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三项融汇,分层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申报奠定基础。
以上三种项目在收集整理后,作为专业社团、工 作室和虚拟公司的固定项目案例集,后续的成员可 以此为蓝本,进行个别技术点、功能点或理论的创 新,形成自己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保障创新创业训 练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达到培养创新 创业人才的目的。同时,每一届学生对项目的创新
(二)“竞赛项目、企业项目、科研项目”三项融汇
圈{叵{叵{臣田{匹 厂————]:广————]:厂————]:厂———]?一………,
b=j二二==:一,:匕_=二=:=一一:L======d一:£二=二j=d,。
虚拟公司的组织架构
综Baidu Nhomakorabea媒体部…
工程部
jI
外包部…信息服务部l;
虚拟公司运用公司的运作模式,由学生自主管
竺竺里!圈
万方数据
烈氅
汹 第35期(总第855期)\————=====二二=
利用时可以对项目进行再加工或创新,设计成为新
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从而解决项目来源的问题。
这些项目组成案例集后,由“专业社团~工作室—虚 拟公司”统一管理,解决了项目设计的随意性、长期
持续性等问题,可以作为高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长 期有效的训练计划项目。 二、“三项融汇,分层递进”模式的构建 (一)“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虚拟公司”分层递进
30201 029)
培养高职IT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 5)35-0048-03 计划中,从而形成长期有效的、有组织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体系。本文提出将“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学生是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具创新创业潜力的一个群 体。教育部201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 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_T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 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 育课程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逐步 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 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近年来,高职创新创业人 才培养模式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在当前就业形势 严峻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白手起家”的创新精神和 创业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定位不明确、与专业教 育融合度不高、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素界定不清、忽视 了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性等问题。同时,虽然国
家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但是
这些训练计划项目是松散的,以单个项目为主体,没 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平台,造成学校不够重视、制度没 有保障、资金很难到位等问题。另外,目前的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自身不成体系,具有很大的随意 性,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往往是随着一批优秀学生 的毕业离校,创新创业项目也就“无疾而终”。因此, 急需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并且开发一系列竞 赛项目、企业项目、科研项目,应用于创新创业训练
生自主成立的公司。由学生提出申请,聘请专业教
师指导,由学校批准,为虚拟公司提供专门的工作场 所。虚拟公司的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从总经理到 各总监再到各部门人员,全部由学生担任,指导教师 只是起到一个协调指导的作用。
培养模式的构建
1.学生专业社团。学生专业社团由各专业负责 组建、指导与管理。新生人学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兴 趣爱好,自由选择加入某一个或多个学生专业社 团。专业社团的负责人由大二学生担 任,经过一年的社团工作历练,他们已经 积累了专业社团活动的经验,同时对专 业社团的认可度也较高,将社团交给他 们负责,将有效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对社 团活动的开展会有积极作用。学生在加 入专业社团后,必须履行社团的规定义 务,并享受参加社团所应有的权益。为 此社团在创建之初就应该制定自己的章 程,内容涵盖社团的指导思想、管理机 制、组织机构、社团成员的责任与义务、 社团公共经费及资产管理制度、考核和 奖惩制度、社团的外部关系以及社团的 标识、口号等。专业社团的可持续性既 需要社团规章制度的引领,也需要指导 教师的长期付出,更需要每一届学生的传递。专业
模式改革,创新地提出了“三课堂联动,三项融汇,分 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第二课堂和第一课 堂脱节的问题,构建了第三课堂的概念,创新了人才 培养体系,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种项目的热情,着力培 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三项融汇,分层递进”模式的实践意义 1.促进其他高职类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 革。该模式的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其他高职类院校的 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 供经验借鉴,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落实“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 体系”提供管理机制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支撑。 2.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提供 平台依据。该模式的研究为其他高职类院校提供了
理公司,包括承接项目、实施项目、推广项目以及财 务、人事等方面的管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其实虚拟公司就是一个小型实体公司,只是没有正 式注册,而相关的财务等有时也可以用虚拟货币来 结算。虚拟公司主要承接各种实体项目,包括企业 的外包项目、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等。通过项目的 实施,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 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一批具 有创业能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能力;而指导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合作的同时吸收 更多的、更新的技术或理论创新点,为将来的科研课
第一,建立“专业社团一jI二作室一虚拟公司”三
层递进培养模式,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统 一平台。高职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第一课 堂和第二课堂融合,三年不问断培养创新创业人 才。专业社团主要由一年级新生组成,专业社团的 招新不设门槛,任何学生只要有兴趣就可以报任意 一个以专业为单位的社团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对 专业的兴趣;工作室主要由二年级学生组成,是由指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项融汇分层递进
