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与山西方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之后,山西籍导演贾樟柯于2015年又推出一部充满故乡情怀的作品《山河故人》。《山河故人》围绕汾阳姑娘沈涛,讲述从其青年到老年所发生的史诗般的家庭变迁故事。与贾樟柯本人之前的作品相比,《山河故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事的时空跨度大,从1999年到2025年,从中国北方小城汾阳到澳大利亚惊涛拍岸的海边。电影中不仅跳动着小城青年的青春炽热,也承载了远离故土之人与家乡的疼痛对望;不仅哀悼着天人永隔的死别,也惆怅着在世之人的生离;岁月流逝,世事流转,相爱之人难以相见,能够相见之人却难以相爱,难怪导演将其定义为一部有关情义的电影。[1]在这样一部情深意重的作品中,不变的贾樟柯风格或者说贾樟柯符号,就是影片对山西方言的传神运用。
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山河故人》的特别之处在于,片中方言不仅是戏剧人物的语言表达,对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的表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将着重探讨山西方言的运用在《山河故人》中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以及当今时代背景下《山河故人》对山西方言的意义。
一、山西方言在《山河故人》中的作用
方言在生活中,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所以交际双方是否可以借助其进行沟通至为重要。但当它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尤其是出现在电影这种视听艺术中时,方言有时候不仅仅是戏剧人物的语言表达,还是整个作品的表达。[2]就《山河故人》而言,山西方言不仅是烘托人物角色、氛围的点睛之笔,而且还起到了呈现戏剧冲突的张力、拓展电影结构布局的作用。
(一)烘托人物角色、氛围
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顾名思义,地域方言一般由地域差别而致,社会方言则由交际者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造成。[3]反过来,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说的方言既存在地域风格,也是这个人自身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综合体现。因而,电影中人物塑造的要点也在于此,那就是人物的语言必须与人物本身的地域性和社会性相贴合。[4]
首先,就笔者近年探访山西小城汾阳的经验来看,本地人之间几乎不讲普通话,更何况电影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所以从地域性来说,电影安排剧中人物说山西方言,是与现实相符的。[5]
其次,就人物角色而言,9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并富有想法的煤矿主张晋生正处于资本飞速积累阶段,走路腆着肚子,说话歪着脖子的他,难掩内心的得意和野心,因而言行不免带有豪爽、大胆的意味。比如在沈涛、梁子、晋生三人去黄河的路上,由于沈涛开车不熟练,导致晋生的新汽车撞到了“黄河第九道湾”的石碑上。沈涛见状,连忙给晋生道歉,晋生一只胳膊揽过沈涛的肩膀,满脸笑容说着:“跟你说没事啦,德国技术,可结实了”,然后漫不经心地一脚把车前灯踹了下来。梁子赶来问询情况后,晋生还捧出一盘烟花,让梁子“闹点效果”。这里的“德国技术,可结实了”和“闹效果”,是典型的山西方言词汇和山西式幽默,生动、鲜活地刻画出了晋生财大气粗的一面。[6] 而当梁子走开,剩下两人后,晋生对沈涛说:“涛,以后咱俩不要带梁子耍了。”沈涛问:“咋地咧?”晋生红着脸,有点羞涩地说:“就咱俩,不好?”普通话的疑问语气一般落在“吗”等语气词上,而山西方言的疑问语气还可以用句末字的变调来表达,比如“就咱俩,不好”的“好”字,就由一个普通的曲折调变成了一个后半段高升的、在非母语者听来有些夸张的长长的曲折调。在这里,方言的语调一方面表现了恋爱中的晋生细腻、扭捏的一面,让人物更加立体、丰富,另一方面,方言与普通话的反差,以及人物性格与之前相比的反差相结合,就营造出了一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效果。
(二)呈现戏剧冲突的张力
从本质上来讲,冲突往往是构成戏剧的根本要素,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基础。正是在冲突
对抗所形成的焦灼张力中,人物的性格及处境才得以更饱满地被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河故人》中,语言本身就是戏剧冲突的一部分。
