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西风颂_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节奏明快,感情奔放,含意深刻。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同时孕育新事物的精神;也表达了对未来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关键词:意象;音韵;西风颂
《西风颂》是一首抒情短诗,它是旅居佛罗伦萨的青年诗人于地中海秋日的阿诺河畔所作。

整首诗中诗人祈求西风帮助,视西风为同志,以此作为某种象征。

西风,正是雪莱所描述的精神和道德的力量,正如他所指称的是一种精灵,它完全进人人体并使其恢复失去的精力。

精灵sprit,源于拉丁文spiritus,意指呼吸,这个词又源于spirate,意为吹拂。

诗人恰是按其字面意义把二者联系起来,即将吹拂的西风与生命的精灵结合于一体[1]。

当精神沮丧之时,祈求重新得到激励,希望生命的气息吹人荒芜的心田。

同时,诗人也运用了原始的方法去寻求所向往的东西。

《西风颂》便是运用了此古老的联系,自谓其作品是“一篇符咒似的诗歌”[2]。

《西风颂》按其内容可分三大层次。

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层次,第45两节各为一层次。

第一层次中各自独立的西风景象分别引出了地覆,天翻,海啸,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象——
—对旧事物有巨大破坏力的西风。

第二三层次,西风意象与诗人融为一体,更体现了西风的强大保存力。

下面就全诗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全诗的第一部分,主要意象是西风与树林中的残叶,描写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子的景象。

诗中残叶似鬼魅般地被西风吹逐,有翅的种子也被送到越冬的床圃等待春暖花开。

这里,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得到了生动的运用。

西风被比作秋之生命的气息(breath of autumn’sbeing),种子也被安上了飞翔的翅膀(the winged seeds)。

残叶(the leaves dead)象征着英国的反动阶层,无数疫疠摧残的落叶(Pestilence-stricken multitudes)就是用来描述该反动阶层垂死的的状态[3]。

同时,通过“有翅的种子(the winged seeds)”、“她的号角(Her clarion)”等词语的运用,把雪莱对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展露无疑。

该节的最后一个双行偶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西风,狂野的精灵,既是一个破坏者,又是一个保护者[4],它摧毁一切旧的、腐朽的事物,保存了所有新的富有活力的事物。

全诗开篇就突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令万木萧疏、落叶无数,它能摧枯拉朽,摧毁旧的世界,同时又把希望吹送到世界各地。

第二部分,雪莱采用了西风和天空中的云、雨、电这些意象。

在这一节中,雨和电的天使(Angels of rain and lightning)正聚集全力呼风唤雨,这里用拟人手法点出了西风的磅礴气势。

天空和海洋交错缠接的柯枝(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又用来象征英国顽固的反动阶级,而雨和电的天使(Angels of rain and lightning)正是西风所带来的革命风暴。

“Dirge”(挽歌)等词语的运用都象征了腐朽的旧势力的没落。

最后一个双行偶句中,黑雨(Black rain)等的喷发,突现了西风的破坏力。

全诗第二节,作者的视野从地面转向高空,描写西风激荡长空,摇撼天海,驱乱云,弛雷霆,让电火冰雹崩泻,使黑雨倾盆而下的壮阔情景。

此节中,作者任凭想象驰骋,让中心意象西风与云、雨、电、火、冰雹一起狂舞,气势磅礴地宣布了摧毁旧事物的革命风暴的来临[5]。

第三部分,雪莱描述了西风在大海上的巨大威力。

平静的海水即将掀起滔天巨浪,海底的丛林也即将变色。

这里,蓝色的地中海(The blue Mediterranean)用来象征当时的统治者,他们正在美景中酣睡,有澄澈的流水(crystàllinestreams)、蔚蓝色苔藓和花卉(azure moss,and flowers),但这里旧的宫殿和楼台(old palace and towers)却在颤抖,两种景象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这正象征着反动阶级的地位已岌岌可危。

因此,第三部分进一步深化了西风强大的破坏旧事物的力量。

从最后一个双行偶句中,旧的腐朽势力的行将灭亡可从“心惊”(fear)、“战栗”(tremble)等用词中体现。

全诗第三节,雪莱用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描写了西风威震地中海,劈斩大西洋的雄奇景象。

