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与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与中国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其中中国作为同盟国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始终牵制并消灭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消耗和拖垮了日本的经济,导致日本帝国主义的败亡,从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各国,不仅对中华民族,而且对世界各个民族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在二战中饱受创伤,但战争历练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战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二战;中国;国际地位
一、二战纵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了沉重打击。这场危机来势凶猛而且持续了五年时间,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1920年代末,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极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
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
二、二战中的中国
中国抗日斗争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并率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向中国进行武装入侵,首先形成东方的战争策源地,不断地扩大侵略战争,并于1937年7月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义妄图迅速灭亡中国,然后利用中国丰富的资源,实施其“北进”攻取苏联,“南进”攻占东南亚,进而称霸整个亚洲的野心。然而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英法忙于对付欧洲的德国,而亚洲的东南亚地区便成为英、法、美防务的薄弱地区。日本欲乘德国大胜利的良机向太平洋方面进攻,但由于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日本陆军主力无法从中国脱身,他们不得不把发动太平洋战争推迟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从而为美国提供了宝贵的战备时间。
日本帝国主义历来把苏联看作“绝对敌人”。1938年7月和8月,日军曾两次发动对苏联的进攻,然而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失败根本原因正是中国抗战对日本陆军主力的打击和牵制使日军主力深陷大陆,根本无力扩大对苏作战。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这是进攻的苏联的最好时机,准备向苏联远东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然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再次束缚住了日军的手脚,使这一进攻苏联,配合德国西线进攻的计划被迫搁置。尽管中国未派兵援助苏联对德作战,但中国战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威胁,解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两个战场,即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太平洋战场以海战为主,而中国始终是对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日军的大部陆军和相当的海军陷在中国,太平洋方面的兵力受到限制,与德国在中东会师难以实现,这些都为太平洋方面战略不足的美英等国争取了巨大的战略利益。同时中国的军队还采取积极主动的远征作战,配合盟军的作战行动。对于支援太平洋盟军的作战
起了关键作用。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在滇西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反攻作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这条战略运输线,为英军在印度英帕尔地在作战及盟军在缅甸战场取得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到1945年,拥有100多万兵力的日本陆军在中国的派遣军,在中国军民的长期打击下既不能增援太平洋和日本本土,又无力进行大陆决战,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三、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在整个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105万,而日军被盟军和苏军歼灭的总数不足100万,从数字对比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战场在消灭日本法西斯军队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万人,财产损失600多亿美元的巨大代价所取得的对日作战的最终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且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永不可没。与此同时,战争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整个中华民族都为之感动!
(二)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