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HA抗体为中和抗体,能阻断病毒吸附,防御病 毒侵入细胞,仅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
包膜刺突
HA:呈柱状,HA能凝集红细胞,引起血 凝;可吸附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表面 病毒受体结合;具有免疫原性,可诱生 血凝抑制抗体,中和病毒,并且抑制血 凝。
NA:呈蘑菇状,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 性受体,使病毒解离,利于成熟病毒释 放和扩散。
流感病毒分型及分亚型的依据
1.根据核蛋白NP和M蛋白抗原性不同, 将流 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 甲型病毒根据NA和HA抗原性不同又分为 若干亚型。
呼吸道病毒
正粘病毒: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其他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
状病毒等
源自文库
重点
病毒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 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SARS冠状病 毒
腺病毒
风疹病毒
鼻病毒
导致人类疾病
流行性感冒
轻型流感样症状, 婴幼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 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 胸腔积液, 全血细胞减少, 肾功能衰竭, 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严重者可因出现多脏器衰竭而导致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可能致病机制
病毒组织嗜性改变,侵犯全身多个器官 病毒抑制干扰素的产生 细胞因子风暴 肺部过度炎症反应
免疫性
季节性流感致病机制
呼吸道局部感染, 不引起病毒血症
病毒
呼吸道
局部炎症
少数
肺炎
毒素样物质
血流
全身症状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感病毒:以H5N1型为主, 传播途径:禽类—人, 症状: 急性起病,高热,类似普通流感。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
道症状。 有些患者可发生眼结膜炎。 特点:可以侵犯全身多个系统。病死率高达33%
流感病毒包括甲、乙 、丙3个型 。甲型流 感病毒是人和禽类流感最重要的病原体。 在引起人类流感的历史上最重要,它流行 最为频繁,并且播及全球
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弱,常表现为 局部爆发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引起普通 感冒,很少流行
形态与结构
形态:
球形或丝状 ( 初次从病人体内分离出的病毒)
A/HongKong /1/68(H3N2)
感染人的主要流感病毒
甲型:
H3N2亚型 H1N1亚型 H5N1亚型
乙型
流感病毒抗原的变异及意义
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易于发生变异。
1.最易发生变异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变异的物质 基础是HA和NA, HA变异更快;两者变异可同时 出现,也可单独出现。小变异引起小流行,大 变异引起大流行。其流行规模的大小取决于病 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大小。
2.甲型流感病毒: 从禽类鉴定出15个HA亚型 (Hl~Hl5),9个NA亚型(Nl~N9)。在人群中流行 的有Hl、H2、H3和 Nl、N2。
3.乙型、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亚型。 4.流感病毒命名法: 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
序 号 / 分 离 年 代 (HA 与 NA 亚 型 号 ) , 如
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
麻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腮腺炎、脑炎、睾丸炎、卵巢炎
分类
正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
SARS
冠状病毒科
呼吸道感染, 胃肠炎,眼结膜炎, 膀 胱炎等 风疹,胎儿畸形
普通感冒
腺病毒科
披膜病毒科 小RNA病毒 科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培养特性
在鸡胚(羊膜腔、尿囊腔)中生长良好
抵抗力
较弱。 ● 不耐热,56℃ 30min即被灭活, 室温下很快丧失传染性, 0~4℃能存 活数周。 ● 对干燥、紫外线等敏感。
致病性
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潜伏期:1-4天
(1) 传播方式: 人-人,动物-人
传播途径: 飞沫,接触
Influenza virus
流感的危害
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引起的并发症严重 全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重症流感
的病死率为8%~1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60%。 容易变异,人群缺乏持久免疫力。
概述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可引起 人和动物(牛、马及禽类等)的流行性感冒。
2.流感病毒的变异规律是从量变逐渐到质变。
3.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
抗原漂移
抗原转换
抗原漂移
变异的幅度小, 系量变,HA、NA氨基酸的 变异率小于1%,由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引 起,并与人群选择力有关,每2~5年出现一 个新变异株,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转换
变异幅度大,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为 20%~50%,属于质变,由于基因组发生重 新排列引起,导致新亚型产生,引起流感 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有一种学说认为: 新亚型是人流感病毒与动 物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
呼吸道病毒
教学目标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结构、流行及防治
2.了解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风疹病毒
呼吸道病毒
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呼吸道粘 膜上皮细胞中增殖,继而引起呼吸道感染 及其他器官损害的病毒的总称。
人类大约90%以上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特点 传播快 传染性强 发病率高 可反复感染 常可造成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传播示意图
流行性感冒
病毒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侵入机体。
结果: 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粘膜充血 水肿
表现: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头痛、全 身肌肉关节疼痛、疲乏无力,伴有鼻塞、 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全身症状与 病毒代谢过程产生的毒性物质、刺激机 体产生干扰素和细胞因子有关。病毒仅 在局部增殖,一般不入血。年老体弱、 抵抗力较差的患者常继发细菌感染
直径为80~120nm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有包膜
结构
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1.核心:单负链RNA,分节段,病 毒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导 致新病毒株出现。这是流感病毒 易发生变异、引起流行的根本原 因。
2.衣壳:病毒核蛋白(NP)呈螺旋 对称。
3.包膜:甲、乙型流感病毒包膜上 镶嵌有两种糖蛋白刺突: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NA ), 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即 表面抗原,抗原性极不稳定,常 发生变异,与流行有关。
