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集群效应与高端人才集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自强效应。产业集群可以发挥其外部规模经济和外 部范围经济的优势,促进集群高端人才集聚,并经由自我实 现的预期过程增强对集群外部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形成一种 “路径依赖” 和 “累积因果” 的自我加强特征: 一方面,高端 人才在产业集群区内地理邻近,容易建立信誉基础和相互依 存关系,有效弱化机会主义行为发生。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使 高端人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某一特定的专门领域,较快地完 成经验、知识、技能的积 累, 群 落 成 员 之 间 的 合 作 可 以 弥 补 在知识、经验、技能等方 面 的 缺 陷 或 不 足, 共 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 任 何 单 个个体所难以胜任的创新任务; 另一方面,高端人才之间可 以经常性互访和面对面的交流来促进知识、技术的流动,这 对意会知识的传播至关重要。当代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在创新 的每一步都需要得到外部知识源的支持,集群知识的溢出效 应,使得集群内的高技术企业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 获取各种知识。 在 这 一 动 态 的 回 路 中, 高 端 人 才 愈 是 聚 集, 集群的知识 存 量 和 创 新 能 力 愈 是 增 强, 愈 是 吸 引 更 多 人 才、 企业为追求创新知识和竞争优势向现有集群集聚。
群转型升级与高端人才集聚效应的研究却很少见。建立相应 的模型,分析、评价我国 产 业 集 群 的 高 端 人 才 集 聚 效 应, 可 以帮助我们 了 解 高 端 人 才 集 聚 影 响 产 业 升 级 的 效 率 和 效 果, 对于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促进我国制造业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我国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而对人才 集聚的研究相对较晚,尤其是对高端人才集聚的研究则起步 更晚。综观现有文献,对于人才集聚的研究可分为三类: 一 是从理论上对人才集聚效应的定性分析,典型的有: 朱杏珍 ( 2002) [6]在分析了人才集聚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后提出了人才 集聚机制的构建措施; 牛冲槐等 ( 2006) [7]认为,人才集聚效 应有学习与创新效应、马太效应、品牌效应、激励效应、规 模效 应 等 多 种 表 现 特 征; 王 建 强 ( 2005 ) [8] 和 张 同 全 ( 2008) [9]分别提出了包括 6 个部分的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 和包含 10 个方面的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二是从环境上 对人才集聚进行的实证研究,如张西奎和胡蓓 ( 2007) [10]等学 者选取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指 标,采用定量方法评价了我国各省、市人才吸引力,研究结果 表明,我国各省市的高端人才吸引力有较大差距,由东向西依 次减弱,由南向北高低相间。三是运用定量方法研究人才集聚 的特征,例如田凌晖 ( 2007) [11]用人才集聚指数法研究了 5 所 高校的人才集聚绩效,其中人才集聚指数 = 人才流入指数 / 人 才流出指数。牛冲槐和张蔷薇 ( 2007) [12]用复合 DEA 对区域科 技型人才集聚效应支持能力进行了评价。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科技化、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特征 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在工业经济时代扮演重要 角色的资源、资本、劳动 力 等 物 质 要 素 成 为 产 业、 企 业 发 展 的主要驱动力 ( 张同全、王乐杰,2009) 。[1] 目前,在我国东 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正处于 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关键时期,而人才作为 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在区域一体化、产业升级方面起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高端人才。①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在研究产 业集群的演化时,或多或少地指出了人才集聚的成因,同时 也有学者对区域人才吸引力进行了定量研究,但是对产业集
二、互动效应: 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的关系 分析
产业集聚与高端人才集聚往往同时出现、互动发展、互 促互进。产业集聚是人才集聚的基础,而人才集聚是为产业 集聚服务的; 人才集聚会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和效益的增长, 推动集群创新,尤其是高端人才是构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 关键 ( 孙建、尤雯,2008) 。[13]因此,笔者认为,产业集群与 高端人才集聚的互动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 ( 如 图 1 所示) 。
