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第十三讲 英国经验论(洛克、贝克莱、休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篇,在反驳了当时被很多人视为王权基础的神 圣权利原则之后,洛克开始解释政府的真正基础。 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 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 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作为与与此相背时, 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收回权力。
• 3. 洛克认为,人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包 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
• 一个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既然可感事物只能存在 于观念中,那么它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感知了它。
(二)批判物质实体:物质就是“虚无”
• 1、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贝克莱知道,物质概念是一 切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的基石,因此,必须否认物质的客 观实在性,宣称物质即“虚无”:
• 关于“物质”或“有形实体”的学说,是“怀疑主义”的主要支柱, 同样,一切“无神论”和“不信宗教的渎神的企图,也建立在这 个基础之上……物质的实体从来就是“无神论者”的挚友,这一 点是无需多说的。
三 休谟(David Hume,1711—1776)
• 在我们的哲学研究中,我们可以 希望藉以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即是抛开我们一向所采用的那种 可厌的迂回曲折的老方法,不再 在边界上一会儿攻取一个城堡, 一会儿占领一个村落,而是知道 这些科学的首都和心脏,即人性 本身;一旦掌握了人性之后,我 们在其他方面就有望轻而易举地 取得胜利了。
• 2、知觉的类型:一类是印象,一类是观念,两者的差别就是感觉和 思维的差别;
• ① 印象就是当我们“听、看、感受、爱、恨、欲求、意欲什么时, 出现于我们心灵中的东西” ,即当下产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等生 动活泼的知觉,它们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印象有两种:感觉 和反省;
• ② 观念是“当我们反省一种激情或者一个不在场的对象时”出现于我 们心灵中的东西。印象与观念之间的区别是它们的力量和生动性程 度的差别:印象比观念更为强烈和生动;
• 4. “自然状态”:与霍布斯不同(受制于自然 律),洛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状 态,并且也是平等的状态,但“它却不是一种 放纵状态……自然状态自有约束每个人的自然 法”,人的自然的自由只受自然法统治,而理 性就是这个法;
• 5. 分权思想:洛克还第一个倡导权力的分配。 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三 种。这方面的理论由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 鸠继续发展,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 互独立、互相制衡。这一学说基于这样一个理 论前提: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三)知识的分类与范围
• 1. 我们的知识只是关于观念的知识; • 2. 所谓知识就是人心对两个观念的符合或不符合所
产生的一种知觉。有这种知觉就有知识,反之则 无; • 3. 有四个层次理解这种符合或不符合:同一性或差 异性;关系;并存或必然的联系;实在的存在(举例见
教材P250)
• 4. 按照“观念之间的符合与否”在知觉中的明白程 度,知识可以分为三类: ①直觉的(人心不用费力便能瞥 见的,如白的黑的,方的圆的,三大于二等); ②证明的(需要
际存在的完全意义上的知识和绝对的确实性,而只能获得关于
“观念间关系”的完全意义上的知识和绝对确实性。
• 即:
• ① 知识的唯一对象便是那些“完全取决于我们放在一起 比较的观念”间的关系。严格说来,我们不能有关于实在世
• 他的政治学说可归结为:一切政府就其权 利而言都是有限的,而且只有在得到被统治者 的认同的情况下才得以存在。理由是:所有人 都是生而自由的。
• 2. 《政府二论》:副标题为“论政府的真正起源、 范围和目的”。 1689到1690年写成。第一篇反驳费尔 默爵士的《先祖论即论国王之自然权》(费尔默认 为,一切政府都是君主专制式的,理由是:没有人 生来就是自由的)。洛克极力反对这种君权神授 论;
• 为了正确地了解政治权利,并追溯它的 起源,我们必须考究人类原来自然地处 在什么状态。那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 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 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 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 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 《政府论》
•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生于英国灵顿,就读 于牛津大学。青年时期的洛克就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 趣,36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他与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 耳过从甚密,晚年又同艾萨克·牛顿结成好友。他还对医学感兴 趣,得过医学学士学位,但只是偶尔行医。曾因参与政治活动 而受到牵连和迫害。
