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水文特征

黄河中游水文特征

1、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化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宁夏段有凌汛。

2、黄河中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夏季是河流的汛期;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流含沙量最大;河流冬季结冰。

3、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山东段有凌汛。

有关黄河的资料介绍水文特征

有关黄河的资料介绍水文特征 大河,全球第六大江河,我国第二长河,是华夏文明最关键的起源地,我国尊称其为“母亲河”,下边是我给你梳理的黄河的资料介绍,期待对你有效! 黄河简介大河,我国北边江河,约长5464千米,水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千米。全球第六大江河,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云贵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子山的扎曲,锦东庭园的卡日曲,和二十八宿福建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型。自东向西各自流过青海省、四川、甘肃省、甘肃、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及山东省9个省(自治州),最终注入渤海湾。 大河上游以山坡地为主导,中上游以平原区、丘陵地形为主导。因为江河中区流过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因而带入了很多的细沙,因此它也被称作全世界含砂量数最多的江河。可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线给人类发展史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是华夏文明最关键的起源地,我国尊称其为“母亲河”。每一年都是会生产制造类似十六亿吨细沙,在其中有十二亿多吨注入海洋,剩余四亿多吨长时间留到黄河下游,产生丘陵地貌,有益于栽种。 黄河历史变化大河的创造、问世、发展趋势受限于地史期限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造成的地质构造为外营力,以水文水利自然地理标准下自身造成的腐蚀、运送、沉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时间全过程中,健身运动不断,开拓创新。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与黄河下游的细沙沉积在远古时代地质时期就在开展,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危害与日俱增。依据各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趋势环节: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十万年)古黄河问世发展期。晚更新世(距今十万年~一万年)大河产生深海水体。 历史时期大河在上中游平原区流域,河堤也曾经历演化,有的变化还非常大。如内蒙古自治区河套流域,1850年之前磴口下列,关键分成两只,北支为流行,走阴山下称之为乌加河,南支即今大河。1850年香山嘴往北乌加河中下游堵塞断流约15千米,南支遂变成流行,北支已变成后套灌溉工程的退水沟。龙们~潼关河堤晃动也很大。但是,这种流域演化对全部大河生长发育而言危害并不大。大河的河堤变化关键产生在中下游。 在历史上黄河下游河堤变化的范畴,大概北到海河,南达江准。据史籍记述,黄河下游决口泛滥成灾1500余次,很大的改线有20数次。 大河的水流量一、评测年水流量 1954年定编大河开发利用整体规划时,在开展复诊和刀具半径补偿的基本上,选用1919~1953年系列产品,测算陕县评测年水流量为412万立方米。1962年明确提出《黄河干支流各主要断面1919~1960年水量、沙量计算成果》,在其中陕县站评测年水流量423.五亿立方,秦厂站472.4亿立方。1975年黄委会整体规划公司办公室定编治黄整体规划时,选用1919~1975年56年系列产品,测算大河干、干支流各关键站的评测年径流量,在其中三门峡站评测年径流量418.五亿立方,花园口站469.8万立方米。1982年黄委会规划院又按1920xx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产品,三门峡站评测年经总流量417.两亿立方,花园

[知识]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知识]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 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黄河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黄河简介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历史变迁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 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 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 1.汛期降雨和洪水

(完整版)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精心整理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地处中纬度,处于大气环流西风带。影响气候的大气团主要是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它们相互交绥,形成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流域内各区气候有明显差异,兰州以上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上中游的大部和下游全部为半湿润带,上中游偏北的 带。 等 ); 54.1%, 12 (强 雨一般 生在840天 11.04万km2,降雨中心九治站总雨量313.2mm,仅有1天雨量达43.2mm,其余各天雨量均<25mm。黄河中游降雨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而频繁,雨区面积较上游小,但大于50mm的暴雨面积则较上游大。河口镇~三门峡区间次暴雨历时一般<24小时,日暴雨(>50mm)面积一般在1~2万km2,大的可达6~7万km2,1977.8.1木多才当(陕蒙交界)9小时雨量达1400mm(调查)创世界记录,其50mm雨区范围达2.4万km2;渭泾北洛河中下游常出现一些连阴雨天气,降雨历时5~10天或更长,日降雨强度较小(100mm左右);三花区间暴雨频繁、强度大,点暴雨300~500mm/日以

