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杂果设计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礼泉县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
作业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臵
礼泉县位于咸阳市渭北“旱腰带”中部,介于东经108°17′40″~108°41′46″,北纬34°20′51″~34°50′02″之间。
北与永寿、淳化为邻,南与兴平市相连,东隔泾河与泾阳县相望,西与乾县接壤。
境内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51公里,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
距咸阳市30公里,距省会西安60公里。
本次礼泉县优质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区位于6个乡镇的39个行政村。
1.1.2地质地貌
该县地处咸阳市渭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势北高南低,海拔402~1467米。
从地形分布格局看,北部为低山丘陵沟壑区,中部为洪积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南部属黄土台原区,县境内山、原、沟、川地貌类型俱全。
项目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沟壑区。
1.1.3土壤
礼泉县属暖温带半湿润粘黑垆土、褐色土地带。
据该县农业综合区划调查结果,全县共有9个土类,15个亚类,32个土属,68个土种。
垆土是该县的主要土类,面积为35.02万亩,占总面积的23.1%,为全县的主要农业土壤,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结构较好。
碳酸盐褐土是
本县的主要造林土壤,土壤PH值为7.5~8,平均有机质含量为0.944%,土壤养分和保肥、保水能力均属中等偏下。
项目建设区土壤为垆土,为耕作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通气透水性强,有机质含量高,利于石榴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
1.1.4气候水文
礼泉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26.4‴,极端最低气温-20‴,年均日照时数2215.6小时,日照百分率50%,年平均降雨量537毫米,无霜期214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大风、暴雨、干热风等。
泾河是流经该县最大的河流,境内流经里程是25公里。
建国后,全县在泾河上共建立抽水站17座,年提水624.67万立方米。
泔河是流经本县的第二大河,发源于礼泉县的高泉山,境内流长30.1公里,横贯东西,汇入泾河。
泔河的全年径流量630万立方米。
从目前看,水资源缺乏仍是制约礼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项目区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并且栽植历史悠久,现今不少农户还在庄前屋后栽植,全县也有小规模零星分布发展,而且聘请专家来现地论证,礼泉确实是发展核桃基地的最佳生长区域之一。
2.2.社会经济概况
礼泉县辖11镇4乡,317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农业劳动力20万人。
2011年,全县生产总产值完成4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
全县现有农业用地85万亩,
坡耕地面积27万亩,占农业用地的32%,人均耕地1.5亩。
项目区烟霞镇、昭陵乡、叱干镇、石潭镇 4个乡镇,现有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万人,1.43万户,有农业劳力2.85万人。
2.3交通和通信条件
项目区4个乡镇20个行政村,分别距县城约11.7-17.3公里,交通设施齐全,既有县一乡公路的主要交通骨架,又实施了村村通的硬化工程,交通便捷。
农电电网改造结束,lOKV农村供电网络健全;通信光缆传输网络全覆盖,中国移动联通信号双覆盖,通讯方便。
礼泉县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
福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横贯全境。
从县城为辐射的县、乡公路和通村路,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庄道路砂石化;全县各类公路总里程273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通过“村村通”工程,基本覆盖全县各村。
为项目区建设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2.4当地杂果经济林发展状况
2.4.1杂果经济林现状
礼泉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南塬,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沟壑、洪积平原、黄土高原及台塬为主,气候相对干旱,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等发展空间已不大。
但其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建设经济林带,特别适宜核桃林木的生长。
据调查,杂果在礼泉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位臵和资源优势,栽植历史悠久,其优良品种较多,石潭镇、昭陵乡、烟霞镇、叱干镇栽植
的新品种香玲核桃,预计成园后亩产量850-1000核桃斤,在此带动下,全县农民起了大面积栽植杂果的热情。
近年来,县上通过良种引进、对现有核桃,老园进行了品种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县域自然条件和土地条件分析,发展优质杂果基地,能够开发土地生产潜力、促进渭北果业基地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因此发展杂果是礼泉县最含地方特色、极具经济价值、辐射面广和发展潜力深的优质林产业。
