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教学大纲.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献学
2、课程性质:专业
3、周学时 / 学分: 2/2 ,实训部分, 1 学分
4、授课对象:历史学专业
5、使用教材: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修订本),北京图书馆
出版社, 2003.9.
二、课程简介
中国历史文献起源极早,而形成为专门之学则较迟。以“文献学”为专门学科者,晚近始有所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历史文献学”在部分高等院校
历史系开设以来,逐渐列入了历史学科教学体系,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本课程以中国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察它的载体形式与文献类别,叙述其历史发展与成果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总结整理利用它的方法与理论。任务是探讨和阐
述历史文献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形成过程、表现形式、流传过程、结集编纂的一
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总结整理历史文献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评介。
教学分四部分进行:一、概论历史文献学的定义,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二、介绍文献载体形式与文献类别。
三、以重要文献学家、重要历史典籍和重大事项为线索,阐述从先秦两汉到20
世纪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史。四、系统介绍历史文献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知识,
了解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传注等若干方法的原理和内容。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学习“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目的是认识文献的演变过程,扩展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利用中国历史文献的能力,为从事历史学研究或古籍文献整理打下坚实的
基础。同时通过“中国历史文献学”这门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
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批判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与责任
感。
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实用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历史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文献整理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第一章概论2学时
第二章文献形体与类别 4 学时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与成就12 学时
第四章研究整理利用文献的方法18 学时
总计36 学时
(注:此计划,可视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变动。)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笔试与其中作业、实训成绩相结合
2、成绩评定办法:实训成绩10% ,期中作业 20% ,期末考试 70% 。
六、理论部分
第一章概论(教学时数2)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二、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
三、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范围与任务
四、历史文献学的地位与相关学科
1、历史文献学与历史科学
2、历史文献学与史料学
3、历史文献学与史部目录学
4、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
5、历史文献学与历史编纂学
6、“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历史文选”教学
7、历史文献学与古籍整理
教学目的:认识历史文献学的内容与任务,学科理论体系结构,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文献、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与历史科学。
教学方法: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历史文献学是历史学的基础学科。
2、学习历史文献学的意义。
第二章文献形体与类别( 4 学时)
第一节记录文献的载体类别(电脑示图)
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胶片与磁带光盘
第二节历史文献的传抄方式
一、从口头传抄到书面传抄
二、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三、现代技术载体文献
1、缩微文献
2、机读文献
3、音像文献第
三节文献类别
一、四部典籍文献、丛书、类书
二、史部文献类别
1、编年体文献
2、纪传体文献
3、纪事本末体文献
4、纲目体文献
5、典志政书体文献
6、别史、杂史文献
7、地理、方志文献
8、传记、学案、笔记文献
9、史论、史评、史考文献
10 、金石文献
11 、档案文献
12 、谱牒文献
教学目的:开拓学生的文献视野,略知文献的制作过程,了解各类历史文献的源流、体例、价值、主要书目。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各类历史文献的特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复习思考题:
1 、我国文献载体经历了哪几种形式。并指出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
处。
2、雕版印刷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章历史篇( 12 学时)第一节先秦两汉 ----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立时期( 2 学时)
一、概述
二、孔子整理六经
三、司马迁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四、刘向、刘歆校理群书自创体例
五、班固创立史志目录
六、郑玄校注群经
教学目的:了解先秦两汉时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产生形成的历史,孔子、司马迁、刘向、刘歆、班固、郑玄对中国历史文献学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孔子整理流经的内容、方法,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郑玄注经。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为什么说先秦两汉是历史文献学的形成时期。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长时期( 2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