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的参数数值差异较大。解决的方法是在形成的降落漏斗范 围内布置较多的观测孔,求水文地质参数的平均值。
(3)注意边界条件的影响。
三、利用数值法求水文地质参数
数值法按其求解方法可分为:试估—校正法和优化计算 法,一般多采用试估—校正法。
这种方法利用水文地质工作者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 给出参数初值及其变化范围,用正演计算求解水头函数,将 计算结果和实测值进行拟合比较,通过不断调整水文地质参 数和反复多次的正演计算,使计算曲线和实测曲线符合拟合 要求,此时的水文地质参数即为所求。 然而,求参结果的可靠性和花费时间的多少,除了取决 于原始资料精度外,还取决于调参者的经验和技巧。
根据降水过程前后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潜水含水层 的一次降水入渗系数,可采用下式近似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 数:
hmax h h t / X
式中
—降水后观测孔中的最大水柱高度(m); hmax
—一次降水入渗系数;
h —临近降水前,地下水水位的天然平均降(升)速(m/d); t —观测孔水柱高度从h 变到 hmax 的时间(d);
y ao bo xo b1 x1 b2 x2 bl xl
式中
x0 , x1 , x2 xl —对地下水排泄量有显著影响的个月的降水
量;
a0 , b0 , b1 , b2 bl —回归系数
考虑到入渗的机制,只有当降水量大于临界降水量后,
才能产生入渗。可对作为自变量的降水量减去某一常数后, 再进行回归计算。如再考虑到雨型的影响,可对七、八月份 等有暴雨月份的自变量再乘以某一系数。
计算水位 实测水位
时 间 (年 )
地下水动态拟合曲线图
7.2给水度
给水度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 个指标,给水度和饱水带的岩性有关,随排水时间、潜 水埋深、水位变化幅度及水质的变化而变化。 确定的方法有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实验室法、野外 现场试验法、根据潜水位动态观测资料用有限差分法确 定、经验数值法等。
2. 地中渗透仪法
地中渗透仪是测定潜水蒸发、降水入渗、凝结水量的装置。
地中渗透仪示意图
潜水蒸发系数C—泰森多边形法-6
Q蒸发 C ( h) F 0 (t )
7.5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当引外水灌溉时,灌溉水经过渠系引入田间,灌溉水入 渗补给地下水称为灌溉入渗补给,分为渠系的渗漏补给(条 带状下渗)与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面状下渗)两类。 有的地区利用当地的水源(如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灌溉水入渗后,地下水得到的补给应称之为灌溉回渗,它是 当地水资源的重复量,不能作为地下水补给量。所以,灌溉 入渗补给与灌溉回归应区别开来。
式中
a
a —衰减指数;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① 0 值的确定:
潜水蒸发极限埋深一方面与土质有关,其次也与作物等 因素有关。例如,根据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五道沟试验场 资料,在无作物的条件下,亚粘土的潜水蒸发极限埋深 2.3~2.5m,亚砂土为4.0m;在有作物条件下,亚粘土的潜 水蒸发极限埋深3.2~3.5m,亚砂土为5m左右。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1800
0.03~0.05
0.05~0.11 0.08~0.14 0.09~0.15 0.08~0.15 0.07~0.14 0.06~0.12 0.05~0.10
0.04~0.10
0.08~0.15 0.11~0.20 0.13~0.23 0.14~0.23 0.13~0.21 0.11~0.18 0.09~0.15
7.4潜水蒸发系数
潜水蒸发是指潜水在土壤水势作用下运移至包气带并蒸 发成为水汽的现象。在潜水埋深较小的地区,潜水蒸发是潜 水的主要排泄途径,直接影响到潜水位的消退。单位时间的 潜水蒸发量成为潜水蒸发强度,潜水蒸发强度的变化既受潜 水埋深的制约,又受气象、土壤、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一)潜水蒸发强度确定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岩性 粘 土 亚粘土 亚砂土 黄土状亚粘土 黄土状亚砂土 粉 砂 粉细砂
