。)——孤独寂寞的原因:世人的误解和排斥。
第1段: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 铁架……,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 的冷峻。第15段: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 会晃悠颤栗……第16段: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 之外,高傲无情的。——孤独寂寞的原因:作者的偏见和戒心。
第6、7段: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
深渊坠落……地壳在下陷,在沉没。——巴黎迅疾下沉,反衬铁塔
的高。
第8、9段:它像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
了。……我曾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
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我的上升,衬托铁
塔的高。
第10段:只是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
玉米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是像铁塔一样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 一生留下大量画作的凡•高,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创“日 心说”的哥白尼,丰富发展哥白尼学说的布鲁诺,受到教会的 迫害,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 斯蒂芬逊,遭到人们的嘲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 独醒”的屈原自投汨罗江,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 宗元被贬永州,“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的苏东坡被贬海南——他们都是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坚持变法而遭 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不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 有在哲学,艺术,政治上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无不具有孤独 而忧郁的气质。”他们因其高大超尘而孤独寂寞,也都因此而 受人景仰。所以说:“古来圣贤多寂寞,超尘脱俗留其名。”
玉米
4 写铁塔形象,哪 些是“实”,哪些是 “虚”?
玉米
写铁塔的特点是“实”, 喻生活中的人是“虚”。写 铁塔的特点,其外形(高大) 是“实”,其内蕴(超尘脱俗、 孤独寂寞、坚韧宽厚)是 “虚”。
玉米
(二)探究作者的情感和心理
1 作者写登铁塔,写出了自己情感和心理怎样的变化? (1)登铁塔前,有偏见、戒心。第1段:它只是比一座电视 塔略高些的大铁架……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 ——存有无知的偏见和戒心(第17段)。 (2)在铁塔下,凝视、仰望。第5段:我凝视它,仰望它, 唯独没有膜拜它…… ——开始仰视,但没有膜拜。 (3)登铁塔中,震撼、上升。第6、7段:写错觉——巴黎下 沉,反衬铁塔之高,更是表明自己受到强烈的震撼。第8、9段: (指名读第8段)无意间,我抬头仰视,怦然心跳——我忽然发现 了自己是在上升……透明的铁匣子还在疯狂地往上升,一个劲 地向上升……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 ——空间上升,更是登塔过程中思想的上升。
玉米
为什么说铁塔是孤独的?
❖ 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铁塔孤独而 寂寞的内心世界。这是作者“沉思”的独 特之处和深刻之处。
❖ 从文中可知,一百多年前埃菲尔铁塔“在 一片嘘声里”诞生,它曾被视为“标新立 异的怪物”而受到“强烈的排斥和憎恶”, 今天虽然已经成为巴黎的象征,但依然有 众多的人,如登塔前的作者一样,对它存 有“无知的偏见和戒心”。
玉米
(4)在塔顶上,超越、升华。(默读第15-18段)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 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此时它却纹丝不动(坚韧)。 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 露声色的老父(宽厚)。于是,我认识到,我过去“对它存有那么 无知的偏见和戒心”,感悟到,“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 轻视”。
玉米
❖比喻: 本文所使用的修辞
❖ 如”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 以父亲喻铁塔,既表现了铁塔平易近人的 博大胸襟,也表现了对铁塔的无限赞美和 由衷敬仰之情。
❖ 排比:
❖ 2段”你才是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 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高度是真实 可见的,气势是主体感受事物,骄傲则是 作者的独特体验。
玉米
登塔前后作者对塔的 认识和感受有哪些变 化?
玉米
❖ 感受和思考: ❖ 登塔前:
❖ 作者对铁塔充满了“无知的偏见和戒心”,对 其并没有多少特殊感情和崇敬心理,正如第一 自然段的描写。
❖ 登塔后:
❖ 作者思想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却发现你是 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作者还告诉我们“你 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这是作 者登塔的收获,是铁塔给作者的启示,更是铁 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征服。
——可见作者在登塔中境界发生了超越,精神得到升华。 这与第4段相照应。
(读第4段)第4段:我是要登塔的。上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 它的灵魂。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我是要上去 的,默默企望一次没有国界的超越,一次没有阶梯的升华。
——作者经过沉思,终于寻觅到铁塔坚韧宽厚的眼神,窥 视到铁塔高大而孤独的灵魂。“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 轻视”(第18段),这是铁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征服,给作者的 启示;也是作者登塔的收获,是作者的超越和升华,体现了作 者一种强烈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悟。(齐读第4段)
1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哪些 特点?(用形容词概括你认为最重 要的特点,并引用文中语句说 明。)
玉米
(1)高大 脱尘
第2段: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
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第3段:它从一个平凡的
基点拔地而起……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第4段:它太高
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高大脱尘。(读第2、3段)
玉米
(3)坚韧 宽厚
第15段: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 裂倒塌……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 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坚韧。
第16、17段: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 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铁塔 是仁慈的,温暖的。——宽厚。
第20段:它从没有对人说过,当年曾经被保守 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铁塔,后来为什么竟成了 巴黎城市的一个象征。——宽厚。
“沉思”其实就是感受和思考。 因此,从散文的虚与实来看, 游览的经过、游览地的景色就 是实,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感
受就是虚。
玉米
二、整体认读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分几个部分,各写什么?
玉米
1.登塔前对塔的认识(1-5) 2.登塔过程中的感受(6-9); 3.登上塔后的沉思(10-20)。
玉米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玉言米 ,它确实是孤独的。
3 作者这样写铁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借塔喻人,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高大脱尘
而孤独寂寞”的人。李白诗云:“古来圣贤多寂 寞”。古今中外有许多“圣贤”,卓有建树,但不 为人知,不为人容,因而孤独寂寞。李白还说: “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自嘲,是调侃。我们 改为:“超尘脱俗留其名”。埃菲尔铁塔最终不 是成为“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巴黎城市的一个 象征”吗?那些不为人知、不为人wenku.baidu.com的“圣贤”,最 终不也成为受人景仰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