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样品前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净化技术
净化(cleanup)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 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作用 的杂质的过程。主要是利用分析物与基 体中干扰物质的理化特性的差异,将干 扰物质的量减少到能正常检测目标残留 农药的水平。
主要干扰杂质及性质
类别 脂类
色素
蜡质 肽、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
木质素
化合物及其性质
脂肪、油脂(动物样品), 不溶于水,溶于多少有机溶剂 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植物样品), 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石油醚 蜡质(许多蔬菜),易溶于有机溶剂 含氮,对NPD、FPD检测器有干扰 糖、淀粉等,对低挥发性和高水溶性农药有干扰 酚类及其衍生物,影响氨基甲酸酯类和苯氧羧酸
索式提取法
❖ 用适当的提取溶剂在索式提取器中连续回流提取几 小时,获得提取液。
❖ 提取效率高,但耗时长8h以上) ❖ 适用于匀浆法等难提取样品中
残留农药的提取或是作为其他 提取方法提取效率的参照标准。 不适合于热不稳定农药的提取。
吹扫捕集法
❖ 主要用于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 ❖ 主要构件有吹沸器、捕集管,气相色谱仪 ❖ 操作步骤:
吹沸 捕集 解吸 GC分析
提取方法-
液-液提取法:常用于水样或其他液体样品中残 留农药的提取。将一种溶剂加入被测溶液中, 利用被测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而进入有 机相,其他组分仍留在原液中而达到分离的 目的。通常使用的是分液漏斗。
❖ 常用的二相溶剂对系统有:乙酸乙酯-水、二 氯甲烷-水,石油醚-水、石油醚-丙酮等。
常用四种吸附剂的比较
吸附剂名称
主要成分
活性强弱
活化处理方法
弗罗里硅土 硫酸镁与硅酸
(Florisil)
钠作用生成的 沉淀物
适合脂肪含量高 650℃烘烤3h ,干燥器 的样品的净化 存放。使用前再于130 ℃活化1-2h。
氧化铝 (alumina)
硅胶
活性炭
氧化铝(酸性、 中性、 碱性)
对色素、脂肪、 先550 ℃加热4h,用前
❖ 适用于土壤、谷物等 样品中农药的提取。
Hale Waihona Puke 组织捣碎法❖ 组织捣碎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将样品先进 行适当的切碎,再放入组织捣碎机中,加入适当的 溶剂,快速捣碎3~5min,过滤后进行浓缩净化。
❖ 适用于蔬菜、水果等新鲜动植物组织 样品中农药的提取。
超声波法
❖ 目前一般是用超声波清洗机来进行超声波提 取。在超声波清洗槽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将 装有样品和提取溶剂的玻璃瓶放入其中,提 取溶剂的液面要与槽中水面齐平。
❖ 样品制备的目的
1)提高灵敏度和降低检测限。 2)提高测试精度。 3)提高方法的选择性。(衍生化) 4)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样品制备原理
主要是利用残留农药与样品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使 其从对检测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样品基质中提取分离出来。
农药的极性和溶解性是选择提取和净化条件的重要依据, 在残留农药的溶剂提取中常采用“相似相溶”原理:使用 与农药极性相近的溶剂为提取剂,使残留农药在溶剂中达 到最大溶解度。
❖ 液液分配提取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化合物与提 取溶剂的亲和性、二相的体积比和提取次数 三个因素。
❖ 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
1. 提取溶剂的选择
乳化现象
2. 水相的盐浓度
3. 水相的PH值
有机相、水相、乳化物和外力是乳化形成的主要因 素。
破除乳化的方法: ❖ 离心(2000rpm,2min) ❖ 过滤(滤纸或无水硫酸钠) ❖ 在水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盐(氯化钠或其水溶液) ❖ 加入少量不同的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 在振摇时,采用轻缓地向一个方向振摇的方式。
❖ 常用的提取溶剂:
石油醚、正己烷、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 酯、乙腈、甲醇、水等
❖ 提取方法-
液固提取法:将固体放入提取剂中,加以振 荡,必要时加热,再利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 使液、固分离,欲提取的农药组分进入溶剂。
常用提取方法有振荡法、捣碎法、超声波法、 索氏提取法、吹扫捕集法。
振荡提取法
❖ 振荡浸提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样 品粉碎后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 提取溶剂,用振荡器振荡1~3次,每次振荡 0.5~1h,过滤出溶剂后,再用溶剂洗涤滤渣 一次或数次,合并提取液后进行浓缩净化。
1)极性:共价键电子密度不均衡分布结果产生了键偶极。
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
己烷(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乙 腈<二甲亚砜<甲醇<水
2)溶解性 指农药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溶解能力。
溶解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药分子所 含官能团的种类、数量、溶剂的性质和其他 外部因素。
农药的水溶性还受温度、含盐量、有机质、 PH值的影响。
蜡质有较强吸附 130 ℃活化1-2h。
能力
加入5%~10%重量的水,
混匀,放置过夜。
硅酸钠溶液加 入盐酸而制得 的溶胶沉淀物
对糖等极性杂质 先110 ℃加热1h,再加 有较强吸附能力 入0%~10%重量的水,
类农药酚类代谢物的分析
常用净化方法
❖ 柱层析法 ❖ 浓硫酸处理法(水解脂类和色素,如净化含
有机氯类样品) ❖ 低温冷冻(-80℃)法(净化动物样品,除去
脂肪和某些色素)
柱层析法
柱层析法是应用最普遍的传统净化方法。 原理是将提取液中的农药和杂质一起通过一 支装有吸附剂的层析柱,它们即被吸附在具 有表面活性的吸附剂上,然后用溶剂进行淋 洗,以达到目标物与杂质分离的目的。 吸附剂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适 宜的表面孔径和吸附活性;粒度分布范围尽 量窄,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3.2 样品制备常规技术
提取技术
提取(extraction)是指通过溶解、吸着或 挥发等方式将样品中的残留农药分离出来的 操作步骤,也称为萃取。
提取原则:根据农药理化性质按“相似相溶” 原理进行。
• 溶剂的选择是关键。 1. 溶剂的极性(“相似相溶”原理) 2. 溶剂的纯度(分析纯以上) 3. 溶剂的沸点(45~80℃之间)。
第三章 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技术
3.1 样品制备目的和原理 3.2 样品制备常规技术 3.3 样品制备新技术
3.1 样品制备的目的和原理
样品制备(sample preparation)是农药残留 分析方法的重要部分。包括从样品中提取残留 农药,浓缩提取液和去除提取液中干扰性杂质 的分离净化等步骤,是将实验室样品处理成适 合测定的检测溶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