包膜刺突
HA:呈柱状,HA能凝集红细胞,引起血 凝;可吸附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表面 病毒受体结合;具有免疫原性,可诱生 血凝抑制抗体,中和病毒,并且抑制血 凝。
NA:呈蘑菇状,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 性受体,使病毒解离,利于成熟病毒释 放和扩散。
流感病毒分型及分亚型的依据
1.根据核蛋白NP和M蛋白抗原性不同, 将流 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 甲型病毒根据NA和HA抗原性不同又分为 若干亚型。
呼吸道病毒
正粘病毒: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其他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
状病毒等
源自文库
重点
病毒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 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SARS冠状病 毒
腺病毒
风疹病毒
鼻病毒
导致人类疾病
流行性感冒
轻型流感样症状, 婴幼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 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 胸腔积液, 全血细胞减少, 肾功能衰竭, 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严重者可因出现多脏器衰竭而导致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可能致病机制
病毒组织嗜性改变,侵犯全身多个器官 病毒抑制干扰素的产生 细胞因子风暴 肺部过度炎症反应
免疫性
季节性流感致病机制
呼吸道局部感染, 不引起病毒血症
病毒
呼吸道
局部炎症
少数
肺炎
毒素样物质
血流
全身症状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感病毒:以H5N1型为主, 传播途径:禽类—人, 症状: 急性起病,高热,类似普通流感。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
道症状。 有些患者可发生眼结膜炎。 特点:可以侵犯全身多个系统。病死率高达33%
流感病毒包括甲、乙 、丙3个型 。甲型流 感病毒是人和禽类流感最重要的病原体。 在引起人类流感的历史上最重要,它流行 最为频繁,并且播及全球
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弱,常表现为 局部爆发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引起普通 感冒,很少流行
形态与结构
形态:
球形或丝状 ( 初次从病人体内分离出的病毒)
A/HongKong /1/68(H3N2)
感染人的主要流感病毒
甲型:
H3N2亚型 H1N1亚型 H5N1亚型
乙型
流感病毒抗原的变异及意义
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易于发生变异。
1.最易发生变异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变异的物质 基础是HA和NA, HA变异更快;两者变异可同时 出现,也可单独出现。小变异引起小流行,大 变异引起大流行。其流行规模的大小取决于病 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大小。
2.甲型流感病毒: 从禽类鉴定出15个HA亚型 (Hl~Hl5),9个NA亚型(Nl~N9)。在人群中流行 的有Hl、H2、H3和 Nl、N2。
3.乙型、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亚型。 4.流感病毒命名法: 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
序 号 / 分 离 年 代 (HA 与 NA 亚 型 号 ) , 如
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
麻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腮腺炎、脑炎、睾丸炎、卵巢炎
分类
正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
SARS
冠状病毒科
呼吸道感染, 胃肠炎,眼结膜炎, 膀 胱炎等 风疹,胎儿畸形
普通感冒
腺病毒科
披膜病毒科 小RNA病毒 科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培养特性
在鸡胚(羊膜腔、尿囊腔)中生长良好
抵抗力
较弱。 ● 不耐热,56℃ 30min即被灭活, 室温下很快丧失传染性, 0~4℃能存 活数周。 ● 对干燥、紫外线等敏感。
致病性
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潜伏期:1-4天
(1) 传播方式: 人-人,动物-人
传播途径: 飞沫,接触
Influenza virus
流感的危害
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引起的并发症严重 全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重症流感
的病死率为8%~1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60%。 容易变异,人群缺乏持久免疫力。
概述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可引起 人和动物(牛、马及禽类等)的流行性感冒。
2.流感病毒的变异规律是从量变逐渐到质变。
3.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
抗原漂移
抗原转换
抗原漂移
变异的幅度小, 系量变,HA、NA氨基酸的 变异率小于1%,由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引 起,并与人群选择力有关,每2~5年出现一 个新变异株,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转换
变异幅度大,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为 20%~50%,属于质变,由于基因组发生重 新排列引起,导致新亚型产生,引起流感 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有一种学说认为: 新亚型是人流感病毒与动 物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
呼吸道病毒
教学目标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结构、流行及防治
2.了解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风疹病毒
呼吸道病毒
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呼吸道粘 膜上皮细胞中增殖,继而引起呼吸道感染 及其他器官损害的病毒的总称。
人类大约90%以上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特点 传播快 传染性强 发病率高 可反复感染 常可造成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传播示意图
流行性感冒
病毒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侵入机体。
结果: 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粘膜充血 水肿
表现: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头痛、全 身肌肉关节疼痛、疲乏无力,伴有鼻塞、 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全身症状与 病毒代谢过程产生的毒性物质、刺激机 体产生干扰素和细胞因子有关。病毒仅 在局部增殖,一般不入血。年老体弱、 抵抗力较差的患者常继发细菌感染
直径为80~120nm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有包膜
结构
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1.核心:单负链RNA,分节段,病 毒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导 致新病毒株出现。这是流感病毒 易发生变异、引起流行的根本原 因。
2.衣壳:病毒核蛋白(NP)呈螺旋 对称。
3.包膜:甲、乙型流感病毒包膜上 镶嵌有两种糖蛋白刺突: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NA ), 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即 表面抗原,抗原性极不稳定,常 发生变异,与流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