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本科教育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科学本科教育的思考
张文广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动物科学专业正处在由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中,专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和重组,专业领域在不断扩大,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正在形成。我国农业院校动物科学本科教育需认清形势并充分发挥各个院校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关注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对动物科学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块和合作教育等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尽快缩短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距离。
关键词:动物科学、本科教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模块、合作教育、再学习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animal science: a global perspective
Wenguang Zha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8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nd potential discipline of 21st century, animal science has been in the face with revolution in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imal science is not an independent academic discipline, but a dimension and approach to interdisciplinary efforts following specialty structure’s optimization and recombination, expansible domains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y. It is time to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for each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is of overriding importance to analyze of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superiority of university in exciting re-learning ability, enforcing professional emphasis, reforming curriculum, modifying teaching model, extend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bridging the gap existing betwee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animal industry. Key Words:Animal scienc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mphasis,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Co-operative education
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它随大学形成而产生,随大学发展而不断分化。随着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科学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其研究领域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其研究深度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多水平上系统认识和利用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国内高校动物科学教师普遍反映我国动物科学教育存在课程设置窄,教学内容重叠大,专业教育泛而不精的特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更长的适应期,影响了学生潜质的充分发挥。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但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也一度出现了本科教育的目标与定位不清,使本科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从对本科教育人才需求的宏观情况看,既有国家需求,又有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需求,更有将多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个体需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基于人文、学术、社会发展、个人发展需要的本科教育思想与培养模式。本科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本科教育的变革,对本科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向21世纪,动物科学本科教育需要突出“综合型”培养的特点,并且要在动物科学类本科生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中逐步得到充分体现。当然,这种综合并不是“万金油”,而应该是以专业带动综合。动物科学专业教育要充分考虑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的培养。只有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与选择适应以及导师的分类指导才谈得上综合培养。因为,综合型是专业型的更高阶段。目前有很多高校强调“综合型”,这种发展是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一致的。但这种动物科学“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始终未能落到实处。高校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上一度放松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值得深思的。
一、专业设置
我国现行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动物科学专业与1993年目录中的畜牧兽医(部分)、畜牧、蜂学(部分)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4个专业相对应。新目录中的动物科学专业大大拓宽了专业的口径,扩大了其领域,这对增强动物科学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的适应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美国现行的2002年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 Programs, CIP-2000)中,所有学科被清晰地归入学术型学位教育、应用型与专业学位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三种大的类型。“动物科学”归属于38个学科群之一的农学与农业经营学科群,归属于农学学科大类,属于应用型学科,以授专业学位为主。在该目录中,“动物科学”学科下设8个专业,分别是:动物科学(综合);动物育种;动物卫生;动物营养;乳品科学;家畜管理、家禽科学、动物科学(其他)。
我国和美国动物科学专业设置的不同(如表1)主要在于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只是一个不具有强制性的引导性文件,而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是一个强制性的规范性文件。美国各大学在学科专业设置、名称确定、学位授予等各方面拥有自主权,完全由各专业的教授投票决定。虽然我国近年来适当放宽了对专业设置的限制,但总体来说仍然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创造性。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动物科学专业内也陆续开出不同发展方向的柔性专业方向,不同的发展方向内所开设的柔性专业方向课程类群有所不同,这主要是根据不同发展方向的实际需要而定。比如在动物科学专业范围内开出动物产业、动物管理和动物科学3个发展方向。前两个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在畜牧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特长,而动物科学方向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又如,在动物科学专业范围内开出经营管理、兽医预科和科研预科3个专业发展方向,一般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就按照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培养计划执行。这种设置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更加有利于具有不同兴趣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以及高级别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虽也有部分院校在动物科学专业范围内开出动物遗传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