借别的观念为媒介来推理,如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度;其明晰性低于
直觉知识); ③感觉的(观念与产生它的外物是否符合,不具有 前两种知识的确定性)。
(四)自然状态与自然法
• 1. 民主宪政与自然权利: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 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 人,他主张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容侵犯。 洛克的政治理念也对美国、法国、英国以及其 他的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影响深远。
• 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 牢固基础,而我们对这个科学本 身所能给与的唯一牢固的基础, 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 ——休谟《人性论》
(一)知觉论
• 1、什么叫知觉:洛克和贝克莱称之为观念的东西,休谟称之为知觉。 • 知觉是知识的基本要素,休谟在心灵里发现了一堆知觉:苹果的味
道、三角形的观念、公正的概念,对某种行为的尊重或者愤怒,知 觉就是呈现在心灵中的任何东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在其中呈 现。
• 著作: 《视觉新论》 《人类知识原理》 《三篇对话》 《西利斯》
• 哲学的目的不止于认识论,实际上它的最终目 的是论证上帝的存在,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 批判物质实体观念。
• “除了我们用感官所感知的事物之外,还有什 么可感的对象呢”。
(一)“存在就是被感知”
1、贝克莱认为,认识的对象就是观念,观念不反映观念之 外的任何事物,况且观念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事物。人们 平常所说的事物,不过是观念的各种不同的结合而已;
• 洛克的成名之作是《人类理智论》,在该书中他论述了人类知识 的起源、性质及局限性。其观点基本上是经验主义的,培根和笛 卡尔对他的影响显而易见;
• 在《论信仰自由书》(1689)中,洛克主张国家不应干涉宗教信 仰自由。洛克还把这种信仰自由的原则扩展到非基督教徒中:“异 教徒、伊斯兰教徒都不应该因其宗教而被剥夺国家规定的民权”;
• ③ 所有观念都得自于印象。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在记忆和想象中的 再现。先有印象产生,并在心中留有一个复本,复本 的继续存在即为观念。
• 3、知觉(包括印象和观念)的另一种区分即简单 和复杂。
• ① 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 • ② 复合观念摹写复合印象或者对简单观念进行排列组
和; • ③一切观念和思想最终来源于印象即感觉经验。
• 例如,我们看到一个圆的形状、红的颜色,嗅到香的气 味,把这些感觉集合起来,人们就用苹果这个名称来表示 它,并把它当做一个单独事物来看待。由此得出结论,事 物就是“观念的集合”。
2、然而,观念本身不能独立存在,要有一个能感知它们的 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一个能感知的主动实体,就是我所谓 的心灵、精神、灵魂或自我。观念只存在于这个东西之 中,或者就被这个东西所感知,即:
(二)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说
• 1. “白板说”:一切观念都由感觉或者反省而来— —我们可以假定人心如白纸一Biblioteka Baidu,没有一切标 记,没有一切观念。
• 那么如何会有这些观念呢? • ①它们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
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最终来源于经验; • ②我们能够观察所知觉的外在的可感物,以及能
够观察所知觉和反省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我们的 理解因而得到了思想的一切材料。
• 这便是知识/观念的两个来源。
• 2. 双重经验说——知识/观念的两个来源:
• ①感觉对象是观念的一个来源,是我们关于可感 物的观念,如黄、白、热、冷、软、硬、苦、甜 等等;
• ②心理活动是观念的另一个来源——我们运用理 解以考察它所获得的那些观念时,我们还自觉到 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灵在反省心理活动时便产生 另一套观念,如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论、 认识等等;
• 1、贝克莱否定物质实体,肯定精神实体; • 2、精神实体有有限与无限两种,他因而分别证明
心灵实体和上帝的存在;
• 3、心灵实体存在的理由:感觉不能没有主体;观 念的生灭变化必定有一个无形而能动的实体;
• 4、人们具有感觉观念,这就是上帝存在的明证: 没有物质实体意味着感觉之外没有非精神的来 源,人心中的感觉观念既不来自于客观物质,也 非心灵的创造,那它们必定来自于人心之外的精 神实体,即上帝。
第十三讲 英国经验论哲学: 洛克、贝克莱、休谟
一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 )
• 我的目的是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确定 性和范围,以及信仰的、意见的和同意 的各种根据和程度。
• 理解使人高出于其余一切有感觉的生 物,并且使人对这些生物占到上风,加 以统治,因此,理解这个题目确乎是值 得研究的;只就理解的高贵性讲,我们 亦可研究它。《人类理解论》
