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优势挖掘潜力
加快推进延边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王福生
(二0一0年十月日)
延边地处北半球中温带,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加之山地众多,植被丰茂,形成了延边特殊的冷凉气候特征。
延边森林面积为达322.8万公顷,林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经济植物达146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800多种;有野生动物550多种,境内盛产的人参、鹿茸、貂皮,被誉为“东北三宝”,延边的大米、烟叶、苹果梨、黄牛等也驰名中外。
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为延边发展特色适应农业创造了独特的优势:一是生态优势。
延边的森林覆盖率高,水质、土壤和空气质量良好,为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奠定了可靠的生态基础;二是资源优势。
延边的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人工驯化繁育特色农作物,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三是特殊的气候资源。
延边属特殊冷凉气候区,低温寡照、冬暖夏凉等自然条件,为发展优质人参、食用菌、冷水养殖、畜牧业等产业提供了优良的适应性气候环境。
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延边已经形成了以人参、食用菌、
黄牛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
其中:人参鲜品年产量达到1.2万吨以上,占全省的50%多;黑木耳生产规模达到8亿袋,干品产量达到3.2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居全州农产品之首;延边黄牛存栏量已经达到?万头,黄牛冷配、……等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延黄牛”等品牌已具备了相当的知名度。
同时,延边大米、五味子、烟叶、梅花鹿、蜂业、林蛙等特色产业也初具规模,形成了延边特色农业的中坚,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延边特色农业已经成为延边农业的主体,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有效载体。
但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广阔的林地资源,是发展林下参产业和林地人参的巨大空间,众多的旱甸地和坡耕地适宜西洋参产业发展;丰富的林业废弃物,是发展木腐菌的优质原原料,废弃农作物秸秆循环发展草腐菌用之不竭的资源;广袤的草原和长白山系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及优良的品种优势为发展壮大精品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区位优势和民族特点又为特色农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市场空间。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好发展优势,深度挖掘发展潜力,延边特色现代农业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十二五”延边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构想
经过长期发展,我州特色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空间,为实现特色现代农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树立科
学的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是实现延边特色农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十二五”期间,延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基础设施、龙头企业、专业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挖掘潜力,提升质量,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产业基地和产品品牌,着力构建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长白山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为保障上述发展思路的正确实施,发展延边特色农业应坚持一下基本原则:
——坚持“三化”统筹,注重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战略思想,切实把农业放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
——坚持项目带动,注重农业经济总量的扩张。
突出项目拉动理念,以六大特色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为重点,挖掘各方面潜力,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夯实农业基础,
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经济总量的扩张,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推进结构调整,注重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立足我州特色资源优势,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创新驱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形成农业经济结构新格局。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切实加强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建设。
——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
坚持用“三化”促“三农”的发展方向,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消除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
——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注重与国际经济的融合。
紧紧抓住《长吉图规划纲要》实施的有利机遇,广泛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护和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与改善农民生活同步推进的方针,切实关注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健全社会化
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营造农村和谐、美好生活环境。
二、延边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和目标
根据特色优势和产业基础,“十二五”期间,延边农业在加快高标准农田改造,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保证延边大米等粮食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同时,特色产业的发展重点应是:
(一)努力推动人参产业振兴,加快建设国际化人参产业基地。
依托延边的林地资源,把握和利用好低产林改造等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林下人参,适度发展林地人参,稳妥推进农田参,逐步降低人参产业对林地的依赖程度,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共同发展。
健全人参质量安全体系,实行溯源管理,全面推行测土载参,加快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人参单产,提升人参品质。
充分发挥作为全国人参主产区的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规范和提高加工水平,坚持以发展绿色和有机产业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和政策优势,发挥现有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加快人参产业园建设,促进其产业化、集约化进程。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产品开发,争取率先实现人参的药食同源,扩大应用空间,积极开发以人参为主要原材料的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努力形成系列拳头产品,实现从低端产品向生产
高端产品的转化。
努力培育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加快市场化、品牌化进程,把延边建设成为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人参集基地。
到“十二五”末,全州人参产量保持在1.5万吨左右,种植业产值实现10亿元,人参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
(二)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带建设,加快实现食用菌产业的产业化进程。
