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盐铁官营发展史-2021年高考历史二三轮教材之外热点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盐铁官营发展史

【名词解释】

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实行的财经政策,相对于西汉初年对盐铁业采取自由经营政策命名。

西汉初年对盐铁业采取自由经营政策。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在受釱左趾的刑罚,工具有产品没收入官。管理盐铁事业的官吏,多为商贾出身。

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昭帝始元六年(前81)盐铁之议时,贤良文学曾对盐铁官营大加攻击,但事关财政收入,除罢关内铁官外,盐铁官营并未废止。汉元帝初元五年(前44)盐铁官曾与齐三服官、常平仓等一同罢废。永光三年(前41)又因财政困难而恢复。王莽行五均六筦,盐铁官营亦是其中内容,到地皇二年(22)废除。

【知识梳理】

一、官营手工业

1.含义: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的手工业。(《红楼梦》中的江宁织造局就属于官营手工业。)

2.制度:工官制度,是由官员专门管理官营手工业的制度。

手工业者:匠户(世袭,没有人身自由)

3.特点:

(1)产品共皇室贵族使用;

(2)产品不投放市场;

(3)由官府控制,集中进行大作坊生产;

(4)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

(5)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6)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评价:

(1)优势: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2)不足: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

二、盐铁官营

1.时间

最早始于齐国,汉元帝初元五年(前44)盐铁官曾与齐三服官、常平仓等一同罢废,永光三年(前41)又因财政困难而恢复。王莽行五均六筦,盐铁官营亦是其中内容,到地皇二年(22)废除。

2.目的

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

3.措施

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在受釱左趾的刑罚,工具和产品没收入官。管理盐铁事业的官吏,多为商贾出身。

4.影响

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阻碍民营经济发展

三、中国官营手工业发展历程(拓展)

周代,实行“工商食官”(《国语·晋语四》)制度。手工业和商业要国家来经营。当时的政府建立了大量的手工业作坊,并设“工官”管理。工匠的吃住由政府提供,所谓“官廪之”。要按政府的要求生产各种东西,“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礼记·月令》)。制造出来的东西上要刻上工匠的名字,如果质量有问题,就要治罪。官府有专门的官商负责采买等事。

春秋战国,政治家们不断论述通过国家垄断经济控制民众的意义。管仲除了“利出一孔”理论外,还提出了“官山海”的思路,即由国家来垄断和经营自然资源(“山海之利”)开发的理论。他开创了盐铁专营制度,目的一是“塞民之羡,隘其利途”,即通过垄断堵塞民众致富之途,以控制国民经济。因此他规定,所有食盐都必须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定价销售,即“官收、官运、官销”。齐国由是富强,称霸诸侯。

汉代初期,一度奉行黄老无为之治,放松对民营经济的管制。

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经济迅速恢复,全国形成关中、巴蜀两大商业城市群,成长出了一些全国性的

商业大都会,著名的是“五都”,即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一大批大工商业主崛起,或经商、或开矿,家业万贯,实力相当雄厚。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中说:“富商大贾或者财蹛(音,带。)役贫,转百数,废居居邑,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就是说,富商大贾有的大量役使贫民,前呼后拥,车乘百余辆,囤积居奇;有的冶铸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

这一时期,冶金业、制盐业和铸币业都相当发达,工匠们用高炉炼铁的方法已经非常普遍。西汉时期,中国“在生产技术的造诣上,在钢的产量和质量上,比之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钢铁工业所达到的水平,并无逊色,但是,中国却早了两千年……”。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秩序的自发生成和扩展,似乎预示着市场规律会不断冲破各地和各种各样的“布罗代尔钟罩(被封隔的经济状态)”,从而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繁荣。

然而民营经济的迅速成长,却令政府非常紧张。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王权削弱、公卿大夫力量增强的局面,是因为公卿大夫掌握了“山泽之利”,开矿煮盐使他们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独霸一方,架空了王权。如果听任民营经济发展,大商人的势力足以纠结大量民众,就会挑战官府权威。特别是开采矿藏的地点,往往都是高山大谷之中,在这些政府监控不到的地方,如果聚集数万人,将严重威胁政权稳定。因此他们建议中央直接掌握社会的经济命脉,以防不测事件发生。

汉武帝时期,为了更好地控制社会,再一次实行大规模“铁盐官营”政策,原由豪富占有的矿山和产盐滩灶收归国家,由官府直接组织盐业和铁器的产供销。当然,官营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所以垄断性的官营企业在汉代大量出现。也因此官营企业的弊端在汉代就已经显露无遗。

四、王莽改制

9年(新始建国元年)从居摄时代开始,一直到登基之后,王莽针对西汉末年社会的积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王莽改制”。这些改革措施,大体包括:

(1)“王田”“私属”制

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王莽实行了“王田”“私属”制,更天下田为王田,禁止买卖;以一夫百亩的井田制为标准,限制私人土地占有;奴婢称“私属”,同样禁止买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