I-'fl;者简介]李梅(1973-),女,山西太原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
究方向为网络编程及高职教育改革。(广东 [课题项目]本文系2 [中图分类号]G71 7
01
广州
51 05 07)
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虚拟公司’为平台,‘三项融;r-’,
和实践又形成了新的项目集,由“专业社团一工作室 一虚拟公司”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保障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所需训练计划项目的连续性和长期有效性。 三、“三项融汇,分层递进”模式的实践意义与创 新性 笔者所在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 开始,依托“ITeam大学生技能培养与创业孵化基地”
进行“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虚拟公司”三层人才培养
黧塑黑
第35期(总第855期)\!=======
汹
高职“三项融汇,分层递进’’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模式研究
李梅罗南林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松散、单一、可持续性差,
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等问题,提出“三相融汇,分层递进”创新创业人才模式,具体包括将“竞赛项目”“企业 真实项目”“高校科研项目”三项融汇,建立“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虚拟公司”分层递进式培养平台。
方式与方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载体就是
各种企业真实项目,这些项目或为企业过去承接并 已完成的项目,或为企业目前承担的正在实施的项 目。将这些项目引入丁作室或虚拟公司,作为学生 锻炼实操能力的载体,将很好地解决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中项目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正在 实施的项目,丁作室或虚拟公司的学生可以作为项 目实施团队的成员完全外包这些项目,更早地接触 专业技术工作,为未来的就业或者创业提供技术支 持甚至是社会资源的支持。
培养模式的构建 1.竞赛项目集的构建。2008年黄尧同志指出, 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 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 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 的局面。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 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多年来,各种职业技能大赛打 造了数量庞大的竞赛项目群,也为培养创新创业型 人才奠定了项目基础。高职院校以专业为单位进行 收集和整理,将以前的竞赛项目提供给专业社团或 工作室初期的学生进行实践,有利于解决寻找项目 难的问题。 2.企业项目集的构建。2004年以来,教育部下 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 高职学生的思路。自此,各高职院校均将“校企合 作”作为办学特色之一,努力寻找各种“校企合作”的
即建立“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虚拟公司”三层递进的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将学生参加的竞赛项目、企 业真实项目以及高校科研项目整合,形成高职大学 生创新创业项目案例集,为后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提供项目支持,并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纳入高职创 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形成第一课堂和第 二课堂的良性互动,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等共同 参与的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推进高职创新 创业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
“高校科研项目”三项融汇,建立“社团一工作室一虚
拟公司”分层递进式培养平台,培养高职创新创业人 才的模式,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三项融汇,分层递进”模式的内涵 根据“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 人才”的目标,按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提出了高职 “三项融汇,分层递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万方数据
塑墼晨黧黑
导老师在社团的基础上选拔优秀人才组成的专业团 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虚拟公司则由三年级学生 自主创建,自由聘请指导老师,以公司的形式开展各 种实际项目,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以 “专业社团”“工作室”和“虚拟公司”为平台培养高职 创新创业人才,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从培养专业兴 趣到培养专业技能最终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体 化平台,使得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校期间不 断线,同时能够层次递进地进行能力的培养。 第二,将竞赛项目、企业项目以及科研项目整合 成案例集,供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期使用。目 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多由大学生自主设计并训练, 在设计之初基本没有指导教师的参与,导致很多项 目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后续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应从项目设计之初就由指导教师参与,可以选 择过去参加的各级技能竞赛项目、为企业完成的真 实项目以及指导教师多年来积累的科研项目等。这 些项目由于已经成功完成,所以可操作性极强,每次 社团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 度,活动以系列专业讲座、各种校内专业技能竞赛等 为主,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大多数一年级新生还没 有接触到专业知识,因此这一阶段只能以各种启蒙 式专业知识讲座为主,以各种初级专业知识技能竞 赛为辅。通过专业知识讲座和初级知识技能竞赛,调 动一年级新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二、三 年级培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奠定基础。 2.学生工作室。学生升入二年级后,在学生专 业社团的基础上,由社团指导教师推荐进人各工作 室的人选,由工作室指导教师负责筛选,最终确定工 作室成员。学生工作室的每次活动都要目标明确, 做到“三定”:一是定人(人员固定),在学生自愿的前 提下,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二是定时(活动 时间固定),工作室每周固定活动一次;三是定点 (活动地点固定),充.4j'-芹lJ用学校内的教室资源,固 定工作室活动地点。学生工作室的主要职能是承 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以及 指导教师的个人科研项目,为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储 备人员及进行竞赛项目的准备工作,完成各种校企合 作真实项目,帮助指导教师完成科研项目,实现“赛 训结合,利用真实项目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 在此期间,主要是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3.学生虚拟公司。虚拟公司是在工作室的基础 上,由一些职业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的优秀三年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