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系统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 ❖ ②一类或32m以上的二类建筑物面积超过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房间、设固定 窗扇的房间和地下室房间。 ❖ ③无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且长度大于20m的内 走道,或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大于 60m的内走道。
对高层的建筑来说,可采用专用的通风排烟竖 井,
防排烟系统原理
❖ 2.机械排烟
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方式,也叫负压 机械排烟方式。利用排烟机把着火房间中产生的烟 气通过排烟口排到室外的排烟方式。
局部排烟方式是: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 独立的排烟风机直接进行排烟;其初投资高,而且 日常维护管理麻烦,管理费用也高。
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 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创造有利扑救条 件。 因此防烟、排烟是进行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 ❖ 设置自然防排烟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 自然排烟和防烟。 ❖ 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 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防排烟系统原理
Baidu Nhomakorabea
防排烟系统原理
顶棚面
排烟口设置的有效部分
防排烟系统原理
800mm
(2)排烟口的平面位置应按以下两个规定:
1.每个防区面积按500m2划分;
2.防区内任何地点到排烟口水平距离小于30m,
如图所示。
挡烟垂壁
排烟口
L 3 L 2 L1
L1 L
L<30m L 1+ L 2+ L 3< 3 0 m
内隔墙或顶棚下 突 出 50cm以 上 的 挡烟垂壁、挡烟梁
L1
L
L
L
L<30m L 1+ L 2< 3 0 m
防排烟系统原理
2.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 ❖ 该系统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由挡烟(活
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 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 口组成。如图所示。
排 烟 机 280°c 排 烟 防 火 阀
<=30
<=60
<=30
防排烟系统原理
❖ 当排烟风机负责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防烟分区 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
❖ 当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 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 根据计算所得的排烟风量,选择排烟风机,并附加 漏风系数,一般取10%一30%。
❖ 房间和走道的排烟系统与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 室以及台用前室的排烟系统应分开设置。并且每个 排烟系统,排烟口数量不宜超过30个。
烟气极大降低可见度,使人易于失去正确的疏散方向,
降低了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行进速度.
❖ 3.恐怖性:火灾现场往往使人感到惊慌失措,秩序混乱,形
成巨大的心理恐惧,使人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 ,严重影响人们的迅速疏 散,重则导致伤亡,轻则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防排烟系统原理
❖ 二.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 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以排除以及阻止
防排烟系统原理
第一节防烟排烟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烟雾是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
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火灾烟气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1.毒害性: ❖
烟气包含高浓度的一氧化碳(CO)及其他各类有毒气
体如氢氰酸(HCN),氯化氢(HCI),对人体产生的直接危害。
2.减光性: ❖
防排烟系统原理
四、防排烟系统分类
防、排烟系统一般分为四种方式:
1.自然排烟:
利用火灾产生的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 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 式.实质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
在自然排烟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 的排出口。烟气排出口可以是建筑物的外窗,也可 以是专门设置在侧墙上部的排烟口。
❖ 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或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 ❖ 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 ❖ 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
尘粒子。
防排烟系统原理
防排烟系统原理
三. 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概念
❖ 1.防火分区的目的是:防止火灾的扩大,设置防火墙、 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备。 防火分区按方向可分为:垂直防火分区及水平防火分区.
防排烟系统原理
3.机械加压防烟系统的组成 ❖ 机械正压送风系统由:
排 烟 风 机 排 烟 口
❖ 加压送风机、风道、
❖ 送风口以及风机
❖ 控制柜等组成。
该系统的风源必须
❖ 吸自室外,且不应
❖ 受到烟气的污染。
❖ 一般情况该系统与
楼 梯前 室 走 道
❖ 排烟系统共同存在,图示。 间
防排烟系统原理
❖ 加压送风风量,通过送风机和管道送入防烟区,宜 每隔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 2.防烟分区是烟气控制的基础手段,防烟分区内不能防 止火灾的扩大,只能有效地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是 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 术措施,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 形式来实现。 规范规定: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m2, 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分隔区内的排烟量,在人 员疏散的短时间内,必须大于或等于该区内产生烟的数量。
❖ 4密闭防烟方式 对于面积较小,楼板耐火性能较好、密闭性好
并采用防火门的房间,可以来用关闭防火门使火灾 区与周围隔绝缺氧而熄灭。
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密封起来,这种方式 多用于小面积房间。
防排烟系统原理
五、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 1 自然排烟系统的组成
(1).自然排烟口的面积,一般可取地板面积的1/50。 排烟口应设置在距顶棚800mm以内,如图。
❖ 加压送风机,应设有备用电源。 ❖ 送风管道上不应装防火阀。
防排烟系统原理
第二节 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则与要求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中规定:建筑物高度大于24m设有防烟楼梯及消防 电梯的建筑物均应有防、排烟设施。
❖ 建筑物以下部位需设置防、排烟设施: ❖ ①防烟楼梯间以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
集中排烟方式是;将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区,在 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排烟口和排烟竖井或 风道利用设置在建筑物屋顶的排烟风机,排至室外。 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 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
防排烟系统原理
❖ 3.防烟加压送风 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
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 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 入楼梯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