1999年,沈涛在与张晋生、梁子三人的三角关系中,选择了张晋生,并与之在山西汾阳结婚,继而生下了儿子张到乐。但是到了2014年的时候,沈张二人已分道扬镳,沈涛独自在家乡开着加油站,张晋生带着儿子在上海又结婚娶妻,沈涛失去了儿子的抚养权,心中怀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心疼儿子,想留其在身边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孩子跟着父亲,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当沈父去世,小到乐回家吊丧,沈涛从机场接上儿子,母子两人一前一后沉默走入车中后,沈涛慈爱地用山西方言跟小到乐说:“到乐,咋地不跟妈妈说话了呀,叫妈。”但万万没想到,小到乐沉默数秒后,怯生生地喊了一声“妈咪”。此处亲切柔和的方言和洋气的“妈咪”的碰撞,一下就把母子二人长期不在一起的生分凸现了出来,同时把沈涛内心奔涌的悲愤无奈之情也全给勾出来了,于是沈涛马上对小到乐说:“妈咪?甚人教你这么叫的了,爽快点,叫妈!”同时一把把到乐脖子上的丝巾扯了下来,摔了两下。但是自此以后,沈涛和到乐说话,基本都用普通话。尤其是在听到到乐和继母的远程对话,看到到乐的生活照之后,沈涛与自己内心的冲突应该是有一个从对峙到和解的过程的,所以后来才会在桥上语重心长地告诉到乐:“你还是跟着你爸好,跟着爸爸在上海,你可以上国际小学,可以出国。”并发出“妈妈是个没本事的人”的慨叹。这种由方言对普通话,到普通话对普通话的对白的转换,透露出沈涛对儿子的爱以及对命运的哀伤和退让。[7] 2025年,澳大利亚的海边别墅,已经步入老年的张晋生对长大的到乐大声叫喊:“你能不能给老子先把中文学好?”父子二人心灵的冲突,首先表现为语言的冲突,一个只会说英文,一个只说山西方言,于是只能用谷歌翻译来进行沟通。电影虽然没有过多地交代父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但通过英文和山西方言的对峙,我们似乎也能够感知到,这种隔阂和矛盾应该不是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长期日积月累下来的。[8] (三)拓展电影的结构布局贾樟柯的作品一向以表现现实主义见长,而承载着民俗、风物,甚至个人际遇的方言便是最好的渲染现实质感的工具,所以山西方言几乎成了贾樟柯符码。
《山河故人》采用的是三段式结构,分别讲述沈涛们从1999年的青年到2014年的中年,再到2025年的老年的故事。悖论在于2025年虽然是未来,但是必须具有现实主义色彩。那么如何让未来的故事看起来更逼真,就成了一个问题。
虽然电影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数码产品来寓意未来的科技进步,但一群山西人在餐厅里的高谈阔论,以及张晋生浓重的山西方言,这种就像山河一样依旧,弥漫着骨血乡愁的乡音,却是贾樟柯注给未来的一注现实主义强心剂,从而借此对电影主题进行了一次升华。因而可以说,方言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山河故人》的结构布局。[9]
二、《山河故人》对山西方言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自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作《大力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的主题报告以来,国家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进行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测试等具体措施来大力推广普通话,至今已有60年的时间。与之相应,在这60年间,我们的语言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普通话从学校的课堂已经扩展到了日常交际的菜市场,从单方言者、双方言者居多,到很多最新一代只会说普通话。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成绩卓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管是从使用场合还是到使用人群,方言的势力都在日趋式微。另外就方言本体来讲,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以山西方言为例,根据笔者的调查,山西晋语从中心到边缘地区,入声字的舒化字数渐增,入声字舒化后的归派方向大部分与共同语无异,而有悖于自身的舒入对应规律,而且这种舒化模式已经覆盖了整个山西晋语区,包括其核心地区。长此以往,方言的衰退势必会影响到我国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延续性。[10]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以及很多民间人士开始重视并讨论如何才能对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