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案首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教案首页

第18次课授课时间:2006-4-21 教案完成时:2005-9-31

第二十四章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长期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现象。常见的贫血有:

1、缺铁性贫血由于血液损失过多或铁盐吸收不足所致,患者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血色素性,此病在我国较多见。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红细胞呈大细胞、高血色素性,白细胞及血小板亦有减少及形态异常。

3、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感染、药物、放疗等多种因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工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较难治愈。

抗贫血药主要用于贫血的补充治疗。应根据贫血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铁剂

常见的铁剂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和右旋糖酐铁等。

【药动学】口服铁剂必须还原成Fe2+后才能以被动转运方式在小肠上段吸收,少部分以主动转运吸收。维生素C、胃酸、果糖、半胱胺酸等还原性物质,有助于Fe3+变成Fe2+,促进铁的吸收。鞣酸、磷酸盐、抗酸药等可使铁盐沉淀,妨碍吸收。铁盐能与四环素形成络合物,互相影响吸收。

吸收入肠粘膜的铁,一部分氧化成Fe2+与去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而储存,另一部分吸收入血,转变成Fe3+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输送至造血组织,释出血供造血或储存,而释出的转铁蛋白恢复其转铁功能。当转铁蛋白饱和后,吸收即停止,未吸收的铁随大便排出。吸收后的铁通过肠粘膜细胞脱落排出体外,部分铁还可通过胆汁、尿液、汗液而排出体外。【作用与用途】

吸收至骨髓的铁首先吸附在有核红细胞上,然后进入细胞风的线粒体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而发挥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因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痔疮等慢性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生长期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连服2~3周即可改善症状,治疗10~15日网织红细胞达到高峰,2~4周期性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对重度贫血需用药时间较长才能恢复。

【不良反应】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引起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刺激性。有时发生便秘,这是因铁和硫化氢生成硫化铁,减少了硫化氢对肠壁刺激作用的结果。

【急性中毒】小儿误服1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休克、血性腹泻,甚至死亡。解毒办法是用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胃内给予去铁胺与铁结合以减轻铁的毒性反应。

叶酸

叶酸是由喋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构成。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其中以酵母、肝及绿叶蔬菜中含量最多。不耐热,长时间烹煮可被破坏。

【药理作用】叶酸被还原成N5甲酰四氢叶酸,后者作为甲基供给体,使维生素B12转变成甲基B12,而自身转变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伟递一碳基团,形成嘌呤和嘧啶机时合成核苷酸。其中包括: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及某些氨基酸的互变。叶酸缺乏,核苷酸特别是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受阻,细胞有丝分裂发生障碍,影响血细胞发育,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叶酸缺乏,还能使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受损,引起胃炎和舌炎。

【临床应用】作为补充疗法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巨幼经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对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等所致异彩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二氢叶酸还原

酶被抑制,应用叶酸无效,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对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治疗,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为含钴复合物,广泛存在于支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药用维生素B12有氰钴胺、羟钴胺、硝钴胺等。体内具有辅酶活性的维生素B12有甲钴铵和5‘脱氧腺苷钴胺。

【药动学】口服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才能免受消化液破坏进入空肠,再与微绒毛上的特殊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释出内因子和B12,B12即转入血中。当胃粘膜萎缩而致内困子减少时,B12吸收减少引起恶性贫血。B12吸收后大部分储存于肝内,超过肝储存能力时随尿排出体外。

【药理作用】V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须的辅酶,并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

1、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B12是尿嘧啶脱氧可行性苷酸甲基化生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过程中的辅酶,dTMP参与DNA的合成,B12缺乏时,DNA和蛋白质合成受阻。

2、促进FH4类辅酶的循环利用细胞内储存的叶酸805是N5甲酰四氢叶酸,它在B12的参与下生成甲基B12和FH4。此反应同时也将B12的甲基转给同型半胱制定酸生成蛋氨酸即甲硫氨酸。若B12缺乏,此转甲基反应就会受阻,叶酸的循环利用受到影响,结果产生与叶酸缺乏相同的症状。

3、B12能促进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而参与三羧酸循环,保持有鞘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维生素B12缺乏,上述转变受阻,合成异常脂肪酸进入脑细胞,引起神经炎。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用于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等、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牛皮癣、日光性皮炎等的辅助治疗。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制备的,其生物学活性和免疫反应性与天然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相似,能刺激红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使网织红细胞数目增加,促进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提高。γ-HuE-PO临床适用于因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贫血,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可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亦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导致的贫血,对风湿性关节炎、艾滋病所致的贫血也有效。

不良反应有血压上升、血管注射部位易形成血栓,流感样症状、骨髓疼痛、寒颤、癫痫发作,皮肤反应和面部水肿等。

本节重点:贫血的类型,叶酸的药理作用,VB12的药理作用,铁剂作用与用途

问题:贫血的概念是什么?

第二节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

血液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纤溶和抗纤溶两个对立、统一的机制,二者保持动态平衡,共同维持血液的流动性。一旦平衡失调,或因凝血亢进,而出现血管内凝血,形成血栓栓塞性疾病,或者因抗菌素凝亢进而出现出血性疾病。

血液凝固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此过程需多种凝血因子参加,最终生成纤维蛋白、并网罗血小板而引起凝血。而纤维蛋白又可在抗凝因子作用下被降解而抗凝。

促凝血药可通过激活凝血过程的某些凝血因子而防治某些凝血功能低下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而抗凝血药通过抑制凝血过程的某些凝血因子而阻止血栓形成,庆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