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6期

Vol 127 No 16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 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8年11月Nov 12008

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

肖 丰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 要]美国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立场和辩证传统,对西方

后现代社会状况予以考察,并结合当下形势构建起意识形态分析理论。从詹姆逊对意识形态分析模式

的阐释入手,对其理论主旨加以深入挖掘和探讨,用以彰显其理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詹姆逊;模式;意识形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8)06-0128-03

[收稿日期]2008-07-05

[作者简介]肖 丰(197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西方文论研究。

詹姆逊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后现代理论家,擅长左派文化批判。他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是在西方后现代文化背景之下,并吸纳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相关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渐趋形成的。

在詹姆逊看来,/模式其实就是某种事物的小规模复制品,省略了各种各样无关紧要的成分,因此模式总是对现实的一种简约,是一种再现。0[1]他首先描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出现的三种意识形态分析模式,并且认定这些模式为/老式的0,意即与当代模式有组织上的区分。

第一种最为基本的模式/错误意识0来自启蒙思想家。他们要凸显理性地位,为理性树碑立传,便提出宗教这种意识形态与理性相悖,也就是说宗教在他们那里实际上已经衍化为/谬误0的代名词。这一模式的意识形态分析是从认识论角度进行,它所强调的是/真理/谬误0这种对抗性矛盾。詹姆逊论述这种意识形态分析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对理性的过分强调使之无视人身上更深层次的非理性、无意识的巨大作用力。待到第二种模式)))领导权或阶级合法化出现,就不再把视域局限在论辩意识形态是真理或者谬误的问题,而是从社会阶级、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去进行意识形态分析。詹姆逊把庞大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归结为/就是去说服人们相信社会生活应该是如此,相信变革是枉费心机,社会关系从来是这样,等

等0。[2]所以针对此种模式,意识形态分析的目的就在于非神秘化那些被统治阶级合法化的思想、立场等,也就是承担起祛蔽功能。第三种模式是/物化0。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把自己渐趋地、越来越深入地、致命地、决定性地沉浸到人的意识和心理中去,物化意识得以形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就是物化现象,卢卡奇对此曾进行过极其深刻的阐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其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盖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

痕迹0。[3]物化模式因此也与前两种模式显现出明显不同,詹姆逊认为这个模式的意识形态分析是从商品化、合理化等看似规范性程序的所有层面上进行,这种意识形态分析已经包容着某种对社会进行重构的导向意味。

上述意识形态分析模式诞生于19世纪,然而伴随弗洛伊德发现无意识,人们突然看到自己的不由自主,甚至不能理性地控制自身,这使人们回过头重新审视自己;其次是语言扩张,语言对思维所产生的深入影响。语言不仅是用以传达思想的工具,它更主动地入侵思维;三是文化的拓展,文化如今充斥了社会生活的#

128#

各个方面,当意识形态起到支配作用并逐渐深入文化领域时,现代模式便应运而生。

首先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说。就是阿尔都塞言明的一个国家的统治不能仅仅依靠暴力,更重要的在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它的任务是使人们沉溺在制度和权力合法化中,因此意识形态分析变得复杂起来,它要去撕破的正是自己身处其中的幻景的帷幕;其次是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詹姆逊将它视作物化模式的辩证替代。发达资本对文化前所未有的渗透损毁了文化的半自律性,商品广告的肆意传播把高雅文化与严肃思想搅碎后抛向大众,以致社会生活到处充斥的是被抽掉了/否定性0力量的文化。意识形态分析有必要超脱出来,始终保持对这种商品化文化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否定或者反抗的权利;第三个模式是支配权的意识形态。权力和权力意识形态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性及斗争性,意识形态分析最终是使处于非支配权地位的方面保持采取一系列政治性行为,甚至包括暴力行为在内,与支配权的方面进行抗争以期得到认可的可能性;最后一种模式是语言异化。通常主体之间经由交流达到相互理解和承认,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大众传媒对舆论进行干预,使人们丧失了交流的环境。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分析的意义就演变为詹姆逊所描述的,/是在政治抉择上有交流的自由,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文化生产上有交流的自由0。[4]

对意识形态分析模式的阐释一方面集中演示了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流变;另一方面,詹姆逊则论证了意识形态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而建构起其意识形态分析理论。王逢振曾总结说/詹姆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大领域:叙事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和文化批判。0[5]

詹姆逊从不讳言自己在马克思那里受到很大启发,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现象与本质是相吻合、相一致的,那么我们就不需要什么科学,也不需要什么分析,我们能够透视现象直接窥见本质。詹姆逊对此加以解释,/很显然,如果现象具有神秘化的作用,是一种幻觉,那么现象后面的本质或规律便应该与现象不一致了,因此分析便是使现象非神秘化,力图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也许历史上有过所谓透明社会,在那个社会里现象与本质是同一的,也许原始社会就是一个透明的社会,也许共产主义的最高形式也会是那样,而这中间的一切社会都存在着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距。意识形态分析则是弥合这个差距的一种方法0[6]。

既然詹姆逊把意识形态分析看作弥合现象与本质之间差距的方法之一,那么其意识形态分析理论的首要之点就是它具备方法论的导向意义,或者也可以说它就是一种方法论;作为方法论的意识形态分析,当然要应用于对具体事物、具体社会现象的分析,在实际运用中显现其作用及效果,由此,意识形态分析就不能不是实践的,而且永远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够见出其真正意义所在。社会实践性也是詹姆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石的基本要素。詹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理论的基本规定性还在于:从表面上看,社会现象的神秘化源于现象与本质的分裂,然而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以及消灭了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现象与本质却可以是同一的,那么,现象被神秘化的现实就在阶级社会找到了它的发源地,并且这种神秘化将始终存在于阶级社会。詹姆逊一再强调没有阶级这个概念便不可能有意识形态的观念,当代资产阶级思想发生变化的结果之一就是意识形态概念的消失,要对意识形态进行考察,就有必要坚持对极为复杂的社会阶级现象的考察。意识形态的本质根源于现实的阶级关系,因此,意识形态的阶级立场就成为意识形态分析的基础和关键。马克思在5共产党宣言6中鲜明地写过这样的话,/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0(恩格斯后来对此加以补充,把原始公社的历史划出此列),并且,马克思通过对各阶级及其内部各个阶层所处地位的分析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0。那么,以阶级立场为前提的意识形态分析不能不成为处于不同立场的阶级和阶层之间进行政治斗争的利器,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政治的烙印,意识形态分析的任务是要把这些政治性因素揭示出来。如果把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也概括为一个关系模式,/现象/本质0可能比较恰当,而且这种意识形态分析,甚至能够作用于整个阶级社会。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复杂性、阶级斗争的隐蔽性,政治表象往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意识形态分析在与政治相遇时必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挑战。

哲学家们只是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核心最终仍然要落实到人的改变上。詹姆逊注意到这一点,他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就是要告诉我们,/现象只不过是假象。这种分析通过使现象非神秘化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意识到自己的真正地位0[7]。这要以弗洛伊德所说

#

#

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