• ③我们所有的观念总是由两者之一来的,外界的 物象使理解得到各种可感性质的观念;心灵则提 供用以理解自身活动的观念。
• 3. 两种观念:基于观念本身的结构,又区分出简单
观念和复杂观念。 • ①简单观念是人们知觉得最分明的,它们只含有一种
纯一的现象,只能引起心中纯一的认识,并不能再分 为各种不同的观念; • ②简单观念非人心所能造,亦非人心所能毁,它们是 一切知识的材料,它们之所以能提供到人心中,仅凭 上述两条途径:感觉和反省; • ③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构成的,简单观念通过相加、 并列和抽象三种方式构成复杂观念。
• 洛克最重要的著作是《政府论》,他在其中提出了自由宪政民主 的基本思想,它对所有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思想的影响都极 为深刻。洛克坚信人人皆有与生俱来的权力,这些权力不仅仅包 括生命权,还包括个人自由和拥有财产的权力。洛克声称,政治 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个人的财产安全。
(一)天赋观念是没有必要的假设
• 4、由以上休谟得出了“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 • ① 一是“印象在先原则”,即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
识来源于感觉;
• ② 二是“想象自由原则”,观念虽然由印象而产生,但是
在心中却可以自由地结合,从而产生出印象中没有的东 西,比如飞马。
• 5、知识的分类: 休谟认为,我们不能获得关于实际事情和实
• 在《人类理解论》I. 2.中,洛克指出,有人(唯理论者) 确定地认为:理解中有一些天赋的原则、原始的意念和记 号,仿佛印在人心上。这些原始的东西是心灵最初存在时 的禀赋,一并带到世界上来了。
• 洛克的反驳: • ①由我们获得知识的方式看,足以证明知识不是天赋的—
—人们只要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而不用天赋印象的帮 助,就能够得到他们所有的一切知识;而且还可以达到知 识的确实性; • ②譬如,假设人人心中有天赋的颜色观念,那么,上帝何 必给人以视觉,给人以一种能力,使他用眼睛从外界物象 接受这些观念呢? ——不必要 • ③人们的普遍同意也不能证明天赋的观念。因为实际上根 本没有一切人类共同承认的原则,如“凡存在者存在”、 “一物不能既存在又不存在”……事实上,很多人根本不知 道有这么回事儿。 ——不可能
二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
• 15岁进入都柏林三一学院, 1707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 职,著有《视觉新论》、《人类 知识原理》、《海拉斯和斐洛诺 斯的对话三篇》等著作,并成为 英国各大学热烈讨论的对象。
• 1734年,他被任命为爱尔兰克罗 因地区的主教,任职近30年。
• 2、物质是一个虚构的词:因为它不表示任何实在的东 西,在人的心中也没与之对应的观念。观念只能与观念相 似,观念与外物之间的比较是一种不当的假设。
• 3、心外没有独立的存在:人们所感知的只是观念,物体 的性质不过是我们感知的观念,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物质实体”只是个无意义的名词。
(三)精神实体的存在
• 3. 洛克认为,人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包 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
• 一个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既然可感事物只能存在 于观念中,那么它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感知了它。
(二)批判物质实体:物质就是“虚无”
• 1、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贝克莱知道,物质概念是一 切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的基石,因此,必须否认物质的客 观实在性,宣称物质即“虚无”:
• 关于“物质”或“有形实体”的学说,是“怀疑主义”的主要支柱, 同样,一切“无神论”和“不信宗教的渎神的企图,也建立在这 个基础之上……物质的实体从来就是“无神论者”的挚友,这一 点是无需多说的。
三 休谟(David Hume,1711—1776)
• 在我们的哲学研究中,我们可以 希望藉以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即是抛开我们一向所采用的那种 可厌的迂回曲折的老方法,不再 在边界上一会儿攻取一个城堡, 一会儿占领一个村落,而是知道 这些科学的首都和心脏,即人性 本身;一旦掌握了人性之后,我 们在其他方面就有望轻而易举地 取得胜利了。
• 2、知觉的类型:一类是印象,一类是观念,两者的差别就是感觉和 思维的差别;
• ① 印象就是当我们“听、看、感受、爱、恨、欲求、意欲什么时, 出现于我们心灵中的东西” ,即当下产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等生 动活泼的知觉,它们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印象有两种:感觉 和反省;
• ② 观念是“当我们反省一种激情或者一个不在场的对象时”出现于我 们心灵中的东西。印象与观念之间的区别是它们的力量和生动性程 度的差别:印象比观念更为强烈和生动;
• 4. “自然状态”:与霍布斯不同(受制于自然 律),洛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状 态,并且也是平等的状态,但“它却不是一种 放纵状态……自然状态自有约束每个人的自然 法”,人的自然的自由只受自然法统治,而理 性就是这个法;