此节,中心意象西风和海水、巨浪、旧的宫殿楼台结合在一起,宣告了西风将劈波开道,革命风暴将风起云涌,一切属于旧世界的事物必将惨然变色、胆战心惊。

第四部分,作者希望自己能化为树叶、浮云或波浪,从而能感受到西风的脉搏,和西风化为一体,去扫荡腐朽反动势力。

一开始,作者就气势磅礴地运用几个虚拟语气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愿望。

从这一部分开始,雪莱的重心不仅仅放在了西风的破坏力之上,而且也强调它的保存的力量,希望自己能不畏荆棘不怕流血地与黑暗势力进行战斗。

这第四节是作者在对大地、天空、海洋三种的景物描写之后,笔锋一转,把自己融入中心意象西风之中的诗行。

他用豪迈的笔调表达了自己的渴望,渴望西风像卷落叶、流云、波浪那样卷起自己,并希望自己能像西风中飞扬的枯叶、疾驰的飞云、翻滚的浪潮一样去迎接风暴的到来。

此节,作者为整首诗的主旋律——
——
—渴求斗争、企冀未来——
——
—唱响了前奏。

最后一节是整首诗的高潮,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存者”的力量。

诗人要求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诗人能施展
《西风颂》赏析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崔永芹黄艳张荣芳
75
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

那句“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What if my leave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就表达了作者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坚强决心。

在这一节中,虚拟语气得到再次使用来表达雪莱的强烈愿望——
——
—“但愿你勇猛的精神竟是我的灵魂,我能成为剽悍的你!”(Be thou, Spirit fierce,My spirit!Be thou me,impetuous one!)。

该节的双行偶句作为全文的结束句,是全诗中最有名的一句,尤其是最后一行“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已成为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句。

它向人们宣告了西风破坏和保存的最后结局就是:黑暗就将过去,希望就在前方。

在全诗最后一节中,作者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与中心意象西风融为一体,为革命呐喊,要把沉睡的人们唤醒,要把真理遍传人间。

这一节,明亮高昂的主旋律达到了高潮,充分体现了诗人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西风隐含着希望的意义,但似乎不能简单推论的结尾也带有同样乐观的含义。

当想到秋对社会污腐的摧毁将送人类以一个快乐的春天,并在此变革中其本人的思想、痛苦也会产生一定作用时,诗人或许是超越了个人的绝望感的但与此同时,这种想法也可能使他对秋深感失望。

而恰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体现雪莱诗歌的最富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方面对自然、人生的高歌后面,乃是对人世间的苦难感、现实感,乃是对人类苦难忧患的心灵感应。

参考文献:
[1]陆欣.《西风颂》的结构及其思想意义.吴中学刊, 1997,11(4):93-94。

[2]程信舜.美哉,《西风颂》.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16
(3):21-23。

[3]步雅芸,岑玲.妙音深思,喻言万象.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60-63。

[4]王秀艳.试析《西风颂》中的浪漫主义诗风.现代企业教育,2006,11(下):157-158。

[5]辛中华.雪莱《西风颂》主题探析.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1999,8(2):55-61。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著名作家,她写作特点独特,观点新颖,见解犀利,是个伟大的女性作家。

由于其成长经历,她的作品也受到了神秘主义的影响。

关键词:四门之城;神秘主义;影响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

2007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英国女作家。

莱辛的写作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

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着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

多丽丝·莱辛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

父母是英国人。

在莱辛5岁时她全家迁往罗得西亚,她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工作。

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

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主要作品有《野草在歌唱》(1950)、《暴力的孩子们》(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金色笔记》(1962)、《被陆地围住的》(1965)、《四门之城》(1969)、《简·萨默斯日记》(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等小说,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和短篇小说等。

其中,《玛莎·奎斯特》、《良缘》、《风暴的余波》、《被陆地围住的》以及《四门之城》被称为五部曲,冠以《暴力的孩子们》的标题,在这五部系列小说中莱辛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描写了女主人公玛莎在一个充满歧视和不平等社会的艰难求索的人生历程。

主人公玛莎在苦苦求索着生活的价值的同时,她对同龄人进行了批判,但她同时也是同时代孩子们的代表,她也是暴力孩子之一。

玛莎的白日梦使我们得以了解《四门之城》的基本内涵,“在低矮的泛着白光的灌木丛中升起了一座高贵之城,坐落在鲜花环绕的廊柱支撑的正方形之中。

这里有喷涌着泉水的喷泉,有远远传来的笛子之声;白人、黑人和其他有色居民四处走动着,每个人都是落落大方、高贵美丽,大家团聚、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一个城市,一个人类创造的秩序井然的城市,“四边形”,这个几何术语,表达了这个社会和人类情感的和谐。

这个白人和黑人能够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的景象与南非充斥着种族歧视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莱辛说对她而言最好的事是她未在英国长大,她的作品未局限在英国传统写作中。

《四门
《四门之城》与神秘主义
□河北经贸大学蔡青
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