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七、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辅助材料
碳水化合物是食品工业中糖果、糕点的重要原辅材料, 同时也是其他多种食品的辅助材料。例如,在食品加工时 要控制一定的糖酸比;焙烤食品主要由富含碳水化合物的 谷类原料制成;而硬糖则几乎全是由蔗糖制成的。此外, 碳水化合物一般有甜味,不仅是食物,而且可以做佐料, 调节食物风味,增加食欲。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物,人体总能量的 60%~70%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它在人体内消化后,主 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利用。中国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 主要有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等谷物以及豆类、根茎类富 含淀粉的食品。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一、按照分子结构和性质分类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三、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解毒
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组织主要靠葡萄糖氧化供给能量, 若血中葡萄糖水平下降(低血糖),神经组织供能不足, 易出现昏迷、四肢麻木、烦躁易怒等症状。
机体里肝糖元对某些细菌毒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充足 的肝糖元能加强肝脏功能。如果体内肝糖元不足时,对四 氯化碳、酒精、砷等有害物质的解毒作用明显下降。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四、抗生酮作用
脂肪在体内被彻底分解,需要葡萄糖的协同作用。当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脂肪动员加速,肝脏中酮 体生成量增加,再加上糖代谢减少,丙酮酸缺乏,可与乙 酰辅酶A缩合成柠檬酸的草酰乙酸减少,更减少了酮体的去 路使酮体聚集于血液成为酮血症。血中酮体过多,由尿排 出,又形成酮尿。酮体为酸性物质,若超过血液的缓冲能 力时,引起酸中毒。
糖醇是糖的衍生物,由单糖或多糖加氢而成,也有天 然存在的。在食品工业中常用其代替蔗糖作为甜味剂使用。
(1)山梨糖醇 葡萄糖氢化,使其醛基转化为醇基, 代谢时可转化为果糖,不受胰岛素的控制,食后不影响血 糖。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2)木糖醇 存在于多种水果、蔬菜中,其甜度及氧 化功能与蔗糖相似,但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可被糖尿病 患者食用。此外,木糖醇不能被口腔细菌发酵,因对牙齿 无伤害,可用作无糖糖果中防止龋齿的甜味剂。
• 1.单糖 单糖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3~6个碳原子的糖,如三碳
糖的甘油醛;四碳糖的赤藓糖;五碳糖的阿拉伯糖、核糖、 木糖、来苏糖;六碳糖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食品 中常见的单糖以六碳糖为主,主要有如下几种。
(1)葡萄糖 植物性食品中含量最丰富,有的高达20%。 在动物的血液、肝脏、肌肉中也含有少量的葡萄糖,而且 是人体血液中不可缺少的糖类,有些器官甚至完全依靠葡 萄糖提供能量,例如大脑每天约需100~120g葡萄糖。葡萄 糖也是双糖、多糖的组成成分。
淀粉在使用α-淀粉水解酶和葡萄糖淀粉酶进行水解时, 可得到近乎完全的葡萄糖。此后再用葡萄糖异构酶使其异构 成果糖,最后可得到58%的葡萄糖和42%的果糖组成的玉米糖 浆。由其进一步制成果糖含量55%的高果糖(玉米)糖浆是食 品工业中重要的甜味物质。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二、淀粉的糊化与老化
通常,将淀粉加水、加热,使之产生半透明、胶状物 质的作用称为糊化作用。糊化淀粉即α-淀粉,未糊化的淀 粉称为β-淀粉。淀粉糊化后可使其消化性增加。这是因为 多糖分子吸水膨胀和氢键断裂,从而使淀粉酶能更好地对 淀粉发挥酶促消化作用的结果。未糊化的淀粉则较难消化。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2)麦芽糖 主要来自淀粉水解,由二分子葡萄糖构 成,具有还原性,为针状晶体,易溶于水。食品工业中所 用的麦芽糖主要由淀粉经酶的作用分解生成。用大麦芽作 为酶的来源,作用于淀粉得到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物,即 饴糖。
(3)乳糖 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由一分子葡萄 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白色结晶体,能溶于水。人乳中 含乳糖5%~8%,牛乳中含4%~5%,羊乳中含4.5%~5%。乳 糖是婴儿主要食用的糖类物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中 的乳糖酶活性下降,因而很多成年人食用大量的乳糖后, 不易消化,即乳糖不耐症。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是由碳、氢、氧组成的一类多 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是生物界三大基础物质之一, 其基本结构式为Cm(H2O)n。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界, 多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产生。碳水化合物占植物干 重的50%~80%,占动物体干重的2%左右。在植物组织中碳水 化合物主要以能源物质(如淀粉)和支持结构(如纤维素和 果胶等)的形式存在,在动物组织中,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肝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二、构成机体组织
