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事件及分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毒豇豆和毒韭菜
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武汉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立即对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决定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此后,上海、广东、重庆、江西等地也有类似情况反映。
山东省青岛市4月9日爆出惊人的“毒韭菜”事件。从4 月1 日开始,青岛一些医院陆续接到9 名食用韭菜后中毒的患者,他们都是食用韭菜后出现了头疼、恶心、腹泻的症状,经医院检查属于有机磷中毒,也就是说韭菜上的残留农药严重超标导致中毒。尽管这些患者经过医院救治目前已恢复了健康,尽管被检出的1930 公斤农药残留超标的韭菜已全部销毁,但这起毒韭菜事件还是再次敲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再次触痛了国人业已脆弱和敏感的食品安全神经。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果蔬,如果污染较轻、吃入的数量较少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另外,残留农药还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帕金森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也与长期接触农药有关。对孕妇而言,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
农药不但可以保障粮食丰产而且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农药的合理使用对食品是安全的,但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主要是生物因素引起的污染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主要是由化学因素引起的。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在我国非常突出,农药是影响食品安全因素之一,特别是高毒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事件时有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吃饱还要吃好”的餐桌理念已深入人心,农业生产不仅要提供数量充足的农产品,更要提供高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我国是农药生产及使用大国。近年,我国农药使用量每年约100~130万吨,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卫生杀虫剂等。
由农药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范围施药,如将仅用于水稻的杀虫剂用于蔬菜就很危险;二是没有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如果农产品今天施药,明天上市,其危害不言而喻。就农药本身及使用而言,建立在严格的、科学的实验基础上,登记上市的农药应该是安全的,农药就其品种而言,不同品种毒性不同,使用对象不同,降解速率不同,只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使用方法执行,其风险就在可接受范围内,就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政府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因此,要确保生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仍需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具体而言,应继续加大对农业产地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力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生产与使用将直接影响农业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应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主要涉及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在生产环节中,要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和备案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从源头上规范市场秩序,坚决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的行为。在流通环节中,各级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查处国家明令禁止销售、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并对可能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对质量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业投入品,要及时报请上级农业部门,必要时商请公安机关,彻查源头。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环节上,要强化对农户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指导。可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知识,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提高农民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最后,政府还要继续加大对环保型农业投入品的研发投入,尽快研制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型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并开展相应的技术、信息服务,积极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