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湘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教学重点: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城市的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

教学方法:案例分法

一、城市区位分析

根据学生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描述青岛市的区位,概括得出“区位”的含义和城市区位所包括的三大方面。活动1教材第27 页: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各自然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通过“活动”2:

分析经济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探究活动p28 :

让学生分析深圳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总结出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小结,整理形成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结构。

完成“活动” 2 和“活动”3 ,反馈学生对城市区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读“我国城市分布图”,

由学生讨论、总结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是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读教材p30 插图“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说出城市土地的主要类型。

最后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投影展示青岛市城市土地利用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首先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由多个从事该种功能的实体在空间上呈连片分布而形成的,在

每一种功能区内,也会有其他功能穿插其中,只不过所占比例较小而已。

2、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联系青岛实际讲清以下几点:第一,自然条件如地形、河流等通过影

响城市的形态进而影响功能区的分布。第二,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功能分区现状,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城市的功能分区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其四,可利用青岛市城市商业中心和工业区的分布特点,说明交通对城市功能分区有着重要影响。

3、“中心商务区”:

出示纽约的CBD ―曼哈顿的图片,使学生对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然后以教材第32 页的阅读材料为例,分析中心商务区的区位特点及其对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影响。

4、通过阅读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条件、历史变革、经济因素和交通等因素影响着城市功能区的布

局,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城市空间结构。

四中心地理论

以教材第34页的“活动”为情境和切人点,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城镇等级、规模和职能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导人该理论,并结合“活动”的内容,讲解“中心地”、“服务范围”和“门槛”等概念。

读图2-10 中心地理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1)城市等级与其数量的关系,为什么?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何特征?

3)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有何关系?

最后归纳出一定区域内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探究活动:

第35 页的“活动”熟悉该理论的应用。

“中心地理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通过对它的学习,激发学生善于观察现实、发现问题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地结合,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小结:略

练习:

课后作业:练习册

板书提纲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

2.自然地理区位

3.人文地理区位

1)经济地理区位

2)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4.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

(二)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用地的类型

2.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影响因素

2.建成区、郊区的主要功能及两者的关系

3.中心商务区

(四)中心地理论

1.理论的提出及意义

2.主要内容

3.应用

教学后记

本节课课题为《城市的空间结构》,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还有不少难点内容。所以分为两课时上。这节课主要分析两个内容:1、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点;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课程标准是运

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对于本节中应重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如果运用传统教法,必然枯燥乏味,学生没有积极性。本人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结合沭阳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学生整节课兴趣大,探究热情高,教学效果好。

1、在探究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分布特点,通过案例教学,摆脱平铺直叙、枯燥和乏味的概念讲解,使地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在教学中我设计如下探究问题:(1)什么是城市功能区?(2)城市主要功能区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3)请学生上黑板上画出沭阳的商业区略图。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即兴涂鸦之作进行点评,对表现很好的同学表扬。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在绘制沭阳商业区略图活动过程中,还能对沭阳的商业区有更清晰的了解,不少同学在画图方向错了,在这个过程中对“上北下南”的一般地图方向也有深入的感受,他们普遍感到画图不容易,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新课程“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注重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引导学生看清图例:三条直线代表三种活动的付租水平从三条直线的地理原理而言,应以三个区域为好。商业付租能力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大,直线最陡直,说明受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大;工业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小,直线最平缓,说明受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小;住宅则介于两者之间。对某一待定土地,只有付租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所以,在市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形成商业区;在远离市中心的城市边缘,工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形成工业区,这也符合因地租低可降低工业成本的原理;在两者之间小,住宅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形成住宅区。另外,利用学案的第3、4、5题的地租曲线图,探究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理解在有交通干线通过的地方地租曲线外凸的原因。

3、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参与度不均衡,发言很积极的老是那几个人,还要大力引导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