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 多生命活动。所有神经组织和细胞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如 糖蛋白构成人和动物体中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黏膜组织 的黏蛋白、血浆中的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糖脂是细 胞膜与神经组织的组成部分;另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构 成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糊化淀粉(α-淀粉)缓慢冷却后可生成难以消化的β淀粉,即淀粉的老化或反生。这在以淀粉凝胶为基质的食 品中有可能由凝胶析出液体,称为食品的脱水收缩。此外, 当α-淀粉在高温、快速干燥,并使其水分低于10%时,可 使α-淀粉长期保存,成为方便食品或即食食品。此时,若 将其加水,无需再加热即可得到完全糊化的淀粉。
• 一、供能和节约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对机体最重要的作用是供能,是供能营养 素中最经济的一种。其中葡萄糖可很快被代谢,1g葡萄糖 彻底氧化可供能17kJ(4kcal)。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供 给量充足时,机体首先利用它提供能量,从而减少蛋白质 作为能量的消耗。相反,体内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时,机 体为了满足对能量的需要,要动用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提 供能量。因此,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有保护作用, 也就是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1)淀粉 普通淀粉由25%的直链淀粉和75%的支链淀粉 构成,前者遇碘出现蓝色反应,后者单独存在时遇碘发生棕 色反应。直链淀粉溶于热水,支链淀粉则不能。淀粉不溶于 冷水,与水共煮时会形成浆糊状,这叫淀粉的糊化。淀粉经 酸或酶适当处理后,其物理性质发生改变,这种淀粉叫变性 淀粉。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六、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
许多多糖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功能,如细菌的荚膜多 糖有抗原性,分布在肝脏、肠黏膜等组织中的肝素,对血 液有抗凝作用,真菌多糖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多 糖特殊的生物活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有口服液、 发酵液、精粉等。
多糖在食品中的功能主要是能够增稠和形成凝胶,其 次是能控制或改变饮料和流体食品的质构和流动性质。很 多工业食品中都含有多糖,它对食品的感官性状具有很重 要的作用。
(3)麦芽糖醇 由麦芽糖氢化而来的,在工业上是由 淀粉酶解制得多组分“葡萄糖浆”后氢化制成。麦芽糖醇 被人体摄入后在小肠内的分解量是同量麦芽糖得1/40,是 非能源物质,不升高血糖,也不增加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 含量,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也不能被微 生物利用,故也能防止龋齿。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2)果糖 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为白色晶体。是糖类 中最甜的一种,食品中的果糖在人体内转变为肝糖,然后再 分解为葡萄糖,所以在整个血液循环中果糖含量很低。果糖 代谢不受胰岛素制约,故糖尿病人可食用果糖。但大量摄入 果糖,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以及不同血管区的 血管扩张现象。
(4)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详 细性状见本章第五节膳食纤维部分。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5)果胶 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存在于相邻细 胞壁的中胶层。按果蔬成熟度不同,果胶分为原果胶、果 胶和果胶酸三种。果胶是亲水性胶体物质,其水溶液在适 当条件下形成凝胶,利用果胶这一特性,可将水果生产果 酱、果冻、果糕等制品。 • 4.糖的衍生物
(3)半乳糖 由乳糖分解而来,是白色结晶,具有甜味, 在人体内转变成肝糖后被利用。