2.4.2杂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该县杂果持续快速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缺乏,礼泉县的杂果资源发展缓慢,县林业部门只是零星引进了一些适宜发展的优质品种,进行了一些小面积试点建园。
因资金不足,也未建立优良品种采穗圃,制定规范化、标准化建园标准,使建立优质核桃基地建设的技术及良种无法推广,技术不配套,效果不明显。
(2)现有核桃资源少、规模小,品牌效应差。
目前全县栽培的0.4万亩,绝大多数分布在群众的庄前屋后、川道地及坡台地上,由于分布零散、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效益不高。
(3)杂果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的技术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该县无论是在良种引进、嫁接管理、技术培训和推广普及技术服务体系上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石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镇技术人员的办公环境十分简陋,也给今后开展优质杂果经济林示范基
地建设及林农培训造成了一定困难。
2.5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2.5.1项目管理单位
礼泉县林业局是该县优质杂果经济林示范基地的管理单位。
主要负责项目计划安排、督导检查和检查验收等项职能。
2.5.2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礼泉县林业工作站是该项目的建设单位,始建于1976年,系副科级事业单位。
县林业工作站的主要职能是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林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等项工作。
现有干部职工15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4名,助理工程师26名,技术员18名。
2.5.3技术依托单位
礼泉县优质杂果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上述大学及学院均为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校,拥有一批从事教学、科研与优质基地建设方面的专家、教授,拥有部级开放性重点试验室,具有建设良种基地的技术、人才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并与陕西省各个经济林良种基地形成了良种繁育推广,病虫鼠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长期合作关系,同时,针对良种基地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这样就可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另外,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咸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也能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信息方面的帮助,必将会大大加快项目实施的进程。
通过上挂下联,上下联动,与大专院校和林业技术推广部门通力合作,逐
步建立和完善项目科技支撑的新机制。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据及原则
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后续产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2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搞好后续产业开发,完善管护责任制度,逐步建立起新时期促进生态改善、发展循环经济、帮助农民增收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
3.2设计依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010】2号
(2)咸阳市林业局、财政局《关于下达2011年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指导计划的通知》咸林发[2011]41号(3)《名优特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V/T1557—2000);
(4)《造林作业设计规程》国家林业局LY/T 1607—2003;
(5)《陕西省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6)《陕西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规格标准》。
3.3设计原则
(1)《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010】2号
(2)咸阳市林业局、财政局《关于下达2011年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指导计划的通知》咸林发[2011]41号
(3)《名优特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V/T1557—2000);
(4)《造林作业设计规程》国家林业局LY/T 1607—2003;
(5)《陕西省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6)《陕西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规格标准》。
第四章示范林基地建设工程设计
4.1项目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可行性报告与批复,结合礼泉县适宜栽植杂果条件、土地发展空间等自然条件和以覆盖退耕还林工程重点乡镇的原则,石榴经济林示范基地总体布局为:以烟霞、昭陵、石潭、建陵、南坊、叱干两个乡镇为重点,辐射其他紧邻乡镇。
4.2.石榴基地建设
礼泉县优质杂果示范基地建设总面积15000亩
4.3.基地建设区划
礼泉县优质杂果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采用项目区(县级)—作业区(乡镇级)—小班(行政村)三级区划。
