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家乡特色经济的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于家乡特色经济的报告

调查分析人:朱乙尹

家乡——杭州简介

杭州市市标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南翼经济、金融、物流、文化中心。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还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建都之地,为全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

120°12 ’。

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中国江南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浙江省经济中心,长三角第二大经济城市,第三大中心城市。“东南第一州”。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中国东南沿海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有着2200年建县史的杭州还是中国古都之一。杭州有多项旅游景点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创造了一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且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2011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杭州的近况(特色经济的形成及历史)

【一、近代背景】

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国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业也困难重重,西湖的不少景点,大多残破不堪,有的已经废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获得新生。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先是将原有的八区改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笕桥区;其后,艮山区并入下城区,笕桥区并入半山区,中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小部分并入下城区;1990年初,半山区又与拱墅区合并,成立新的拱墅区。属县则有萧

山、桐庐、余杭、临安、建德、富阳、淳安七个县(市)。

【二、环境】

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和清静”工程,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整体生态环境继续改善。2006年,全市用于环保的资金投入达65亿元,相当于杭州市生产总值的1.9%。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综合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4.0%和92.0%。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5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9天,优良比例达81.9%。市区全年扩绿地面积468公顷。至年末,市区人均园林绿地面积达45.1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5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3%、15.3%。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地理资源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北平原, 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物产丰富。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5℃,平均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杭州生物种类繁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55种,二级保护植物有13种。全市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3.7%。矿产资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属和金属矿床。临安、昌化出产一种世界罕见的鸡血石,为收藏石和图章石中的珍品。

植被资源

杭州市区植被覆盖良好,最具代表性的是在环绕西湖的丘陵区。其植被有7个类型、22个群系:

1、亚热带针叶林。以马尾松林为主,约占丘陵面积的3/5。马尾松林在砂岩、火山碎屑岩分布区尤为集中,如天竺山、北高峰、万松岭、虎跑山、五云山、葛岭等地。其余为黑松林、刺柏林,尚有少许柏木林。

2、常绿阔叶林。以马鞍山、大头山坡麓的苦槠林为典型,伴有香樟等树种。木荷林,成片的见于棋盘山北侧及云栖、五云山、头龙头。青冈林,分布于低丘谷地,以黄龙洞片最完整。米槠林,在五云山东坡有成片分布。杜英林,随处可见,而以玉皇山南坡片颇堪观赏。

3、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青栲、紫楠、大叶锥栗为主的混交林,以灵隐后山一片老残大林为代表。青冈为主的混交林,主要分布于灰岩山坡,如烟霞洞附近。云栖寺前有小片紫楠、枫香混交林。青冈、苦槠、麻栎、白栎混交林,在吉庆山、法相寺、感应桥等地均可见到。

4、落叶阔叶林。化香、黄连木、麻栎林,在九曜山、玉皇山、南高峰、龙井寺、飞来峰的灰岩山坡上皆有分布。枫香、大叶白纸扇林仅分布于将台山山顶。

5、针阔叶混交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梅家坞山坡、五云山、马鞍山,第一乔木层以马尾松、杉木为主,伴有石栎、木荷等。含落叶阔叶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属常见树林,分布凤凰山、云居山、宝石山等地。树林上层由马尾松、白栎、朴树、化香、梧桐构成的,见于紫云洞西边山坡。人文环境。

由以上可见,资源丰富!

【三、农业】

杭州境内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崇山峻岭起伏,中部丘陵河谷相间,东部水网平原广阔,构成了“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形格局。全市耕地面积18 .6 万公顷,其中水田16.0万公顷,旱地2.51万公顷。

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红壤分布于丘陵山区,水稻土分布在东北平原区。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一260天,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农业发展具有多宜性,杭州盛产各类农产品,是全国著名的农作物高产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茶叶之都”、“花果之地”的美称。

当前,杭州农业正按照市委市府“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新一轮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轨。重点发展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畜禽、蔬菜、竹业六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蜂业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提升粮油、生猪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龙头企业蓬勃发展。

【四、人口】

杭州市的常住人口为870.04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82.17万人,增长26.48%,年平均增长2.38%。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235.44万人,占27.06%。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4.2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4.17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7.03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7.2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88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72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184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667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周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2.41万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37.27万人,占73.2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2.77万人,占26.75%。

城市常住人口分布:

地区常住人口(万人)

上城区34.46

下城区52.61

江干区99.88

其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1.07

拱墅区55.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