上,降雨历时一般2~3天,最大可达5~10天,暴雨区面积一般为2~3万km2,最大4万km2,如1982年7月底8月初的一场暴雨,历时5天,暴雨中心石蜗站7月29日最大24小时降雨量734.3mm,5日总雨量(7.29~8.2)在200mm以上的面积超过4.4万km2。由于黄河面积大,各地暴雨天气条件不同,上中下游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多不同时发生,同属中游的河口镇~三门峡区间和三花区间的大暴雨也不同时发生。 2.四川九寨沟的美景与水文的关系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 108个 年5月8 丛景观? 相反? ?厚 持续进行;流域内植被发育?土壤中富含CO2及腐殖酸?岩石中还含有可产生酸类物资的有机质和含硫矿物?这给地下水提供了较丰富CO2来源?使地下水具有了较强侵蚀能力。 九寨沟喀斯特溶蚀主要表现是发育有规模客观地下的岩溶通道。例如:长海无地表出水口?日则沟、丹祖沟的下段呈于谷?均证明有地下的河存在。 通过水均衡观测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已证明?长海的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长海至原始森林、长海至'鹰爪的洞一带地下暗河补给到日则沟?使得日则沟成为九寨沟内水量充沛、海子最为集中风景的地段。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地处中纬度,处于大气环流西风带。影响气候的大气团主要是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它们相互交绥,形成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流域内各区气候有明显差异,兰州以上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上中游的大部和下游全部为半湿润带,上中游偏北的部分地区(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为半干旱和干旱带,上游南部的部分地区和中游秦岭地区为湿润带。 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多年均值为476mm,其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400mm等雨量线位于托克托-榆林-靖边-环县-平凉-天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秦岭北坡(800mm);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宁蒙河套灌区年降水量只有200~300mm,特别是内蒙古航锦后旗至临河一带年降水量更少,不足150mm。降水在 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54.1%,最大月份初现在7月,占全年的21.2%;冬季(12~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3.1%,最小月份在12月,占全年的0.6%。 黄河的暴雨主要出现在中下游,上游兰州以上特别是龙羊峡水库库以上,基本上只有大雨(强连阴雨),极少有暴雨,兰~托为少雨区。形成暴雨的环流形势:盛夏经向型、盛夏纬向型。影响黄河流域的三个大气团: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主要降雨天气系统:地面多为冷锋,高空多为切变线,西风槽、低涡,三合点,和台风(倒槽)等暴雨发生的时间主要在6~9月。上游大雨一般7、9 两月出现的机会较多,8月份出现的机会较少。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大暴雨多发生在8月,三花区间较大暴雨多发生在7~8,其中特月月份出现的机会较多,7黄河下游暴雨天内。40月中旬的8月中旬到7大暴雨多发生在. 份次之。黄河上游降雨特点:面积大、历时长、雨强小,强连阴雨;一次降雨仅有个别站日雨>50mm,如1981年8.13~9.13,150mm雨区面积11.04万km2, 降雨中心九治站总雨量313.2mm,仅有1天雨量达43.2mm,其余各天雨量均<25mm。黄河中游降雨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而频繁,雨区面积较上游小,但大于50mm 的暴雨面积则较上游大。河口镇~三门峡区间次暴雨历时一般<24小时,日暴雨(>50mm)面积一般在1~2万km2,大的可达6~7万km2,1977.8.1木多才当(陕蒙交界)9小时雨量达1400mm(调查)创世界记录,其50mm雨区范围达2.4万km2;渭泾北洛河中下游常出现一些连阴雨天气,降雨历时5~10天或更长,日降雨强度较小(100mm左右);三花区间暴雨频繁、强度大,点暴雨300~500mm/日以上,降雨历时一般2~3天,最大可达5~10天,暴雨区面积一般为2~3 万km2,最大4万km2,如1982年7月底8月初的一场暴雨,历时5天,暴雨中心石蜗站7月29日最大24小时降雨量734.3mm,5日总雨量(7.29~8.2)在200mm以上的面积超过4.4万km2。 由于黄河面积大,各地暴雨天气条件不同,上中下游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多不同时发生,同属中游的河口镇~三门峡区间和三花区间的大暴雨也不同时发生。 2.四川九寨沟的美景与水文的关系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m以上,遍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地处中纬度,处于大气环流西风带。影响气候的大气团主要是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它们相互交绥,形成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流域内各区气候有明显差异,兰州以上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上中游的大部和下游全部为半湿润带,上中游偏北的部分地区(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为半干旱和干旱带,上游南部的部分地区和中游秦岭地区为湿润带。 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多年均值为476mm,其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400mm等雨量线位于托克托-榆林-靖边-环县-平凉-天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秦岭北坡(800mm);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宁蒙河套灌区年降水量只有200~ 300mm,特别是内蒙古航锦后旗至临河一带年降水量更少,不足150mm。降水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最大月份初现在7月,占全年的%;冬季(12~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最小月份在12月,占全年的%。 黄河的暴雨主要出现在中下游,上游兰州以上特别是龙羊峡水库库以上,基本上只有大雨(强连阴雨),极少有暴雨,兰~托为少雨区。形成暴雨的环流形势:盛夏经向型、盛夏纬向型。影响黄河流域的三个大气团: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主要降雨天气系统:地面多为冷锋,高空多为切变线,西风槽、低涡,三合点,和台风(倒槽)等暴雨发生的时间主要在6~9月。上游大雨一般7、9两月出现的机会较多,8月份出现的机会较少。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大暴雨多发生在8月,三花区间较大暴雨多发生在7~8,其中特大暴雨多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40天内。黄河下游暴雨7月份出现的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地处中纬度,处于大气环流西风带。影响气候的大气团主要是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它们相互交绥,形成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流域内各区气候有明显差异,兰州以上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上中游的大部和下游全部为半湿润带,上中游偏北的部分地区(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为半干旱和干旱带,上游南部的部分地区和中游秦岭地区为湿润带。 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多年均值为476mm,其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400mm等雨量线位于托克托-榆林-靖边-环县-平凉-天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秦岭北坡(800mm);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宁蒙河套灌区年降水量只有200~300mm,特别是内蒙古航锦后旗至临河一带年降水量更少,不足150mm。降水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最大月份初现在7月,占全年的%;冬季(12~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最小月份在12月,占全年的%。 黄河的暴雨主要出现在中下游,上游兰州以上特别是龙羊峡水库库以上,基本上只有大雨(强连阴雨),极少有暴雨,兰~托为少雨区。形成暴雨的环流形势:盛夏经向型、盛夏纬向型。影响黄河流域的三个大气团: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主要降雨天气系统:地面多为冷锋,高空多为切变线,西风槽、低涡,三合点,和台风(倒槽)等暴雨发生的时间主要在6~9月。上游大雨一般7、9两月出现的机会较多,8月份出现的机会较少。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大暴雨多发生在8月,三花区间较大暴雨多发生在7~8,其中特大暴雨多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40天内。黄河下游暴雨7月份出现的机

