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淀粉的研究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淀粉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马铃薯的生产概况、马铃薯淀粉的特性及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展望了我国马铃薯淀粉行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应用

Study on potato st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industry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otato and potato starch, and the properties of potato st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industry. The prospect of potato starch in our country was also foreseen.

Keywords: potato starch;denatured potato starch;application

马铃薯是一种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 主要生长在北纬35°-50°、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的沙质土壤带。目前全球生产马铃薯的国家有100 多个,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等地, 中国、俄罗斯、波兰等是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 总产约3×108 t(周庆锋,2006)。2005 年12 月28 日, 联大在结束会期的最后一天通过决议, 宣布2008 年为“国际土豆年”, 以显示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我国马铃薯种植分为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四大产区, 种植面积较大的省( 区) 有贵州、内蒙古、云南、甘肃等(李军等,2007)。我国2005 年马铃薯种植面积488.09×104 hm2, 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5% , 单产14.5 t/hm2, 总产量7 086.5×104 t,分别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9% 和亚洲的70% , 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马铃薯大多作为鲜食, 工业化加工转化率不到5% ,而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王秀芳,1998)。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马铃薯产业化的水平很低, 同时也说明了马铃薯产业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鲜马铃薯中的淀粉含量一般为9% ~25%, 由于马铃薯淀粉及其变性淀粉具有很多优良特性, 因此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马铃薯淀粉的生产概况

1811 年, 美国生产出了首批马铃薯淀粉, 19 世纪70 年代开始规模化生产(张洪微等,2003)。目前, 全球马铃薯淀粉年产量约600×104 t, 其中欧盟国家的产量最大,亚洲是马铃薯淀粉国际市场的重要销售地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直接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的各类食品有300 多种, 制成淀粉、各种类型的变性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达上千种。在我国, 马铃薯淀粉产业起步晚, 加工水平相对较为落后, 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低、效益差、综合利用率低。随着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水平的提高和种植面积的扩大, 马铃薯淀粉的产量也随之大大提高, 截止到2006 年, 我国马铃薯淀粉的产量已经突破了80×104 t。而目前国内

马铃薯淀粉的年需求量约为30×104 t, 变性淀粉的年需求量为25×104 t, 市场缺口很大,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马铃薯淀粉和变性淀粉因具有独特的价值成分, 在各个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其价格比其他淀粉要高, 但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2 马铃薯淀粉的特性

2.1 马铃薯淀粉粒径大

马铃薯淀粉的粒径一般为25~100 μm, 平均粒径为30~40 μm, 比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的粒径都要大。马铃薯淀粉粒径的大小不仅随其品种不同而变化, 即使是同一品种的马铃薯, 在不同的营养条件下, 其淀粉粒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1]。大粒径的马铃薯淀粉呈椭圆形, 小粒径的呈圆形。

2.2 马铃薯淀粉黏性大

马铃薯支链淀粉含量高达80% 以上, 其直链淀粉的聚合度也很高, 所以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很高。马铃薯淀粉糊浆黏度峰值平均达3000 BU, 比玉米淀粉( 600BU) 、木薯淀粉(1000BU) 和小麦淀粉(300BU) 的糊浆黏度峰值都高。马铃薯淀粉虽然也含有直链淀粉, 但由于其直链部分的大分子量及磷酸基团的取代作用, 马铃薯淀粉糊的凝胶强度很大(Wang- xiaofang等,2006)。

2.3 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低, 吸水力强

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平均为56℃, 比玉米淀粉(64℃) 、小麦淀粉(69℃) 以及薯类淀粉的木薯淀粉(59℃) 和甘薯淀粉(79℃) 的糊化温度都低。马铃薯淀粉颗粒较大, 其内部结构较弱, 又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磷酸基电荷间相互排斥, 因此马铃薯淀粉具有很好的膨胀性。当温度达到5O~62℃, 淀粉粒一齐吸水膨胀。当完成糊化时, 马铃薯淀粉能吸收比自身的质量多400倍~600倍的水分。

2.4 马铃薯淀粉糊浆透明度高

马铃薯糊浆中几乎不存在能引起光线折射的未膨胀和糊化的颗粒状淀粉。马铃薯淀粉分子结构中结合的磷酸基及其不含有脂肪酸是其糊浆透明度高的重要原因。马铃薯淀粉的含磷量最高, 几乎百分之百以共价键结合于淀粉中, 每

200~400个葡萄糖基中含1个磷酸基, 磷酸基上的平衡离子主要是K+,Na+,Ca2+, Mg2+,这些平衡离子在马铃薯胶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在水溶液中排斥带有相同电荷的物质, 对胶化过程有利, 表现在可快速水合和吸水膨胀, 增强水黏合性能, 形成淀粉糊(于天峰,等,2005)。

2.5 马铃薯淀粉的蛋白质含量低

马铃薯淀粉不具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那样典型的谷物口味。马铃薯淀粉中的蛋白残留量通常低于0.1%。因此它颜色洁白, 口味温和, 无刺激。

3 马铃薯变性淀粉的特点

马铃薯原淀粉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耐剪切能力不强等, 这往往需要通过变性来解决问题。变性淀粉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酶法, 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 增加其性能或引进新的特性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一些常见的马铃薯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