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国际储备的作用 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弥补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 (3)提供举债和偿债的信用保证,增强国际清偿能力
.
4
三、国际储备的构成
(一)黄金储备(Gold Reserves)
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 (Monetary Gold)。
第六章 国际储备
学习目标:
l掌握国际储备的概念 l掌握国际储备的作用及构成 l掌握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l掌握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l了解我国国际储备的有关情况
.
1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和特征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s),是指一国 货币当局所持有的、能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 持本币汇率稳定以及用于应付紧急支付、作为对外偿债 的信用保证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各种形式的资产。
2、国际储备过多将对一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压力。一国的 国际储备增加将导致该国货币发行量的扩大,因而必然 对其通货膨胀产生压力。
3、国际储备过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不利。因为它 让国际社会认为该国具有充裕的资金,就可能失去享受 国际金融组织低利息优惠贷款的机会。
4、国际储备过多,其实质就是外汇储备过多,而外汇储
一国在IMF的储备头寸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会员国向IMF所交份额中25%的黄金或外汇部分(2) IMF为满足会员国借款需要而使用掉的、该国向IMF所交 份额中75%的本币部分(3)IMF向该会员国借款的净额。
.
6
(四)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s)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简称SDR)是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资产 和记账单位,其目的是为了补充国际储备资产的不足。
备是一国存放在其他国家银行的国外资产,受到外汇汇
率波动的冲击。
.
9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地区因 国际储备不足,不具备充足的对外支付能力,而引发 债务危机;
我国台湾地区,由于国际储备过多,一直面临巨 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经常性受到外汇汇率波动的 冲击,仅1995年春天的美元危机,台湾当局的外汇储 备就损失近20亿美元。
金本位制时期,黄金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仍是很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
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IMF开始实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 使黄金储备在各国国际储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目前世界黄金储备的实物量大约为10亿盎司(ounce, 1盎司=31.1035克),是潜在的国际储备,而不是真正 的国际储备。
197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分配特别提款权,分配 的依据是会员国所缴纳的基金份额。
.
7
第二节 国际储备管理
一、国际储备管理
国际储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 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际储备 的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等进行计划、调整、控 制,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 效化的整个过程,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 成部分。
.
10
(二)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应考虑的因素 1、进口规模 2、国际收支差额的波动幅度 3、汇率制度 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 5、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6、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7、国际货币合作状况 8、国际资金流动情况
.
11
(三)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的方法
◇比例分析法
其中,进口比例法(R/M比例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 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方法。按全年储备对进口额的 比例计算,约为30%~40%左右,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 足约3~4个月的进口为宜。
国际储备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
量的管理,是指对国际储备规模的选择与调整,通常 称为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
质的管理,是指对国际储备运营的管理,主要是其结 构的确定和调整,被称为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
8
二、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管理
(一)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管理的必要性
1、国际储备过多将人为地减少本国国民经济对其资源、 物资的有效利用。从国际储备的来源来看,主要是出口 商品换取的外汇资金,因此,外汇储备越多,意味着从 国内抽出的物资越多,这是一种变相的物资闲置。
.
5
(二)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 形式主要表现为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国库券。
(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 in the Fund)
在IMF的储备头寸是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以自 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
.
2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
自 1、黄金储备
国
有 2、外汇储备
际
国 储 3、在IMF的储备头寸
储
际 备 4、特别提款权
备
清 借 1、备用信贷
偿 入 2、互惠信贷
能 储 3、支付协议
力
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5、其他类似的安排
.
3
(二)国际储备的特征 1、官方持有性; 2、普遍接受性; 3、充分流动性。
◇成本—收益分析法。
.
12
三、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
(一)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必要性
1、单一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多种的管理汇率制度,使 储备货币的汇率波动频繁,各国金融当局被迫采取相应 的措施,以避免本国储备资产的损失。
2、储备资产从单一的美元转变为美元、欧元、日元、英 镑等多种储备货币同时并存的局面。不同储备货币汇率 趋势与波动不一样,利率水平高低不同,通货膨胀率也 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恰当调度和搭配 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3、随着国际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新的金融工具 和投资工具层出不穷,为国际储备资产营运的选择提供 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加大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复 杂性。
.
13
(二)币种管理的主要原则 1、币值的稳定性 2、盈利性 3、国际经贸往来的方便性
.
14
第三节 我国的国际储备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特点 1、黄金储备数量保持稳定 2、外汇储备构成变化,数量迅猛增长,已成为我国 国际储备的主体 3、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数额有限,占比 很小
.
