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学》真题与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制定系统部结构中,表现为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的结构是(A)P.72
A. 线性结构
B. 横向结构 C.矩阵结构 D.线性—参谋结构
2.外部评估可分为委托评估和非委托评估两种类型,属于委托评估的是(A)P.361 A.专业性的咨询公司评估 B.立法机关评估 C.司法机关评估 D.公民评估
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C)P.345 A.象征性执行 B.附加性执行 C.替代性执行 D.残缺性执行
4.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A)P.391
A.政策稳定 B.政策变动 C.政策终结 D.政策变革
5.现代意义上的评估是从美国霍桑实验开始的,这一实验发生在(B)P.354
A.20世纪末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6.在自然环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政策研究手段是(B)P.77 A.无结构访谈法 B.实地观察法 C.非参与观察法 D.参与观察法
7.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政策容划分为(C)P.129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8.使我们能够窥视在西方政治体制里如何在多元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予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分析模型是(C)4-237
A. 政治系统模型 B.机构一制度模型 C. 集团模型 D.精英模型
9.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B)3-190
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监控系统
10.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是(D)P.209
A.委员会制 B.半议会制 C.议会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1.政策系统的核心是(C)P.181
A.公共舆论 B.政策评估 C.公共权力 D.政策环境
12.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是(C)P.184
A.代议机关 B.行政机关 C.跨国公司 D.司法机关
13.政策分析人员有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产生政策方案,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称作(A)P.287/288
A. 政策设计 B.政策评估 C.政策修正 D.政策抉择
14.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于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D)P.263
A. 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多角度分析
15.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属于(A)P.273
A.动员模型 B.外在创始模型 C.在创始模型 D.关门模式
16.托马斯·戴伊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的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采取的分析视角是(B)P.238
A.集团模型 B.精英模型 C.理性主义模型 D.混合扫描模型
17.能克服代议民主制的不足,实现各方利益主体、官员、专家与百姓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的政府政策过程的重要制度形式称作(C)P.293
A.科层制 B.集中制 C.听证制 D.多党制
18.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核心影响因素是(D)P.335
A.资源因素 B.环境因素 C.工具因素 D.执行者因素
19.“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P.326
A.史密斯 B.雷恩 C.麦克拉夫林 D.巴达克
20.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又被称作(D)P.323 A.向前推进策略 B.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 C.整合路径 D.草根路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三论”的产生为政策科学的形成创造了历史条件,“三论”主要是指( BCD ) P.93
A.矛盾论 B.控制论 C.系统论 D.信息论 E.实践论
22.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 ACE ) P.133
A.立法决策 B.民主决策 C.司法决策 D.科学决策 E.国家元首决策
23.有学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议程提出者和民众参与度两个维度,把中国的公共政策议程模式划分为( ABCDE ) P.277
A.关门模式 B.动员模式 C.借力模式 D.上书模式 E.外压模式
24.政策方案的要素之间需要一定的机制互相联系,政策要素的联系机制主要有(ABC)P.289
A.规则 B.工具 C.假定 D.耳标人群 E.执行机构
25.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有(ABCDE)P.187
A.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B.交换资源的需要 C.结盟的需要
D.追逐权力的需要 E.协调的需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集团模型的含义。P.237
集团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2分)政府的作用只在于制定各利益集团竞争的规则,(1分)平衡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1分)公共政策是各利益集团之间争斗和力量对比的结果。(1分)
27.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P.345
(1)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偏离公共利益。(1分)
(2)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缺陷。(1分)
(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