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至今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至今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1540302229 李晓霞

摘要:从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一直都是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通过相关文献发现,货币供应量的规模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同时,货币供应量又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下选取国际储备、信贷规模、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化政策建议:一是合理控制信贷功能;二是合理控制国际储备规模;三是为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四是合理调整存贷款利差和贷款利率水平;五是深化公开市场业务。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国际储备、法定存款准备率

一、前言

2006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然而我国的经济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了波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走向复苏。另外,在2003年,我国物价开始回升,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虽然通货膨胀上升不明显,但因为国内国外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我国1997年--2015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由上述图表可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各数据都呈现增长的趋势:M0的增长趋势最为平缓,M1较平缓,而M2最为陡峭。且M2自2014年起,增长的趋势就更显而易见了。无论是从流通中的现金还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来看,其总体上都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货币供应量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物价水平,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局面,但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什么呢?

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 M=B·K 可以看出,基础货币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基础货币一定时,货币乘数的变动将引起货币供给的变动。由货币乘数模型-乔顿模型 M=(1+C/rd+rc·t+e+c)·B 可知:

①货币供给的两大类决定因素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者之积等于货币供给量;

②在货币供给量中除了银行起到主要作用外,非银行部门的行为对货币供给也有很大作用,主要在货币乘数中反映出来;

③货币供应并非货币当局和银行的主观行为,而受货币需求的制约,与社会一定的商品量相适应,即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根据国民经济周转的客观需要来提供。

三、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即B=R+C。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

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

1.就我国1997年-2015年的国际储备来分析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从上图可以看出,黄金储备增长的趋势较为平缓,外汇储备先是缓慢增长,但自2000年起,中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至2010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24470.84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位。但此并不代表外汇储备越多越好,近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的持续快速增长就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负面影响就是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需要中央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

而在历史上世界各国都经历过金属货币流通和信用货币流通两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下面就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和国际收支货币分析说来分析国际收支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①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是大卫·休谟在1752年出版的《论贸易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概括如下:在金本位制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就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随之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会导致本国黄金的净流入,而黄金流入会使国内黄金存量增加,货币供给也相应增加。总之,在金本位制度下,无论是国际收支逆差还是顺差,只要允许金本位制的内在自动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其自动调节作用,无需政府的任何干预,国际收支平衡就会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②国际收支货币分析说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蒙代尔和约翰逊以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理论为基础,发展出一种新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即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国际收支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一般情况下。由国际收支失衡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变动并不一定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只有当货币当局收购外汇形成外汇占款时,才构成促使基础货币投放变动的动力。另外,如果外汇占款相对于基础货币的比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外汇储备的变动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变动也会通过国内信贷的变动进行冲销。在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持有的外汇可以起到外汇蓄水池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助于平抑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但是在我国,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占款,中央银行也相应地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并且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创造出成倍的货币供应量。

2.信贷规模

信贷规模又称“贷款规模”,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目标而事先确定的控制银行贷款的指标。

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是通过中央银行对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在贷款和再贴现而形成的。1998年开始,中央银行取消了贷款限额管理,存款货币银行进一步强化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存款货币银行是否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和再贴现取决于其信贷意愿。经济的景气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在经济不景气时,商业银行的“惜贷”现象,进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甚至完全可以削弱中央银行行为刺激经济所做的宏观货币政策调控。

随商业银行对信贷规模控制的减少,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便可以较为简单的得到商业银行的融资,同时减少居民银行存款的积极性,把剩余收入投放到其他行业。因此在现实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