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5月《现代园艺》放在“生态环境”专栏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闵永萍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云南昆明650200
摘要: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大约占全省岩溶面积的28%左右,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8%左右,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本文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对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土地石漠化的现状作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土地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并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机理及现状,提出了一些防治土地石漠化的防范对策。将生态建设和开发相互结合,实施能源建设、植被恢复、生态移民等多种方式,分不同区域进行土地石漠化综合防治。
关键词: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成因机理;防治对策;现状成因
石漠化主要是指岩溶 (又称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及过程,是目前云南省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因素下,由于岩溶作用以及人类一些陡坡垦荒等破坏活动,间接导致某些岩溶地段的地表基岩裸露、土层严重流失,地表缺土缺水少林草,以及土地出现类似荒漠化的现象,生产力严重下降。它是一个具有能量、特殊物质、结构及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环境容量低、生态敏感度高、稳定性差及抗干扰能力差,一旦森林植被受到破坏,极易造成基岩裸露、水土流失、频繁旱涝灾害等。
一、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成因
(一)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
近几年以来,云南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呈现持续扩张的趋势,并从非石漠化逐渐向石漠化,从轻度石漠化逐渐向中度甚至重度石漠化的方向转变,石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整个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云南省存在岩溶土地的地区共有115个县(市、区),近二十几年来,云南省岩溶
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增加了3798.3km2,石漠化面积发展速度很快,其中,石漠化土地约占全省岩溶面积的28%左右。云南是我国岩溶分布区域最为广泛以及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由于石漠化地区表土薄,土壤流失很严重,甚至有些地方已出现全部裸露的现象,生态环境相当脆弱;从而造成云南省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低下,并严重威胁到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生态平衡。
(二)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形成的原因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有两方面,分别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四点:①云南岩溶地区的碳酸盐岩地层非常坚硬,孔隙度小、持水性较低;②岩溶地区的地形地貌多样复杂,有高原地带,还有向平原过渡的高原斜坡地带、峡谷等,间接导致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及水土资源流失比较严重;③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岩溶区水热资源分配不均温差变化较大;
④岩溶区植被具石生性、旱生、喜钙、绝对生长量低、生长缓慢,以及群落结构简单、适生树种少、自我调控能力差的特点。而人类活动因素有两点:①土地开垦过度利用,林地和坡地耕地化,且耕地数量不断加大;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缺土缺水少林草,最终导致岩溶区基岩裸露,形成土地石漠化。②森林乱砍乱伐,造成植被破坏。云南属煤炭资源分布相对丰富的地区,,由于受交通条件和经济贫困限制,广大岩溶区的农村燃料主要是林木,因此,造成适于生长缓慢的薪炭林灌丛植被被砍伐严重而急剧减少,使森林覆盖率超低而出现荒山秃岭等现象,并逐渐形成土地石漠化。
二、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对策
(一)岩溶地区的树种选择原则
依据云南岩溶区土地石漠化类型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树种。以选择抗逆性强、速生、生长稳定、防护性能好的本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一些生态的经济效益好的树种。对于云南石漠化地区比较适宜种植的树种有香椿、滇楸、金银花、光皮桦、南酸枣等,依据不同地带的石漠化类型特点和石漠化程度,进行分类治
理。所选树种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①旱生性:由于石漠化地区属于干旱环境,适应干旱环境的只能是耐旱植物;②喜钙性:因石漠化地区的土壤特征是偏碱性和富钙,比较适宜喜钙植物生长;③岩生性:石漠化地区的岩生性植物根系发达,能够深深扎进岩石,并从岩石缝隙汲取营养和水分,适宜在岩石上生长,因此,岩生性植物比较适应那种环境。
(二)严格依法行政,保护森林资源
在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规划之中纳入石漠化防治,同时,其也是政府的主要政务内容。强化法制建设,增加执法的力度,做到一手抓保护,一手抓治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①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严格监管抓好保护工作,既要依法保护已有林草植被,又要扩大林草植被,防止出现新的石漠化现象;②针对毁林开垦、滥收滥购、滥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现象十分猖獗,势必加剧土地石漠化,必须定期进行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打击各种危害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③提高防治石漠化的科技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视综合治理,谨遵“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原则,对超量超标排放污水的企业单位需要统一整顿治理,防治岩溶地区石漠化想象进一步扩大,防范于未然;④加大生活用水的管理力度,建立大坝,以补给缺水区域,让枯水期河道的水量尽可能充足,同时,也增加了自身净化污水的能力,很好的防治石漠化现象。
(三)实施退耕还林,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在石漠化地区实施退耕林地,主要以生态林建设为主,在条件较理想的地段可以建成经济林或者生态经济林。具体如下:①可采用提高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的相关技术,也可重点采用复合经营和块状混交技术。营建经济林的模式采用乔灌一草一生物篱防护技术,对岩石坡面可应用以藤本植物为主的岩面植被覆盖技术;②基岩裸露70%以上的地段,积极采用少量人工促进技术结合封育,利用草本、藤木、灌木等进行一定范围覆盖,而局部主要以微地形补栽快速生长、萌生力较强的树种;同时,基岩裸露70%以下的宜林荒地荒山,以建生态林为主,经济与生态兼用林为辅,充分利用已有的植被进行恢复,局部造林与封育相结合。选用适应石山且生长快的经济型生态树种,采取人工种植方式,应用提高保存率
和成活率的造林技术以及生长快速的营林技术,主要以片林作为主要的方式,局部使用复合型模式进行构建;③确定科学、合理的林草种植结构以及植被恢复方式,注意在降水量较多且利于森林植被生长前提下,实施以林为主,草本植物为辅或者林下种草的相关植被恢复方式;同时,注意降水量较少干旱的石山地带积极采用以草本植物作为主要的植被恢复方式,进行修复。
结束语
云南岩溶区的土地石漠化治理模式,如草地畜牧业、封山育林、生态移民模式和生态农业等,在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植被恢复以及石漠化防治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和经验,充分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但这些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适用范围和地区还不够明确,各种模式所需的配套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对不同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不能采用单一措施,要针对不同石漠化地区的特点来采用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罗文生,宋维峰,尹义发等.云南石漠化防治现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22(1):27-30.
[2]贾佰霖.石漠化治理初探[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0(12):269-269.
[3]李海燕,罗云丽.浅析云南省岩溶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模式[J].低碳世界,2014,09(9):96-97.
[4]尹芳,李美华,陈蛟等.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芷村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初步设计[J].北京农业,2014,04(3):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