( 4) 群体效应。从区域经济发展全过程来看,高端人才 集聚现象与产业集群同步发展,如果产业集聚速度始终高于 周边经济区域,将对周边区域形成人才势差,会产生向该集 群持续的高 端 人 才 流 动 现 象。 高 端 人 才 在 产 业 集 群 的 集 聚, 通过群体内部的整合机制可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互补和替代, 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成果,使整个产业 集群的创造 力 在 规 模 上 无 限 扩 张, 在 动 态 上 推 动 收 益 递 增, 加速增长。由于不同性质的高端人才功能各异,在集群中发 挥的作用不 同,高 端 人 才 倾 向 于 加 强 合 作 以 提 高 整 体 效 益。 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互动产生的群体效应,既源于工作任务 的互补效应,也源于人力资本空间和产业集中产生的外部效 应,高端人才集聚使进入产业集群的人才边际收益增加,刺 激高端人才向特定区域集聚。
① 本文所指的高端人才主要包括高学历人才、学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善于经营管理的企业家、生产经营第一线的科技 工作者、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社会事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级技工等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人才。他们的特征是: ( 1) 优品质。高端人才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尤其是公共管理型高端人才,一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自律意识、道德情操和为民观念。 ( 2) 高智能。高端人才具备丰富的知 识、经验和技能,在相应领域的人才群体中处于拔尖水平,或体现为高学历、高职称,或具有各种特殊技能。 ( 3) 创造性。高端人才大多富有创新的精神、意识和 能力,接受过高等教育,有展示自我才能的强烈愿望。他们更热衷于开展挑战性的工作,往往把攻克难关视为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其工作更多体现为 创造性劳动,工作绩效显著。( 4) 自主性。由于具有超出常人的知识技能,高端人才并不迷信权威,展现出相当强的主动性、自信心和执行力,对于自己的生活、 学习、工作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并对周围环境、氛围和人群有较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和领导力。( 5) 动态性。一是高端人才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其知识半衰期比其 他人才更短,对知识、技术、信息、环境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时效性更强; 二是高端人才流动性更大。高端人才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其在人才市场处于强势地位,工作 的选择机会多,容易随着自身条件、意愿的改变或各地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而频繁流动。
一、理论基础: 文献回顾
我国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实际上是产业集群获得发展的一 种表现形式。产业集群通过生产型企业数量的增长、规模扩
*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浙江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浙江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分析” ( 12YD11YBM) 和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 “传统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工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绍兴的分析” ( 2012C25062) 的阶段性 成果。
16
2012 年第 6 期
张及其与相关支持性服务行业的互动,带来了本行业、其他 上下游关联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实现劳动力就业的 扩张机制,引起人才集聚 ( 胡蓓、周均旭,2009) 。[2] 产业集 群正是由 于 产 业 在 空 间 上 的 集 聚 最 终 引 发 人 才 的 集 聚 优 势 ( Diamond,1990) 。[3]最早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 Marshall 指出,地方性工业由于不断地对技能提供市场而得到很 大的利益,同时,一个地 区 的 产 业 如 果 具 有 较 大 规 模, 就 可 以保护工人免受经济不确定性和需求振动的影响,失业工人 也就不需要再到其他地方就业,也不会丢失他们的技能。同 样,Chatterjee ( 1991) [4]研究发现,集聚经济是吸引人才涌入 某一地区的强大力量,最初的集群是吸引其他业务和家庭的 主要因素,使仅在自然资源的某一方面有轻微优势的地区逐 渐成为一 个 拥 有 多 种 商 业 和 家 庭 的 集 聚 区。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Lawrence ( 1997 ) [5] 则 提 出 了 人 与 环 境 关 系 的 公 式 B = f( p,e) ( B 指个人绩效,p 指个人能力和条件,e 指所处的环 境) ,认为一个人所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有 关,还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而且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 改变的方法就是流动到更适宜的环境中,即某一地区能为所 需人才提供合适的环境,就会吸引人才流入形成人才集聚。
17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递增下产业集群增长加速、收入水平提高。