黄河水文特征

黄河水文特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全球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第三大河流, 自上游青藏高原发源至下游渤海湾注入海洋,全长约5,464千米。黄河流域范 围广泛,涉及9个省份,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6%。由于黄河流域地形复杂,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黄河水 文特征显得十分重要。 一、水文特征在时间上的变化 黄河流域的季节性特征明显。由于季节性降水分布的影响,黄河呈现出以 夏季为主、春秋两季次之、冬季最少的降水量分布规律。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 原因是黄河流域夏季和早秋季节降水量较大,河道水流加快;而冬季和早春季 节降水量较小,航道减弱。黄河流域洪水主要发生在夏末和秋初时期,因降水 量较大加上山区积雪融化引起洪水。而黄河流域干旱则主要发生在旱季,每年 4月中旬至10月下旬是干旱期,其它时间为丰水期。 二、水文特征在空间上的变化 黄河流域地形复杂,河道曲折,因此,水文特征在空间上也有很大的变化。黄河干流以及主要支流的流量均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 因为上游地势较高,降雨量较大,加之冰川融化,形成了来自上游的丰河输入,

使下游河道水量增加。此外,黄河也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流域水文变化大,上游地区水力资源丰富,而下游仅有少量的水力资源。 三、气候变化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日益显著。黄河流域的降水量一直以来都非常不稳定,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流域的降水量逐年减少,而且表现出不均匀分布的趋势。同时,气候变化也让黄河汛期的水位和流量变得更不可预测,洪涝灾害风险增加。更严重的是,由于气候变化驱动的冰雪消融速度加快,黄河上游由于冰雪消融速度加快,形成了更多的降水和汇流过程,将使黄河洪水的数量和强度增加。 四、黄河治理措施对水文特征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黄河水文特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黄河下游的治理和改道。改道使得黄河下游湖泊的自然灌溉系统得以完全改善,排洪河道和河湖治理工程的建设加强了黄河下游防洪能力。同时,这些工程的实施也减少了下游河道输沙量,减少了河道行洪的难度,改变了黄河风险等级较高的情况。 综上所述,黄河水文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受到气候变化和人为干预的影响较大。尽管近年来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水利工程,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Xl08t(入 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止匕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 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ixi04km2区间径流仅73xi08m8 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xi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 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据统 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X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X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 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 1 .汛期降雨和洪水 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长江降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57毫米,有四个主要雨区:(1)武夷山 雨区,年雨量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2)南岭雨区,年雨量约1400 毫米,雨期稍后,在4〜6月。(3)峨眉山雅安雨区,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4)汉江雨区,雨期最迟,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约1000毫 米。在正常年份,长江流域的雨带从三、四月起,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中下游的雨季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降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下游降雨多于上游。 长江是雨洪河流,洪水变化规律与暴雨大体相应,具入汛时间中下游早于上游,一般年份,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4〜6月为主汛期,洞庭湖的资、沅、澧水则为5〜7月,上游各支流7〜9月,如遇有秋汛,10月份也会发生大洪水。长江干流各控制站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一般在6〜9月,而以7〜8月为 最多。 长江的年径流量为8890亿立方米,其中上游来量占47%洞庭湖占21%鄱阳湖占17%

黄河上游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水文特征 1、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化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宁夏段有凌汛。 2、黄河中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夏季是河流的汛期;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流含沙量最大;河流冬季结冰。 3、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山东段有凌汛。 扩展资料: 一、历史变迁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 - 1 -

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二、年径流特性 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而蒸发能力很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降水总量的16.3%,产水系数很低。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但天然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从流域年径流深等值线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大致西起吉迈,过积石山,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的分水岭一线以南,主要是山地,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流域北部,经皋兰、海原、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以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在以上两条线之间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年径流深只有25~50毫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 2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