给水度 0.02~0.035 0.03~0.045 0.035~0.06 0.02~0.05 0.03~0.06 0.06~0.08 0.07~0.010
岩性 细 砂 中细砂 中 砂 中粗砂 粗 砂 粘土胶结的砂岩 裂隙灰岩
(m);
n—与包气带土质、气候有关的指数,一般取1~3。
(2)沈立昌双曲线型公式(1979年):
(k ) /(1 )
a 0
b
式中
合指数; a,b—指数(无因次);
k —标志土质、植被、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因素的综
(3)叶水庭指数型公式(1977年):
0 10
主要方法有:野外试验、实验室测试及根据地下水动态 观测资料采用理论公式求取,或采取数值法反演求参等
7.1渗透系数(K) 渗透系数的大小与介质的结构(颗粒大小、排列、空隙充 填等)和水的物理性质(液体的粘滞性、容重等)有关。 表征岩石空隙渗透性的指标是渗透率,它取决于空隙的大 小、形状、空隙度等因素。与渗透系数的关系为:
一般情况下,地表土层的岩性对α值的影响最显著。降 水入渗系数可分为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年降水入渗补给系 数、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而变化。
不同岩性和降水量的平均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
岩性 P年(mm)
50 100 粘土 0~0.02 0.01~0.03 亚粘土 0.01~0.05 0.02~0.06 亚砂土 0.02~0.07 0.04~0.09 粉细砂 0.05~0.11 0.07~0.13 砂卵砾石 0.08~0.12 0.10~0.15
以当月的降水量和前几个月的降水量为自变量,共有n+1个自
变量 x0 , x1 , x2 xn 。自变量可适当取多一些。地下水排泄量为 因变量y。根据引入变量的数目和样本的大小,算出自由度f1 和f2。给定显著水平α ,查表得到临界的F检验值Fα ,然后进 行逐步回归计算。如果算得的F值大于Fα ,则认为这一自变量 的影响是重要的,引入回归方程。否则予以剔除。最后得到的 方程只包含对因变量y影响显著的 l 1个自变量 x0 , x1 , x2 xl 即对地下水排泄量影响不大的月份的降水量不引入回归方程。 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如下:
利用泰斯公式求水文地质参数时应注意:
(1)对于承压完整井抽水,当井内流速达到一定程度
(1m/s)时,在井附近会产生三维流区,此时,利用主孔资
料或布置在三维流区内的观测孔求解时,将产生三维流影响
的水头损失,所以,应对实测降深值进行修正。
(2)由于地下水运动天然水力坡度,在地下水上下游所计
注 东北黄土与表中亚粘土相近,陕北黄土含有裂隙,其与表中亚砂土相近(引自 水利电力部水文局《中国地下水资源》)。
(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方法
1.利用地下水位动态资料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埋藏深度较小的平原区。我国 北方平原区地形平缓,地下径流微弱,地下水从降水获得补 给,消耗于蒸发和开采。在一次降雨的短时间内,水平排泄 和蒸发消耗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X—t日内降水总量(m)。
h —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柱高度(m);
注: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几乎没有水平排泄的潜水。在水
力坡度大、地下径流强烈的地区,降水入渗补给量不完全反 映在潜水面的上升中,而有一部分水从水平方向排泄掉了, 则会导致计算的降水入渗系数值偏小。如果是承压水,水位 的上升不是由于当地水量的增加,而是由于压力的变化。以 上情况本方法不适用。
渗透系数
K k
渗透率
液体重率
液体的粘滞系数
由于水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变化不大,可以忽略。
利用裘布依公式求渗透系数时的注意事项:
1)含水层的井壁边界条件
2)影响半径 含水层很少能满足该条件。理论上,在抽水后的实际降落漏斗范围
内,只有当观测孔与抽水井的距离(r)小于0.178倍的R时,水位降深s
1.经验公式法
我国水利电利部水文局1982年11月编制的《地下水资源调查
和评价工作技术细则》推荐下列三个经验公式计算潜水蒸发 强度。