(4)其他单糖 除了上述三种重要的已糖外,食物中还 有少量的戊糖,如核糖、脱氧核糖、阿拉伯糖和木糖。前两 种糖动物体内可以合成,后几种糖主要存在于水果和根、茎 类蔬菜之中。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2.双糖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缩合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化合物,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三、沥滤损失
食品加工期间经沸水烫漂后的沥滤操作,可使果蔬装 罐时的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甚至膳食纤维受到一定损失。 例如,在烫漂胡萝卜和芜菁甘蓝时,其低分子碳水化合物 如单糖和双糖的损失分别25%和30%。青豌豆的损失较少, 约为12%,它们主要进入加工用水而流失。此外,胡萝卜中 低分子质量碳水化合物的损失,可依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 且在收获与贮藏时也不相同。贮存后期胡萝卜的损失增加。 这可能是因其具有更高的水分含量而易于扩散的结果。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五、有益肠道功能
摄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吸收缓慢和不易 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易产生饱腹感。乳糖可促进肠道中 有益菌的生长,也可加强钙的吸收。非淀粉多糖如纤维素、 半纤维素、果胶、树胶,以及功能性低聚糖等虽不能被消 化吸收,但可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排便。与此同时,它 们还可促进结肠菌群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使肠道有益 菌增殖。
膳食纤维在烫漂时的损失依不同情况而异。胡萝卜、 青豌豆、菜豆和孢子甘蓝没有膳食纤维进入加工用水,但 芜菁甘蓝则可有大量膳食纤维(主要是不溶的膳食纤维) 因煮沸和装罐时进入加工用水而流失。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3.多糖 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残基构成的大分子物质,一般不溶
于水,无甜味,无还原性,不形成结晶,在酸或酶的作用下, 依水解程度不等而生成糊精,完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单糖。 多糖中一部分可被人体消化吸收,如淀粉、糊精、糖原等; 而另一部分则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 质素、果胶等。
• 二、按照聚合度不同分类
FAO/WHO专家组将糖类按照其聚合度分为三类,见表 3-1。
表3-1 主要的膳食糖类
分类 糖(1~2)
寡 糖(3~9) 多 糖(≥10)
亚组 单糖 双糖 糖醇 麦芽低聚寡糖 其他杂寡糖 淀粉 非淀粉多糖
组成 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蔗糖,乳糖,麦芽糖 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
麦芽糊精 面子糖,木苏糖,低聚果糖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 纤维素,半纤维素,国胶,亲水胶质物
(2)糊精 糊精是淀粉的水解产物,通常糊精的分子 大小是淀粉的1/5。糊精具有易溶于水,强烈保水及易于消 化等特点,食品工业中常被用来增稠、稳定或保水。
(3)糖原 糖原也称动物淀粉,在肝脏和肌肉合成并 贮存,是一种含有许多葡萄糖分子和支链的动物多糖。肝 脏中贮存的糖原可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肌肉中的糖原 可提供机体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其较多的分支可提供较多 的酶的作用位点,能快速分解和提供较多的葡萄糖。食物 中糖原含量很少。
双糖为结晶体,溶于水,但不能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必须经 过酸或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单糖后方能被人体所吸收。
(1)蔗糖 蔗糖不具有还原性,由一,为白色结晶体,易溶于水, 加热到200℃变成黑色焦糖。甘蔗、甜菜中含量最多,果实 中也有,作为食品原料的白砂糖、红糖就是蔗糖。蔗糖摄入 过高,容易引发糖尿病、龋齿、甚至动脉硬化等疾病。
糖原、肌糖原、核糖、乳糖的形式存在。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的质量评价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注:1. 括号内的数字为单糖分子数; 2. 引自FAO/WHO.1998. Expert consultation carbohydrates in human nutrition。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第三节 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一、淀粉水解
淀粉经酸水解或酶水解可生成糊精。当以糖化型淀粉酶 水解支链淀粉至分支点时所生成的糊精称为极限糊精。食品 工业中常用大麦芽为酶源水解淀粉,得到糊精和麦芽糖的混 合物,称为饴糖。饴糖在体内水解为葡萄糖后被吸收、利用。 在制作羊羹时添加少许糊精可防止结晶析出,避免外观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