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弊端及其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弊端及其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08-11-05T13:20:58.79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田永志

[导读] 摘要: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城乡经济联系日益疏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严重影响着城乡协调发展,甚至威胁着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摘要: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城乡经济联系日益疏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严重影响着城乡协调发展,甚至威胁着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本文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由来、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负面影响协调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可比价格计算,自1979年至2002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4%①,2003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GDP增长9.8%,经济总量达到1.4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是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由于城乡分割、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负面影响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和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任何国家发展经济不可逾越的现象,更是当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它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经越来越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城乡隔离,贫富差距拉大

建国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放弃农村,发展城市的指导思想,造成城市和农村日益分化: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善,逐步走向现代化;而农村经济依然没有起色,甚至沿袭传统农业社会的劳作模式。城市和农村的经济联系薄弱,没有形成城市反哺农村,随着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对农村的依赖逐步减少,城乡经济联系日益疏远。

(二)三农问题影响城乡协调发展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减缓的难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三农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城乡的协调发展。

(三)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我国1958年颁布的户籍管理制度严格限制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农村隐性失业严重,经济效率低下。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势必造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四)农村经济落后,国内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中,国内消费需求占总消费的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在世界经济疲软,国际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我国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才能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我国近全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总消费远低于仅占全国人口约30%的城市人口总消费,人均消费水平就更低了。根据边际消费递减的规律,增加农民收入对内需的拉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城市人口收入的增加。目前我国正处入消费产品升级换代的时期,一方面城市对彩电、冰箱等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对彩电、冰箱等缺乏购买能力,造成彩电、冰箱等消费品的假性饱和。农民人均DPI较低,没有稳定的预期收入,而必须面对不可预期的生老病死和子女教育等,又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所以其消费需求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从而使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够,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策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不符,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符,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把城乡统筹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成为发展经济、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

(一)变革不合时宜的户籍管理制度

由1958年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后逐步形成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城乡分割和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根本制度保障。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首先就要变革不合时宜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居民身份制度。国务院2000年颁布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

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扫清了障碍,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为东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有利于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的缩小,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出路。人口的自由流动不仅优化配置了劳动力资源,同时实现了劳动力同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最优配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发展乡镇工业、推进城市化是根本出路

改革开放之前,乡村工业受到严格限制,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宽,乡镇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苏南模式就是乡镇工业成功的典范。中国在特殊的历史阶段采取了以农哺工的政策,但工业成长起来后,没有出现城市反哺农村,在这样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担负起了反哺农村的替代作用。乡镇工业可以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离土不离乡,拓展了增收的渠道,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乡镇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率低下,生态问题突出。因此小城镇的建设和乡村工业化应该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择具有竞争力的城镇进行重点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推行体制改革,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

农村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却很难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我们必须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加快税费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由于我国不但不对农产品进行补贴,而且还是世界上几乎仅有的对农业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