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织经原文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织经》
《罗织经》著者来俊臣等均为唐武则天时期的酷吏。史载:来俊臣本雍州一无赖,因诬告陷害朝廷重臣及诸王侯,被武则天赏识重用,“授朝散大夫,拜侍御史"。他伙同党羽罗织罪名,实施酷刑,害人无数,最终也落得个斩首灭族的下场。网上和书刊中已有许多对《罗织经》及来俊臣的分析和评述,本人对《罗织经》感触最深的是其露骨。也许正因为该文毫不掩饰地论述种种阴险毒辣的手段,标榜与传统道德相悖的价值观,所以才能成为“酷吏秘籍"。当今,文化之普及,信息之便捷,思想之活跃,都与原著者所处朝代有天壤之别。出此判断,相信《罗织经》的读者自会鉴别善恶,“识破伎俩、反奸防骗,汲取有益的东西"(原译注者马树全先生语).
原文:阅人卷第一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日:“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惩,吏之惧祸,或以敛行;但有机变,孰难料也。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家衰;夫差存越,终丧其吴。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
译文:第一篇识人真面
人的性情多娇揉造作,世间习俗尽虚假伪装,怎么能信呢?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最令人瞧不起的是,本来心怀怨恨,却偏要装出热情友善的样子。人的欲望多多,本性自私自利。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诿过错,即便圣人也难以克服这一弱点,大概人之本性就是如此吧.欲望太多则贪婪,崇尚私利则枉法,罪孽由此而生。百姓害怕惩罚,官吏恐惧灾祸,或许因此而收敛自己的妄行;只是人会随机变换花招,谁都难以预料。形成危害常常因为疏于考察,造成祸患往往由于心慈手软.齐桓公过份信赖宠臣,以致惨死,家族衰败.吴王夫差不忍灭掉越国,最终亡了自己的国家。至亲之情莫过于父与子,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子总是存在。恩赐之丰莫胜于君对臣,但是像王莽那样的奸臣从未断绝。
因此说,人心多含狡诈,不能光看外表;世间冷暖,缺少情义,慈善家最终成就不了功名.
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他人不要心存侥幸。不研习这个门道,哪能称得上是个有智慧的人啊?
原文:事上卷第二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忧,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勿显.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译文:第二篇侍候上司
上司疑心重,下属恐惧多。上下离心背德,祸事必然发生。
高高在上的人骄横,顺从可使其心安;高高在上的人忧虑,忠诚能消其忧患.表现顺从无需避讳逢迎谄媚,表示忠诚不必忌讳丑陋不端,即使遭众人憎骂,仍要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
上头的赏赐,尽管拿来享用,自己的性命都捏在主子手里,怎能违背其意志呢?因此,智者善于窥探上峰意图,愚人只会固执己见,他们福祸不同,诀窍就在于此啊!
当主子的都不喜欢臣属势力强大,当臣子的要戒除心中的非分之想。为臣者追求权势必将走上绝路,心存妄念无异于自掘坟墓。周公旦(功高位尊)尚且惧怕,何况是普通人呢?
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再贤良也不为过。功劳属于主子,罪过留给自己。常怀戒备警惕之心,不要张扬你的智慧和勇气。
虽为至亲至爱,也要忍痛断绝关系;纵遇罪孽恶行,也不要站出来指责。
如果真能如此行事,不仅能得宠,而且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层层上峰宠下去。
原文:治下卷第三
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上无威,下生乱.威成于礼,恃以刑,失之纵。私勿与人,谋必辟.幸非一人,专固害。机心信隐,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速则满矣。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人有所好,以好诱之无不取;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隐忍。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诛。赏勿吝,以坠其志.罚适时,以警其心。恩威同施,才德相较,苟无功,得无天耶?
译文:第三篇治理下属
没什么人甘愿处于下属地位。统治若不讲方法谋略,不是下面冒犯上面,就是下面篡夺上面的权力。
上面没有威严,下面就会乱来.威严出自礼制,依赖于刑律,丧失在姑息纵容之中。
私密之事切勿吐露给他人,谋划计议必须避人耳目。不可单单宠爱一人,宠信专一必定带来
危害。
机谋心思必须隐藏不露,与人交往不得过份亲密,以使下属感知你的威严而心生敬畏.
下属依附上司才能达成志向,上司依靠下属才能成就功名。下属提出要求,必怀进升愿望,升迁宜缓慢安排,快了他便满足不前。
领导者打算支使人,神态要亲切,对下以礼相待,切勿横加斥责,将人拒之门外,那可就无人帮助你了.
人人都有喜好的事物,以此利诱,没有不归顺的;人人都有惧怕的事物,以此威逼,没有不降服的。
有才能可用之人,只要不危害大局,对其要容忍克制;凡不可驾驭之人,虽能担当大任,也必须治罪惩处。
赏赐不要吝啬,借此削弱其意志;惩罚要及时,以此阻嚇其异心.恩惠与刑罚同时施用,才能与品德相互权衡,假如这样还不见成效,该不会是老天与你作对吧?
原文:控权卷第四
权者,人莫离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假天用事,名之顺也。自绝于天,敌之罪也。民有其愚,权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难附焉。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世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术乃极。机为要,无机自毁;事可绝,人伦亦灭。利禄为羁,去其实害;赏以虚名,收其本心.若此为之,权无不得,亦无失也。
译文:第四篇掌控权力
权力,是人不可或缺之物.获取权力不容易,守住权力尤为艰难。智慧不足,权力不来,谋划失当,终生灾患,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呀!
借“替天行道”的名义行事,名正言顺;而“逆天而行,自取灭亡”,是扣在敌人头上的罪名。庶民自有愚昧的地方,当权者自有高明之处。不宣扬你的恩德,众人很难依附顺从啊。
动乱之年启用能臣强将,平定之后则清除他们以绝后患;昌盛时期只用忠顺之臣,国运庸弱时他们自会依从效命。
名份可以改变,实权必须力争;名份与实权相背离,权力也就丧失掉了。
爱权力胜过爱性命的人,没什么事不敢干;权力若不让出,他夺权的手段将无所不用其极。
筹划算度最为关键,不懂机谋,自取灭亡;事情可以做绝的时候,用不着顾忌什么君臣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