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和骨质疏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期(总第134期)2019年3月
No.1
Mar.,2019
贵州体育科技
Guizhou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骨密度和骨质疏松
刘海峰,张国梁
(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方法对人体骨密度的概念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阐述,通过骨密度的测量来判断骨质疏松的状况,通过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来治疗骨质疏松。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人体骨质疏松状况。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运动疗法
1骨密度和骨质疏松
人体骨骼是一种代谢很活跃的组织,骨代谢状况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变化特征,骨代谢的变化会导致骨矿含量(骨量)的改变。骨密度指骨单位面积所含的骨矿物量,它是反映人体骨骼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骨密度的髙低取决于骨代谢状况,体育运动对骨密度具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运动可以显著提高骨密度。因此,骨密度测量结果可以用于分析人体骨量变化情况,评价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效果,指导体育运动实践⑴。
骨密度测量最主要的临床应用是诊断骨质疏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系统疾病,骨量减少和骨的微结构破坏,使骨的脆性增加,最后使骨折危险性增加。同其他疾病的诊断一样,骨质疏松的诊断也包括临床表现,体检,骨密度测量,影像检查,化验检查和鉴别诊断。但骨密度测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骨密度结果,参照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做出的⑵。
2骨密度检查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测量的诊断标准即:骨密度在青年成人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者为正常;若在平均值的-1SD和-2.5SD之间者为骨量减少;若低于-2.5SD者为骨质疏松;若低于-2.5SD、且伴有1个部位以上的骨折者为严重骨质疏松。现在也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即t值>-1.0为正常,-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W-2.5为骨质疏松。
虽然WHO已制定了上述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国内、外均有报道依据上述标准判断时,骨质疏松组和正常组仍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这也说明上述标准仍有待于完善。在诊断中,不能将骨密度测量绝对化,目前任何骨矿测量方法均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个体骨密度的差异较大,许多的研究结论也多来于群体的观察,故就某组群体来说骨密度值的测量意义较大,仅就个体来说,其骨密度值的测量意义仍有一定限度。目前认为:测量骨密度值评估骨折的意义和测量血压评估脑卒中的意义及和测量血脂评估心肌梗塞的意义相似,但正常人体的骨密度远不如正常体内血压那样稳定,人体骨密度随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等因素差异较大,而正常人血压相对不受上述因素影响,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在分析骨密度测量结果时,不宜将其过分地简单化⑶。
3骨密度测量
测定骨密度的方法分为侵入性测量方法和非侵入性测量方法。侵入性方法因具有创伤性而主要用于医学基础研究中,非侵入性方法因其无创性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和医疗工作中。早期非侵入性骨密度测量方法有X线片肉眼观察法、X线形态学测量、X线光密度测定和光子吸收技术等。这些方法的缺点主要是定量准确性差、放射剂量大、敏感度低。随着计算机分析技术的发展,骨密度的测量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对骨量或骨密度主要采用定量测量的方法,包括单能量骨密度仪、双能量骨密度仪、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定量超声骨质测量和核磁共振显像技术。利用单
•62•
第1期(总第134期)贵州体育科技2019年3月
能量和双能量两种骨密度仪来测量骨密度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非创伤性方法,它们的能量来源可以是光子,也可以是X线,现在基本上均采用X线为能量来源,尤以双能X线吸收法(DEXA)应用最广⑴。
双能X线吸收法具有准确性和精确度高、辐射剂量低、扫描时间短、调节稳定、重复检查误差小等优点。目前DEXA在人体骨量、骨密度测量以及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骨密度测定值在临床上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DEXA测定部位有全身、脊柱、髓部和前臂等⑴。
超声波检查,超声速度(SOS)是指超声波通过被测骨的直径或长度所经过的时间,单位是米/秒。SOS可反应骨的密度和骨的弹性因素,且与骨密度和骨弹性因素显著相关⑶。测试部位跟骨是承重骨,与股骨、脊柱一样和全身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及骨折风险的评估。同时跟骨富含松质骨,骨代谢敏感性是皮质骨的8倍,是监测骨骼变化,治疗效果的有效部位。
4运动和骨质疏松症(0P)的治疗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明确提出骨质疏松症(0P)治疗的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1992年,北京国际(0P)会议再次肯定了这三大防治措施,由此可见运动康复疗法是防治骨质疏松症(0P)的重要方法⑷。目前,从国内文献看,在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上,大多集中在内科方面,很少涉及运动康复疗法,但内科药物防治方法因药物对胃肠刺激较大,选用药物的致癌风险以及价格昂贵等因素而难以得到推广。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运动疗法是防治骨质疏松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具体哪种运动方式效果最佳尚未有定论⑴。
4.1运动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4.1.1运动对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骨的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骨在形态结构上发生良好的改变。总的来说,体育运动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骨产生良好的影响:一是提高峰值骨量和骨密度,一是延缓骨量的丢失。因此,研究体育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动负荷是骨生长、发育、成熟以及老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体育运动负荷直接作用于骨和间接地通过肌肉收缩作用于骨,使骨产生应变,应变有一个阈值范围。当应变低于其下限时,骨量将丢失;应变超过上限时,骨量将增加;应变在上下限之间时,骨量将稳定在一定水平⑸。在应力作用下,骨骼胶原基质发生形变,产生压电效应,改变骨细胞的生物物理环境,影响其增生和分化,这种骨能够适应活动期间的机械应力的规律称Wollf定律。按照Wollf定律,骨力达到这样一种最佳结构,即骨骼的形态与物质受个体活动水平的调控,使之足够承担末端的功能性负载。Wollf定律强调功能活动产生确定的骨骼形态。实验研究证明,未成年骨对负荷的反应是通过塑形和改建共同完成。Tuukkanen等发现,生长期大鼠一侧肢体固定或神经切断,3周后股骨远端松质骨骨量迅速丢失,股骨的长度和直径无明显变化。Li等将成年大鼠一侧后肢固定,股骨矿物质密度第10周出现明显下降.而骨小梁面积、宽度和质量在固定2周后即已开始减少。Road等对踏步训练20个月的母猪股骨作形态学测量时,发现皮质骨骨单位增加23%,但其横截面积和骨矿物质含量无变化,说明成年骨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是骨量的改变而不是骨形态的改变⑷。
4.1.2运动负荷是骨矿化的基本条件
血中钙磷等无机盐的沉积矿化必须一定的应力负荷,一旦缺少这种应力负荷,骨矿化过程就会发生障碍,继而引起骨密度降低,乘双子星4号载人宇宙飞船飞行4d的2名宇航员的骨密度平均降低9%;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四肢瘫痪的患者及脑卒中偏瘫患者,尿中径脯氨酸和钙排岀量增多;风湿、类风湿及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因制动而使受累关节岀现骨质疏松;每天不作运动的人与每天做25min 运动的人相比,其全身骨盐量一年减少5%o矿物质浓度测定和骨密度测定及网状骨组织活检都证实:失去运动应力负荷则骨体积减少,长期卧床制动可致骨萎缩伴骨丧失。Schneider和Mcdonald研究了持续卧床5~36周对平均年龄在25岁的90名男子的影响后得出结论,缺少负重活动可致骨质丧失,可见运动应力负荷的缺乏必然导致骨量丢失,运动锻炼是防治0P的基本方法⑷。
4.1.3运动负荷与骨质密度的关系
Aloia等观察到绝经后每日进行有氧锻炼lh,每周3次,连续1年的妇女,其体内钙丢失显著慢于未进行运动的同龄者。Smith经过3年研究证明,老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