• 5. 分权思想:洛克还第一个倡导权力的分配。 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三 种。这方面的理论由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 鸠继续发展,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 互独立、互相制衡。这一学说基于这样一个理 论前提: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三)知识的分类与范围
• 1. 我们的知识只是关于观念的知识; • 2. 所谓知识就是人心对两个观念的符合或不符合所
产生的一种知觉。有这种知觉就有知识,反之则 无; • 3. 有四个层次理解这种符合或不符合:同一性或差 异性;关系;并存或必然的联系;实在的存在(举例见
教材P250)
• 4. 按照“观念之间的符合与否”在知觉中的明白程 度,知识可以分为三类: ①直觉的(人心不用费力便能瞥 见的,如白的黑的,方的圆的,三大于二等); ②证明的(需要
际存在的完全意义上的知识和绝对的确实性,而只能获得关于
“观念间关系”的完全意义上的知识和绝对确实性。
• 即:
• ① 知识的唯一对象便是那些“完全取决于我们放在一起 比较的观念”间的关系。严格说来,我们不能有关于实在世
• 他的政治学说可归结为:一切政府就其权 利而言都是有限的,而且只有在得到被统治者 的认同的情况下才得以存在。理由是:所有人 都是生而自由的。
• 2. 《政府二论》:副标题为“论政府的真正起源、 范围和目的”。 1689到1690年写成。第一篇反驳费尔 默爵士的《先祖论即论国王之自然权》(费尔默认 为,一切政府都是君主专制式的,理由是:没有人 生来就是自由的)。洛克极力反对这种君权神授 论;
• 为了正确地了解政治权利,并追溯它的 起源,我们必须考究人类原来自然地处 在什么状态。那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 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 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 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 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 《政府论》
•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生于英国灵顿,就读 于牛津大学。青年时期的洛克就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 趣,36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他与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 耳过从甚密,晚年又同艾萨克·牛顿结成好友。他还对医学感兴 趣,得过医学学士学位,但只是偶尔行医。曾因参与政治活动 而受到牵连和迫害。
借别的观念为媒介来推理,如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度;其明晰性低于
直觉知识); ③感觉的(观念与产生它的外物是否符合,不具有 前两种知识的确定性)。
(四)自然状态与自然法
• 1. 民主宪政与自然权利: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 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 人,他主张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容侵犯。 洛克的政治理念也对美国、法国、英国以及其 他的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影响深远。
• 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 牢固基础,而我们对这个科学本 身所能给与的唯一牢固的基础, 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 ——休谟《人性论》
(一)知觉论
• 1、什么叫知觉:洛克和贝克莱称之为观念的东西,休谟称之为知觉。 • 知觉是知识的基本要素,休谟在心灵里发现了一堆知觉:苹果的味
道、三角形的观念、公正的概念,对某种行为的尊重或者愤怒,知 觉就是呈现在心灵中的任何东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在其中呈 现。
• 著作: 《视觉新论》 《人类知识原理》 《三篇对话》 《西利斯》
• 哲学的目的不止于认识论,实际上它的最终目 的是论证上帝的存在,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 批判物质实体观念。
• “除了我们用感官所感知的事物之外,还有什 么可感的对象呢”。
(一)“存在就是被感知”
1、贝克莱认为,认识的对象就是观念,观念不反映观念之 外的任何事物,况且观念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事物。人们 平常所说的事物,不过是观念的各种不同的结合而已;
• 洛克的成名之作是《人类理智论》,在该书中他论述了人类知识 的起源、性质及局限性。其观点基本上是经验主义的,培根和笛 卡尔对他的影响显而易见;
• 在《论信仰自由书》(1689)中,洛克主张国家不应干涉宗教信 仰自由。洛克还把这种信仰自由的原则扩展到非基督教徒中:“异 教徒、伊斯兰教徒都不应该因其宗教而被剥夺国家规定的民权”;
• ③ 所有观念都得自于印象。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在记忆和想象中的 再现。先有印象产生,并在心中留有一个复本,复本 的继续存在即为观念。
• 3、知觉(包括印象和观念)的另一种区分即简单 和复杂。
• ① 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 • ② 复合观念摹写复合印象或者对简单观念进行排列组
和; • ③一切观念和思想最终来源于印象即感觉经验。
• 例如,我们看到一个圆的形状、红的颜色,嗅到香的气 味,把这些感觉集合起来,人们就用苹果这个名称来表示 它,并把它当做一个单独事物来看待。由此得出结论,事 物就是“观念的集合”。