( 3) 激励效应。集聚与竞争存在共生关系,产业集群内 部的竞争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商品,而高端人才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集聚过程中既会发生相互协作,也会 产生相互竞争。但是,高 端 人 才 不 同 于 一 般 的 资 本, 其 不 仅 在流动的选择上具有工具理性,而且在精神诉求层面具有价 值理性,即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尊重的归属感 是高端人才的内在需求。产业集群的集聚特性赋予了高端人 才的竞争多为群体性竞争: 一方面,对于失败的群体,他们 会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发现自身的缺陷,以隐形知识溢出 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试图在新的竞争中取胜; 另一方面,对于胜利 的 群 体, 他 们 为 了 维 持 竞 争 优 势, 会 不 断激励自己,努力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在新的竞争中继续保 持优势。适度的危机感会促使高端人才的知识更新加速,提 高适应性和应变性,为构建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智力保障。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关于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的研 究成果较多,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大多数研究集中 于产业集群或高端人才集聚的某一方面,缺乏二者互动的机 理研究,更缺乏互动的一般理论解释; 二是人才集聚与产业 集群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少有针对高端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 升级的关系研究成果。
经济体制改革
图 1 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的互动模型 1. 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互动的正效应 ( 1) 磁场效应。Potter ( 1998) 指出,[14]地理集中性就好 像一个磁场,会把高级人才和其他关键要素吸引进来。高端 人才的集聚,可以引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和产品 项目,也能带来、培育一 批 创 新 创 业 的 高 端 人 才 团 队, 进 而 推动产业集群产品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兴起和产业结构优化; 同时,集聚一个产业,可 以 吸 纳、 承 载 一 批 高 端 人 才 为 之 服 务,增加了高端人才的总量和优化了人才结构,进一步推进 高端人才在产业集群的集聚。反之,没有产业集群作为依托, 没有物质资本和人才资本的结合,高端人才的引进结果可能 事与愿违,即产业集群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可以实现知识和 物质两种资本的结合。当集群构建或拥有了吸引高端人才的 环境和条件,就会引发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人才的集聚会使 产业集群优先发展,随着产业集群各方面实力的增长,吸引 高端人才的环境和条件就更加优越,高端人才集聚规模将更 大,如此下去就形成磁场效应。 ( 2) 根植效应。理性的经济活动总是依赖于原有的关系 网络,只有嵌入社会网络、人际关系网络之中的信息和经济 关系,才能为当事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所接受。高端人才在 产业集群的扎根和结网所形成的地理聚集,使集群企业构筑 了交流与合作的系统,增强了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竞争力。产 业集群所形成的地方嵌入性会趋同高端人才的社会背景和价 值观念,成为协调集群分工的润滑剂,遏制了高端人才因信 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而可能采取的策略性行为,合作的交 易成本大大节约、知识交流更加频繁,高端人才的地理性集 中产生了基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递增收益。这意味着,高端 人才通过在地理上的空间集中促进了集群分工深化,随着高 端人才集聚规模扩大,分工和交易水平不断提高,规模报酬
*
区域一体化、集群效应与高端人才集聚
———基于推拉理论扩展的视角
○ 于斌斌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互动效应的分析,并基于推拉理论的扩展,研究了高 端人才集聚在产业集群中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如下结论: 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的互动不仅产 生正效应,即磁场效应、根植效应、激励效应、群体效应和自强效应,还会由于人才集聚未成规模 等而产生负效应; 高端人才在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分为产生、发展、成熟和分化四个阶段,地方政 府应正确判断产业集群所处的阶段并采取相应人才策略,尤其是在集群的分化阶段,要采取合理的 政策引导使其进入再发展阶段。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产业集群; 高端人才; 推拉理论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12X ( 2012) —06—0016 ( 05) [作者] 于斌斌,讲师,硕士,中共绍兴市委党校绍兴区域经济研究所,浙江绍兴 31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