项目区为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及项目实施单位;作业区为一级统计单位;小班为项目最基本的设计和施工作业单位。
造林作业区和小班界限,现在以自然地形和行政界区划。
本设计要求以作业区为单位成图,成图比例为1:10000。
4.3.2作业区选择
(1)造林作业区选择的基本条件是
a水利条件好、交通方便,便于种苗、种条及物资运输;
b自然条件好、地块立地条件较好,适宜面积大,且相对集中,能
够起到优良品种和集约技术的示范效果,便于组织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统一管理及形成规模效应;
c农户积极性高,领导重视。
群众有栽植石榴经济林的积极性,村组一级组织重视,便于落实栽培技术和保障措施。
(2)造林作业区(村)区划
作为一级统计单位,以行政村界和自然地形即小地块为基础进行区划,区划以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块组成。
作业区大小不宜超过24×37cm(有效范围)图幅为A3纸(29.7×37cm)之内。
(3)小班区划(主要指宜林地小班)
小班是调查设计和组织施工的基本单位,主要依地类、地形、立地条件和林分因子等因素区划。
小班区划利用万分之一地形图现场对坡勾绘,小班内立地因子调查,并落实到农户的区划方法。
(4)调查区精度
本初步设计区划调查,采用林业调查C级标准。
4.3.3区划调查结果
经济林示范基地的经营主要由农户自主经营管理,为保障产品与品质,便于标准化、规范化经营,起到示范基地建设效果,地块的确定除满足杂果生长的土壤、气候条件外,交通条件、通讯条件及土地的集中度、农户的意愿也是选择石榴林示范基地小班的主要条件。
经过调查、对比、筛选,此次区划涉及烟霞、昭陵、石潭、叱干、4个乡镇39个村庄,划分 20个造林作业区, 50个小班。
选择的造林作业区如下:
4.3.4品种选择
根据渭北杂果栽植实验结果,结合渭北地区现有优良杂果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效益,以及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杂果示范地的主栽品种选择香玲核桃、红提葡萄、礼富苹果,这些品种自然座果率高,核桃和礼富苹果都不需要授粉树,可单一栽培。
4.3.5新建示范林设计
(1)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式设计
根据造林作业区地理位臵、立地条件与宜林地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影响树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
分类系统采用《咸阳市关中平原区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生树种》,结合现地条件,选用了两个立地类型即阶地(Ⅲ-2-3),台原(Ⅲ-2-4)。
详见附表1。
(2)造林模式设计
根据造林项目区立地条件和杂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结合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要求,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设计造林模式。
a 适宜地段:不同坡向的山坡、平坦农地
b混交方式:纯林。
c配臵规格:核桃株行距4×6米,28株/亩。
d整地方式:大穴状整地,穴径0.8米,深0.6-0.8米。
造林前一年或前一季节进行,疏松土壤,保持土壤。
e苗木规格: 2年生无性繁殖压条嫁接苗Ⅰ、Ⅱ级苗木,无病虫害、枯稍和机械损伤。
f造林方式:人工植苗造林,1株/穴。
栽植时分层覆土,保持根系舒展。
g栽植时每穴施用农家肥15公斤,化肥(复合肥)0.5公斤,搅拌均匀,填入栽植穴中下部。
每穴灌水10 ―15升,栽植后用1×1m 农膜覆盖。
h幼林抚育:造林后实行封护,严谨牲畜进入造林区。
栽植后3年内连续抚育5次,作业项目包括:松土、除草、扩穴、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浇水等。
(3)杂果丰产栽培技术
a品种选择:选择本地名优品为主栽品种。
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栽培管理。
b苗木标准:2年生无性繁殖压条嫁接苗Ⅰ、Ⅱ级苗木,苗木标准执行《陕西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61/T378—2006,具体指标:
①苗木要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嫁接苗。
②苗木标准: 苗高≥85cm (其中嫁接点>30cm),嫁接上方1cm直径0.8―1.0cm,侧根条数≥8条,根幅≥50cm。
d整地技术:整地采用大穴状整地方式,穴径0.8m,深为0.6m-0.8m。
整地穴栽植前一季或一个月前进行。
e栽植技术:在栽植前将苗木放于水中浸泡3h并用泥浆醮浆处理。
栽植时每穴施用腐熟后的农家肥15公斤和复合肥0.5公斤做底肥,与土壤拌均,分层填入踏实,埋土要高于苗木根颈上环深度。
每穴浇
水15升,并用1×lm的农膜覆盖。
(4)抚育管护技术
a幼林抚育及管理:新建优质石榴经济林示范基地,栽后三年都要进行松土,除草,扩穴,浇水和幼林抚育等措施,按2-2-1为序进行,以确保幼树的正常生长。
b土壤改良:此次经过对礼泉县优质石榴经济林示范基地的土壤分析,普遍存在着缺磷的问题,因此,在实施项目造林时,除给每个栽植穴中施用15公斤农家肥外,还应在每穴增施0.5公斤磷肥,这不但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还起到了促生根、促早发的作用。
对一些有石砾土的地段,还应采取客土栽植的方法,以确保苗木的健壮生长。
c补植补栽:栽植后翌年要做成活率调查,按经济林保存率标准进行补植,保证经济林的全部成活、保存
d整形修剪:幼苗在栽植当年7、8月份,进行摘心,促发分枝和下部粗壮。
定干高度为30厘米,发出4-6个主枝,自然生长2-3年后,将主枝角度撑拉至55-60度,即可基本成形。
在修剪上要冬夏结合,石榴结果以具有6-8片好叶的叶丛枝为主,因此,夏春对内膛过旺枝、二次枝及长枝摘心,充实侧芽,促发壮短枝。
核桃分枝力强,冬季修剪延长枝不必短截,只疏除过密枝及发育不充实的二次枝。
e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
项目区定期查看,做好项目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就要积极进行防治措施:加强经济林果病虫害检疫,防止外界
