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T型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动脉压迫学说
1.
2. 3. 4.
骨赘累及横突孔及周围呈骨性狭窄,直接压迫椎动脉。C5横突孔 距钩椎关节及关节突较近,颈部转动时牵拉椎动脉,并易受钩椎 关节骨赘的挤压致椎动脉受压、偏斜、扭曲,使管腔狭小或闭塞, 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不稳,椎间孔变小使椎动脉更显细 长,颈部活动时易受压迫。 颈椎骨赘刺激椎动脉壁,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沉积,引起管 腔狭窄或扭曲,动脉壁弹性减弱,致局部血流减少,血压下降。 寰枕关节病变,使寰椎关节固定,转动颈部时,需头颈同时旋转, 压迫同侧椎动脉致供血不足。
四、针刀“T”型术式的定点定位
1、T型术式的“−”定 点定位:
①第1支针刀在枕外隆凸定 点,以松解斜方肌起点和 头半棘肌止点。 ②第2、3支针刀在上项线 上枕外隆凸左右各2.5cm处 定点。
③第4、5支针刀在上项线 上枕外隆凸左右各5cm处定 点。
2、T型术式 的“Ι”定点 定位:
“T”字形竖线即 C2~C7棘突顶点。
五、T型术式的解剖学基础
后浅层观
胸锁乳突肌
头半棘肌 头夹肌
斜方肌 第七颈椎棘突
肩胛提肌 颈夹肌
后中层观
头后小直肌
寰椎后结节 头半棘肌 头夹肌 头最长肌 颈最长肌 颈髂肋肌 寰椎横突 头下斜肌 头上斜肌 头后大直肌
枢椎棘突
后深层观
头后小直肌
寰椎后结节 枢椎棘突 头上斜肌 头后大直肌 寰椎横突 头下斜肌
谁让交感神经受刺激??
2、椎动脉压迫学说
颈段:起源于锁骨下A从
C6横突上升
椎管段:两侧椎动脉呈直
线向上行走
枕段:绕枢、寰椎呈现多
个弯曲进入枕骨大孔
颅内段:两侧椎动脉汇合
成为椎-基底动脉
椎动脉解剖特点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主要供应脑干、小 脑、颞叶下面和枕 叶内侧面皮质的血 液。而位于脑干的 前庭系统对缺血非 常敏感。
针刀“T”型术式是十二五规范教材及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委会
行业规范要求的治疗颈椎病的基础术式
针刀“T”型术式是以疾病的病理构架为基础所设计的。针对动态平
衡失调的软组织,整体松解病变关键点,从而破坏原有的病理架构, 使机体重建新的生物力学平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针刀“T”型术式改变了以痛为腧的局部治疗模式,能解决疑难问题!
颈棘间肌
长肌
短肌
颈回 旋肌
肋提肌
颈筋膜
四、“T”型术式为什么能治疗颈性眩晕
无论是交感神经还是椎动脉本身抑或
是本体感受器影响,究竟是谁影响了 它们呢??
力学动态平衡失调
1、对交感
神经的影 响
2、对椎
动脉的影 响
3、对本体感受器的影响
五、软组织为什么会动态失衡?
主动肌、协同
失衡
颈性眩晕
1984年5月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椎动脉型
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都可出现颈源性眩晕 。
椎A+交感N
1、交感神经刺激学说
椎动脉交感神经丛、交感神经干、及灰交通支受刺激引 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血管痉挛、血流减少而诱发眩晕。 沿椎-基底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在颅内经内耳动脉可达到 耳的前庭部,支配血管运动和血流量。
Janet L.(珍妮)研究
发现振动引起的颈部 本体感觉输入的改变 引起头部位置的知觉 变化和视觉目标移位 的幻觉。
Karlberg M(卡尔伯
格)发现正常人颈部 本体感受器和视觉、 前庭影响大脑皮质下 眼震电图。颈部功能 紊乱时,眼震电图被 诱发。
三、何为针刀“T”型松解术式
针刀“T”型术式是针刀整体松解术中的一个重要术式
肌的向心收缩 拮抗肌的离心 收缩
姿势不良
颈后肌群 离心收缩
慢性损伤
平衡失调
针刀T型术式治疗是对因治疗,
某种意义上讲是根本性治疗。 针刀整体松解能更好启动人体的 自我修复,重新恢复平衡。
六、如何控制风险
1、定好位置
2、掌握角度 3、控制深度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 谢 大 家
颈性眩晕
1926年Barre(巴雷)首先报道颈椎关节刺激椎
动脉交感神经丛可诱发眩晕、头痛、颈痛等症 状。(Barre-Lieou syndrome) 1949年Bartschi Rocharx(巴奇 理查森)根据眩 晕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提出“颈性眩晕”。 1957年Denny Brown(丹尼 布朗)首先提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VBI)
3、颈部运动感受器
寰枕关节及C1~3关节囊、项部肌肉的颈椎附着处存在本体感受器
和伤害感受器,颈部的本体感觉信息对眼睛运动及躯体姿势的控制 有重要作用。颈部病变时,颈部本体感觉传入紊乱,伤害感受器传 入异常信息,中枢神经对前庭和视觉信号的分析产生错误,空间定 位受影响,从而产生头晕或失稳的感觉 。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针刀“T”型松解 术治疗颈性眩晕
一、颈性眩晕的症状群
1、眩晕(位置性眩晕) 2、头昏 3、头痛
缺血
4、眼部症状
5、耳部症状 6、睡眠异常(记忆力减退) 其它神经症状、血管症状
二、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1. 2. 3.
交感神经刺激学说(Barre巴雷,1926) 椎动脉压迫学说(Sheehan希恩, 1960) 颈部运动感受器的本体感觉传入错乱(Wyke 威克,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