食用菌被称为人类第三代食品,是现代健康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边食用菌产业已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汪清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县”和“全国黑木耳主产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延边食用菌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林产品加工业的废弃木屑、枝丫材和秸秆等农业剩余物,分别为木腐菌和草腐菌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十二五”期间,延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点应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在全面推行无根单片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大棚托袋栽培模式,以提高黑木耳市场竞争力,节约用地成本;依托长白山野生种质资源,研发和推广新品种,规范菌种市场和菌种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加快标准化基地和标准化园区建设,努力提高敦化、汪清等主产区的标准化水平;加快推动安图、和龙、珲春等林业大县(市)木腐菌生产和龙井、延吉等县(市)草腐菌生产;积极推行“公司、专业农场、专业合作社带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大力扶持和发
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提高加工能力、产品档次等方面挖掘潜力,推动食用菌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依托敦化、汪清等县市的产业基础和国家食用菌延吉综合试验站的技术力量,沿302国道建设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积极争取在延边建立国家级食用菌检测中心,推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食用菌市场建设,采取多元化投资、公司化运营的方式,依托延吉公路、铁路、航空通道和珲春国际通道方便快捷的优势,力争把我州建设成为辐射东北亚地区的食用菌集散中心。
到2015年,全州食用菌规模达到15亿袋,种植业产值达到30亿元,食用菌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加快发展延边黄牛产业。
发挥和挖掘延边的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投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克服气候障碍,保障黄牛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升级和投资新建等有效途径,积极推进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
加快延边黄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完善选育扩繁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开展技术改良,提高肉牛品质,打造延边黄牛品牌优势。
加大对延边畜牧开发总公司、吉兴牧业等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设备改造与牧业园区建设,构建畜产品养殖生产、精深加工、梯次增值的产业格局,做到出精品、创名牌,努力抢占高端市场,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和占有率。
依托企业带动农户,扩大规模,加快黄牛产
业发展步伐。
到2015年,全州黄牛发展到130万头,标准化牧业小区达到?个,黄牛养殖业产值达到20亿元。
(四)实施“林地掘金工程”,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延边有300多万公顷的林地面积,森林资源可为丰富。
但生态发展的需要,林业的采伐指标越来越少,林业的发展需要寻求新的思路,十万林业职工需要新的就业渠道。
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和沟系资源发展林地经济,是保障良好发展生态,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我们要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加快以红松果林为主的经济林培育,实现由采伐、加工向果业种植、加工转变;要有效利用林下特殊生态环境和特殊资源,采取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以人参、五味子、红景天、刺五加、食药菌等产业,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强林产业发展后劲;充分利用沟系和水系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以延边黄牛、森林猪、森林鸡为主的畜牧业,以林蛙、梅花鹿为主的经济动物和以冷水鱼类资源为主的水产养殖业。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生态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休闲旅游产业。
依托城市资源和旅游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是拓宽农业发展途径,增强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
延边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民俗、特色产业资源等优势,同时又具有长白山、防川等著名的旅游资源优势,利用优势打造旅游休闲农业基地,加快基地的交通、
娱乐、生活、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是延边特色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重要渠道。
将延边苹果梨、人参、五味子、梅花鹿、熊、棚膜经济园、森林氧吧、水库河流等资源,与边境、长白山、防川、民俗等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农业休闲旅游精品,实现休闲、生态、健康、体验、采摘、观光购物相结合,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统筹特色农业科学发展。
各县市要立足优势,加强对特色农业的科学规划,利用规划引导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统筹资源配置,强化政策引导,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合理布局种植、加工等环节,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要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措施和责任,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议程,促进延边特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龙头带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立足我州资源和产业优势,利用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系列政策,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加招商引资、税收、土地、信贷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向种植基地聚集,向专业加工园区聚集,在全州形成中药材、食用菌、经济动物、绿色米业、山珍食品等龙头企业群。
(三)培育支柱产业,提高优质特色农业的规模效应。
按照各主导产业的区域布局和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制定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各种扶持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形成有市场、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群,促进优势产业逐步集聚。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要全力打造具有延边特色的知名农产品品牌,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向要效益。
政府应对获得国家专利、国家级及省级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和企业家给予必要的奖励。
要不断加大农产品推介宣传力度,并着眼于国际标准,依靠高质量、高信誉,不断提高延边农产品知名度。
要加快发展各类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业,吸引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进市交易,扩大辐射范围,使延边成为长白山特色农产品集散地。
四是加快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和开边通海进程,保障鲜活农产品及时进入国内外市场。
(五)强化组织创新,不断提高农民和行业的组织化程度。
针对我州实际,应规范和完善现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专业农场建设,引导其由单向服务向综合配套服务发展,由松散向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转变,重点推广股份制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和专业农场,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
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和农产品出口基地,扶持一批诸如农产品营销、储藏加工、农业科技、劳动力转移、农
业生产资料、农业信息等方面的经纪人,不断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