4
三、国际储备的构成
(一)黄金储备(Gold Reserves)
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 (Monetary Gold)。
第六章 国际储备
学习目标:
l掌握国际储备的概念 l掌握国际储备的作用及构成 l掌握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l掌握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l了解我国国际储备的有关情况
.
1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和特征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s),是指一国 货币当局所持有的、能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 持本币汇率稳定以及用于应付紧急支付、作为对外偿债 的信用保证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各种形式的资产。
2、国际储备过多将对一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压力。一国的 国际储备增加将导致该国货币发行量的扩大,因而必然 对其通货膨胀产生压力。
3、国际储备过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不利。因为它 让国际社会认为该国具有充裕的资金,就可能失去享受 国际金融组织低利息优惠贷款的机会。
4、国际储备过多,其实质就是外汇储备过多,而外汇储
一国在IMF的储备头寸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会员国向IMF所交份额中25%的黄金或外汇部分(2) IMF为满足会员国借款需要而使用掉的、该国向IMF所交 份额中75%的本币部分(3)IMF向该会员国借款的净额。
.
6
(四)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s)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简称SDR)是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资产 和记账单位,其目的是为了补充国际储备资产的不足。
备是一国存放在其他国家银行的国外资产,受到外汇汇
率波动的冲击。
.
9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地区因 国际储备不足,不具备充足的对外支付能力,而引发 债务危机;
我国台湾地区,由于国际储备过多,一直面临巨 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经常性受到外汇汇率波动的 冲击,仅1995年春天的美元危机,台湾当局的外汇储 备就损失近20亿美元。
金本位制时期,黄金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仍是很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
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IMF开始实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 使黄金储备在各国国际储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目前世界黄金储备的实物量大约为10亿盎司(ounce, 1盎司=31.1035克),是潜在的国际储备,而不是真正 的国际储备。
197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分配特别提款权,分配 的依据是会员国所缴纳的基金份额。
.
7
第二节 国际储备管理
一、国际储备管理
国际储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 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际储备 的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等进行计划、调整、控 制,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 效化的整个过程,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 成部分。
.
10
(二)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应考虑的因素 1、进口规模 2、国际收支差额的波动幅度 3、汇率制度 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 5、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6、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7、国际货币合作状况 8、国际资金流动情况
.
11
(三)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的方法
◇比例分析法
其中,进口比例法(R/M比例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 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方法。按全年储备对进口额的 比例计算,约为30%~40%左右,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 足约3~4个月的进口为宜。
国际储备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
量的管理,是指对国际储备规模的选择与调整,通常 称为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
质的管理,是指对国际储备运营的管理,主要是其结 构的确定和调整,被称为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
8
二、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管理
(一)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管理的必要性
1、国际储备过多将人为地减少本国国民经济对其资源、 物资的有效利用。从国际储备的来源来看,主要是出口 商品换取的外汇资金,因此,外汇储备越多,意味着从 国内抽出的物资越多,这是一种变相的物资闲置。
.
5
(二)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 形式主要表现为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国库券。
(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 in the Fund)
在IMF的储备头寸是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以自 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
.
2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
自 1、黄金储备
国
有 2、外汇储备
际
国 储 3、在IMF的储备头寸
储
际 备 4、特别提款权
备
清 借 1、备用信贷
偿 入 2、互惠信贷
能 储 3、支付协议
力
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5、其他类似的安排
.
3
(二)国际储备的特征 1、官方持有性; 2、普遍接受性; 3、充分流动性。
◇成本—收益分析法。
.
12
三、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
(一)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必要性
1、单一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多种的管理汇率制度,使 储备货币的汇率波动频繁,各国金融当局被迫采取相应 的措施,以避免本国储备资产的损失。
2、储备资产从单一的美元转变为美元、欧元、日元、英 镑等多种储备货币同时并存的局面。不同储备货币汇率 趋势与波动不一样,利率水平高低不同,通货膨胀率也 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恰当调度和搭配 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3、随着国际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新的金融工具 和投资工具层出不穷,为国际储备资产营运的选择提供 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加大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复 杂性。
.
13
(二)币种管理的主要原则 1、币值的稳定性 2、盈利性 3、国际经贸往来的方便性
.
14
第三节 我国的国际储备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特点 1、黄金储备数量保持稳定 2、外汇储备构成变化,数量迅猛增长,已成为我国 国际储备的主体 3、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数额有限,占比 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