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思考点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教学思考点滴
发表时间:2011-11-30T10:11:46.79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春亮[导读] 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王春亮
(沾化县冯家镇第一中学,山东滨州256800)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却忽略了作文教学。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差,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梯度。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能立竿见影地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作文如何不好,只要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尚可,就可以拿到分数,所以作文分数差距拉不开,从而大大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发,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一言蔽之,他们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作文教学忽视写作质量
应试教育造成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无论是什么考试,一律有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许多学生只能是根据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地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地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天天写日记,一周交一次作文,学生拼命地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地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写作言之无物,文章的内容越来越空洞,水平停滞不前。
二、采取的措施
1.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地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
2.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作文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所谓“真实”,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生活,不但要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要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但能面对生活琐屑的表面现象,而且也要透视出生活的真谛本质。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真诚地拥抱生活,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
在命题作文中,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3.注重积累作文素材,加强基本功训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这个道理,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有了素材才能把文章支架起来,才能让内容更丰富,让情感的表达更为流畅。在写作过程中,只要多去动脑,多去领悟,多去感受,这种领悟和感受必能激发灵感,发散思维,从而写出好的文章。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教育学生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想要表现的内容。要多看书籍、报刊、电视,也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来提高素材的积累。
4.注重学生生活实践,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
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知识的源泉,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作文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作文的灵感。笔者一直在做如下尝试: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给每位学生一次课前演讲的机会;要求学生每日读一篇文章,扩大学生阅读量;鼓励学生自办小报、黑板报,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定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体验生活,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对课文进行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才能写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