(1)阿维里扬诺夫公式(1965年):
0 (1 / 0 ) n
式中
0 —时段内日平均水面蒸发量(mm/d);
—时段内地下水平均埋深(m); 0 —潜水停止蒸发时的地下水埋深,又称潜水蒸发极限埋深
t—抽水开始以后的时间(d) V—降落漏斗的体积(m3)
降落漏斗的形状一般为不规则的漏斗形。当观测孔较多时,可根据 实测的降落漏斗形状和漏斗内降深等值线,算出漏斗体积V。
7.3降水渗入系数α 的确定
(一)基本概念
降水渗入系数α 是指降水渗入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 α 值的大小取决于地表土层的岩性和土层结构、地形坡度、 植被覆盖以及降水量的大小和降雨形式等,一般情况下地表 土层的岩性对α 值的影响最显著。
漏斗疏干法
在潜水面平缓、天然地下径流量很小的地区,抽水井所抽出的水主 要来自降落漏斗疏干的水量,随着抽水时间的延长,降落漏斗在不断扩 展,只要将某一时刻以前抽出的水量,除以该时段的降落漏斗体积,即 可得到给水度,计算公式如下:
Q t V式中(6-5) Nhomakorabea
Q—抽水井的流量(m3/d)
0.07~0.13
0.12~0.20 0.15~0.24 0.17~0.26 0.18~0.26 0.17~0.25 0.15~0.22 0.13~0.19
0.10~0.17
0.15~0.23 0.20~0.29 0.22~0.31 0.22~0.31 0.21~0.29
0.15~0.21
0.22~0.30 0.26~0.36 0.28~0.38 0.28~0.38 0.27~0.37
与r才属对数关系;当r大于0.178倍后就变为贝塞尔函数关系,而贝塞尔 函数斜率小于对数函数,这也就是观测孔越远计算的k值越大的原因。
3)天然水力坡度的影响 利用上游观测孔求得的k值偏小,下游求得的k值偏大,主要是地下 水是在天然水力坡度作用下运动的。 4)抽水降深大小的影响 在实际计算中应选择抽水降深较大,同时抽水井周围的三维流或紊 流影响较小,且s与r保持对数关系的观测孔资料计算渗透系数。
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参数,
其数值大小是含水层各种性能的综合反映,是地下水资源评 价的重要基础资料。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必须在分析勘察 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选用公式(选用的公式应 注明出处)。
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 层的释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 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 水文参数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有关的参数, 如:降雨入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径流条件强地区
2.回归分析法确定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根据降水量和地下水的排泄量的系列资料,可用逐步回 归分析法估算降水入渗补给量,从而可以确定降水入渗补给 系数。 地下水的排泄量(主要指水平排泄,不包括潜水蒸发等 垂直排泄)对于降水量存在时间滞后,用地下水的排泄量来 代表同期的降水入渗补给量是错误的。但只要有地下水排泄 量(河流基流量、矿坑排水量、泉流量等)的系列资料和降 水量的系列资料,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求出各时段降水量对于 地下水排泄量的贡献,可以大致估算出降水入渗补给量。
80 70 60
G322孔
地 下 水 位 (米 )
50 40 30 20 10 0 -1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计算水位 实测水位
时 间 (年 )
地下水动态拟合曲线图
80 70 60
梅花寨孔
地 下 水 位 (米 )
50 40 30 20 10 0 -1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给水度 0.08~0.11 0.085~0.12 0.09~0.13 0.10~0.15 0.11~0.15 0.02~0.03 0.008~0.10
给水度强弱相对比较(分选性较好时,典型推荐值) 砾石0.12 > 粗砂 0.1 > 中砂 0.08 > 细砂 0.06 > 亚粘土
0.01 > 粘土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