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的旷达与忧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旷达与忧伤

[论文摘要]:一般传统的观点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但在苏轼的大部分词看来,属于豪放风格的其实并不多,他的词作主要风格应该有“旷达”与“忧伤”两种(相对于说是苏式婉约,我更喜欢说成“忧伤”)。苏轼仕途坎坷、命运多舛, 但通过深层次的哲理思考以及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他做到了随遇而安、从容不迫, 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但也在很多词作中向世人展现了他忧为国,伤为情的另一面。

[关键词]:苏轼; 豪放; 旷达词; 襟怀;婉约;忧伤;爱情

东坡居士苏轼,生于“百年无事”的北宋中期。而他的出现也颠覆了传统的“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而后人常把苏东坡与辛弃疾并称,视为“豪放派”的代表。词坛上关于词派的分法,历来也有豪放、婉约之别。明张《诗馀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 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 苏子瞻之作, 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李清照、柳永的婉约词风,历来被相提并论。在《吹剑续录》里有这样的佳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苏轼所代表的豪放派和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在风格上的迥然不同。我们在诵读苏子的“大江东去”或者“老夫聊发少年狂”时,固然被其激越的情感和旷达的风格所倾倒,而当我们在诵读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或者“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时,又不得不被其哀切的情感和低回凄婉的词句所感染。

1.豪迈词中的旷达

从苏轼的经历来看, 他实则与豪放无缘: 早年虽才气横溢, 狂放自由, 然而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等一系列打击使他由乐观豪逸转化为“物我相忘, 身心皆空”、“间居静照, 想已超然”。他能超脱, 却没了豪放, 他看破红尘, 却没了豪放的心境, 甚至一改豪放的性格, 进而表现出一种“旷达”的理趣情怀。因此严格来说, 辛弃疾更能得“豪放”要旨。东坡虽不袭柳七词风而变革词体, 另开词境,“自是一家”开词坛“豪放派”之先河, 辛弃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豪放”, 而东坡多的是一份“旷”,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使人登高望远, 举首高歌, 而逸怀浩气, 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词序》),“旷达”才是东坡词的主要风格, 王国维《人间词话》亦称:“东坡词旷, 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 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 旷达对待人生波折, 力求自我超脱, 而不是因人生不如意就轻率否定、游戏人生甚至自暴自弃。苏轼在逆境中的词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 但苏轼的词更多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 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词作依然是笔势飞腾, 辞彩壮丽, 并无衰疲颓唐之病。词中常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大胸怀, 达观襟怀。

苏词中给人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其对“人生如梦”的感叹。但这“人生如梦”的“梦”, 一方面固然是作者在感叹人生有限、命途易变, 另一方面却是在借“梦”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借“梦”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旷达态度。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明月如霜》中的“梦”就是词人着意要表达的一种人生领悟, 一种旷达情怀。

2.婉约词中的忧伤

很多时候,人们在谈论苏子的豪迈,豁达一面的时候,常忽略掉苏子那忧伤的另一面。这里我不说是婉约,因为个人觉得婉约是一种很官方的说法,而在谈论苏子的时候,我想东坡其实是一个很现实,很人性化的伟人。很多时候的生活,很多时候的家难,东坡先生也有

权力去展现,去宣泄他的忧伤与哀愁。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因为词中那种“不思量,自难忘”的悼亡之痛,曾催下过无数读者的眼泪,从而成为爱情婉约词之绝唱。苏轼在词中用了一对看似矛盾的句子“不思量,自难忘”,表达了一种真实的心境:虽然生死两界茫然不知,但虽并未刻意去追忆,而亡妻却时时浮现脑海,甚至亡妻的形象时时进入梦中。然而,时过境迁,历尽沧桑,模样已变,相见不见相识了,从前的恩爱,今天的陌路,怎能不使人嘘唏感喟?千言万语,涌动于心,却表现为无言的凝视,极静的场景偏又有泪水滑落。最后,作者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一个特写镜头推向了读者:明月清冷,夜深沉,松柏掩映,坟孤单。品读这幅画面,怎么会不被伤悲与凄凉所浸染?《江城子》句句如泣如诉,尤其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在写男女伤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抒情方式含蓄委婉、深沉厚重,怎一个“婉约”了得。

联系到不久前看的《神雕侠侣》,杨过在断肠崖前哀愁的诉说这那十六年来的思思念念,说着“苏子十年之思又如何,我十六年都过来了,还不知道小龙女是在人世间还是早已不在人世”,诧然伤感。东坡先生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那么的让人动容。而他展现的又岂是一个婉约就能表达出来的?这是一种无言的忧伤,一种跨越时空的忧伤,至少笔者是这样认为的。而在其他的很多豪迈词中,也是隐隐约约能感受到东坡先生的那种不可言喻的忧伤,也许说成是无奈的忧伤更加合适吧。

“无情未必真豪杰”。在苏轼许多词作中, 荡气回肠的怀妻之情、缠绵悱恻的惜春之念、委婉深切的思乡之意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这些词中, 我们可以看到, 达观的苏轼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君子、伟丈夫。他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 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 就

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 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 如诗如文, 如天地奇观, 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 苏轼那乐观豁达、超然脱俗、随遇而安的襟怀至今仍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读其词, 念其人, 苏轼的一生足以令吾辈倾慕、模范。

[参考文献]:无从查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