2、然而,观念本身不能独立存在,要有一个能感知它们的 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一个能感知的主动实体,就是我所谓 的心灵、精神、灵魂或自我。观念只存在于这个东西之 中,或者就被这个东西所感知,即:
(二)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说
• 1. “白板说”:一切观念都由感觉或者反省而来— —我们可以假定人心如白纸一Biblioteka Baidu,没有一切标 记,没有一切观念。
• 那么如何会有这些观念呢? • ①它们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
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最终来源于经验; • ②我们能够观察所知觉的外在的可感物,以及能
够观察所知觉和反省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我们的 理解因而得到了思想的一切材料。
• 这便是知识/观念的两个来源。
• 2. 双重经验说——知识/观念的两个来源:
• ①感觉对象是观念的一个来源,是我们关于可感 物的观念,如黄、白、热、冷、软、硬、苦、甜 等等;
• ②心理活动是观念的另一个来源——我们运用理 解以考察它所获得的那些观念时,我们还自觉到 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灵在反省心理活动时便产生 另一套观念,如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论、 认识等等;
• 1、贝克莱否定物质实体,肯定精神实体; • 2、精神实体有有限与无限两种,他因而分别证明
心灵实体和上帝的存在;
• 3、心灵实体存在的理由:感觉不能没有主体;观 念的生灭变化必定有一个无形而能动的实体;
• 4、人们具有感觉观念,这就是上帝存在的明证: 没有物质实体意味着感觉之外没有非精神的来 源,人心中的感觉观念既不来自于客观物质,也 非心灵的创造,那它们必定来自于人心之外的精 神实体,即上帝。
第十三讲 英国经验论哲学: 洛克、贝克莱、休谟
一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 )
• 我的目的是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确定 性和范围,以及信仰的、意见的和同意 的各种根据和程度。
• 理解使人高出于其余一切有感觉的生 物,并且使人对这些生物占到上风,加 以统治,因此,理解这个题目确乎是值 得研究的;只就理解的高贵性讲,我们 亦可研究它。《人类理解论》
• ③我们所有的观念总是由两者之一来的,外界的 物象使理解得到各种可感性质的观念;心灵则提 供用以理解自身活动的观念。
• 3. 两种观念:基于观念本身的结构,又区分出简单
观念和复杂观念。 • ①简单观念是人们知觉得最分明的,它们只含有一种
纯一的现象,只能引起心中纯一的认识,并不能再分 为各种不同的观念; • ②简单观念非人心所能造,亦非人心所能毁,它们是 一切知识的材料,它们之所以能提供到人心中,仅凭 上述两条途径:感觉和反省; • ③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构成的,简单观念通过相加、 并列和抽象三种方式构成复杂观念。
• 洛克最重要的著作是《政府论》,他在其中提出了自由宪政民主 的基本思想,它对所有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思想的影响都极 为深刻。洛克坚信人人皆有与生俱来的权力,这些权力不仅仅包 括生命权,还包括个人自由和拥有财产的权力。洛克声称,政治 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个人的财产安全。
(一)天赋观念是没有必要的假设
• 4、由以上休谟得出了“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 • ① 一是“印象在先原则”,即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
识来源于感觉;
• ② 二是“想象自由原则”,观念虽然由印象而产生,但是
在心中却可以自由地结合,从而产生出印象中没有的东 西,比如飞马。
• 5、知识的分类: 休谟认为,我们不能获得关于实际事情和实
• 在《人类理解论》I. 2.中,洛克指出,有人(唯理论者) 确定地认为:理解中有一些天赋的原则、原始的意念和记 号,仿佛印在人心上。这些原始的东西是心灵最初存在时 的禀赋,一并带到世界上来了。
• 洛克的反驳: • ①由我们获得知识的方式看,足以证明知识不是天赋的—
—人们只要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而不用天赋印象的帮 助,就能够得到他们所有的一切知识;而且还可以达到知 识的确实性; • ②譬如,假设人人心中有天赋的颜色观念,那么,上帝何 必给人以视觉,给人以一种能力,使他用眼睛从外界物象 接受这些观念呢? ——不必要 • ③人们的普遍同意也不能证明天赋的观念。因为实际上根 本没有一切人类共同承认的原则,如“凡存在者存在”、 “一物不能既存在又不存在”……事实上,很多人根本不知 道有这么回事儿。 ——不可能
二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
• 15岁进入都柏林三一学院, 1707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 职,著有《视觉新论》、《人类 知识原理》、《海拉斯和斐洛诺 斯的对话三篇》等著作,并成为 英国各大学热烈讨论的对象。
• 1734年,他被任命为爱尔兰克罗 因地区的主教,任职近30年。
• 2、物质是一个虚构的词:因为它不表示任何实在的东 西,在人的心中也没与之对应的观念。观念只能与观念相 似,观念与外物之间的比较是一种不当的假设。
• 3、心外没有独立的存在:人们所感知的只是观念,物体 的性质不过是我们感知的观念,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物质实体”只是个无意义的名词。
(三)精神实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