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法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法治建设
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宪法早已确定。基于此,才有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战略。当下,法治政府建设在不断加快、政府立法工作在不断加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广大基层地区还存在许多越级上访、聚众闹事等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事件。因此,要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就要夯实基层法治根本。
强化法律宣传,提升群众法律素养,营造全民遵法守法氛围。基层法治建设不仅直接体现了法治政府的水平,而且做好基层法治工作也是在推动法治政府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各地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依然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法律知识相对匮乏,法治观念相对淡薄,依然推崇信“访”不信“法”,采取越级上访、聚众闹事、围堵政府机关等非理性、不合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一些基层群众往往很少积极参与村里、社区的议事和决策,不少人甚至放弃了自己的选举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故此,不断推进六五普法工作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制观念,提升群众的法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完善民意表达渠道,建设民情档案,走好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任何一项制度的实施都不能仅仅靠精良的顶层设计,必须能够切实地深入到社会神经的末梢、深入民心,使群众认识、了解从而支持政府工作。法治政府的建设同样
离不开基层社区,要推广建设村级法治联系点,以及其他类似的社区服务站,这些作为推进法治建设最关键的末梢组织,直接关乎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是否得以实现。所以,想要确保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引导基层政府创新管理理念,设立与群众直接对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群众矛盾的组织,真正推进法治建设。
建设专业化基层法治队伍,增强法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层法治建设离不开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人才,这其实也是保证基层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要化解群众矛盾,就需要专业的法律工作人员深入到群众中去普及法律知识,讲解政府政策。但是就目前的法治工作来看,这样的专业人员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要注重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转变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与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以及高校师生进行合作,壮大法治建设的力量,从而逐渐形成一种人人懂法、守法、尚法、用法的良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