传入;清洁果园,冬季结合修剪将病枝、烂果等清除干净;夏季要随时摘除病落果,深埋或烧毁;适时除草、排水,及时消除林内以及周围病原和虫源,针对不同病虫害,合理使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防治。
既要做到科学防治,又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化学药剂在果品中的残留及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章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5.1 项目投资概算
5.1.1 投资概算依据
(1)咸阳市林业局,财政局《关于下达2011年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指导计划的通知》咸林发[2011]41号(2)《陕西省人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
(3)当地市场现行价格标准。
5.1.2 主要经济指标
5.1.2.1用工量指标
整地:1个工日/亩;
栽植:1个工日/亩;
施肥:0.5个工日/亩;
管理:0.5个工日/亩。
5.1.2.2工价及苗木价格
(1)工价:70元/工日
(2)苗木价格:核桃7元/株。
5.1.2.3物料用量及价格:
(1)生根粉0.1g/亩,10元/g。
(2)保水剂0.1kg/亩,35元/kg。
(3)化肥0.5kg/株, 2.5元/kg
(4)浇水用量、价格:10升/株,0.02元/升。
(5)生产工具费:2元/亩。
6.1.2.4其它投资标准
(1)设计费:按项目总投资的2.0%计算
(2)管理费:按项目总头资的1.5%计算
(3)不可预见费:按项目总投资的3%计算
5.2 投资概算
依据上述投资标准、指标,经概算结果如下:
(1)苗木投资:礼泉县2011年核桃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共需苗木投资294万元,核桃苗木42万株,
(2)用工投资:礼泉县2011年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用工共需投资115.16万元;
(3)物料费:38.09万元;
(4)设施建设费:共计2.12万元;
(5)其它投资: 包括项目设计费、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共需投资46.95万元;
以上合计,礼泉县2011年核桃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共需投资496.32万元。
5.3 资金来源
鉴于礼泉县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是一项优化农林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项目”,因此,项目的资金来源应严格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实行多渠道筹集的方式,坚持以市场化运作和群众投入为主,省、市、县各级政府投入为辅的原则,进行资金筹措。
本次礼泉县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为496.32万元。
第六章保障措施
6.1组织管理保障
该项目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低碳环境和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项目审批后,县上首先要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项目实施要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及时解决好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编制好项目作业设计,把项目建设任务逐乡镇、逐村组落实到建园地块,施工开始后还要分乡镇、村组选派技术督导及工程监理人员,明确职责,跟班作业,严格督导检查,建立项目建设的质量追究机制和奖励机制,全力创建“精品工程”,杜绝出现“不合格”工程。
6.2 科技保障
在项目实施中,一定要把先进适用的核桃经济林科学建园技术应用推广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重点推广“良种壮苗”,精细整地,科学栽植,病虫防治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
材料。
努力提升核桃经济林建园的质量和效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省林科院是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中,要聘请这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作为项目建设的技术顾问,借鉴他们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制定适宜本县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规范。
加强对项目区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基本技能,并要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为动力,加速新科技成果在淳化县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中的推广和应用。
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得科技支撑。
6.3 资金保障
该项目是省政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富民工程”。
因此,在项目投资上,应重点加大地方各级政府的投资力度。
项目建设单位要在省政府项目补助资金投资的基础上,还要积极争取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
本项目投入资金均属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必须坚持“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的原则,统筹安排不留缺口,同时,还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及时编制财务报表,并接受项目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0一一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